第二百七十四章 埋下隱患(2 / 2)

長生 風禦九秋 5261 字 11個月前

長生此時已經將奏折寫完,聽得大頭講說,放下毛筆,仰靠椅背,皺眉歎氣,此前他已經將李中庸和陳立秋一事向皇上做了說明,皇上的態度也很明確,二人犯了大罪,必須立下大功才能贖罪,而陳立秋卻並不想戴罪立功,這讓他很是難做。

不過他也能理解陳立秋,趙小姐的遭遇是陳立秋心中永遠的痛,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人都不可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教坊是朝廷設立的,在陳立秋看來朝廷是害死趙小姐的罪魁禍首,而且當今皇上還是洪郡王的侄子,陳立秋心高氣傲,恨屋及烏,不願為朝廷效力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陳立秋不願被招安,長生是理解並欽佩的,換成他,他也不會委曲求全。

但是如此一來就出現死結了,不被招安就得被圍剿,朝廷肯定不會派張善的那路兵馬過去圍剿,不管是龍顥天的兵馬還是同塵的兵馬,都有攻下舒州四城的能力。

不過李中庸和陳立秋也不是泛泛之輩,二人分彆練成了衍生於混元神功的玄陰神功和赤陽神功,若是二人聯手,便是龍顥天和同塵親自出馬,也可能被他們斃於掌下。

此外,二人還各自默記背誦了四部神功秘籍,有了這八部神功秘籍,二人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提攜培養出大量的武功高手,這些人可比尋常的士兵要厲害的多。

大頭看出長生在發愁,卻也不能隱瞞不報,“三爺手下有許多親信,其家眷都在城中,咱們想要網開一麵放他們離開也大有難度,畢竟他們拖家帶口,人數眾多,咱們也不敢給他們大開方便之門。”

“他們有遠遷避禍的想法?”長生出言問道。

大頭尷尬苦笑,“二爺倒是淡然豁達,但三爺好像不太願意。”

“又不降,又不走,”長生無奈歎氣,“我三師兄到底想乾什麼呀?”

“他們的意思貌似是靜觀其變,”大頭說道,“他們滯留不去也不全是為了自己,而是萬一朝廷有朝一日做出了鳥儘弓藏之事,大人也不至於孤立無援。”

長生長出了一口粗氣,二人無心被招安,自己先前好不容易為他們爭取的機會就沒用了。

大頭小聲說道,“大人,我聽三爺的語氣,貌似多有信心,想必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長生沒有接話,他能理解李中庸和陳立秋,但二人滯留不去,的確給他增加了許多困擾。

不過易位而思,他在朝中為官,也會讓二人多有顧忌,如果他沒有入朝為官,二人怕是早就起兵謀反了,畢竟此時藩鎮割據,大唐四麵楚歌,朝廷好不容易籌建的三十萬新軍也不可能全部用來攻打他們。

見長生愁惱,大頭出言寬慰道,“大人,事情還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妨靜觀其變。”

長生愁惱擺手,“什麼靜觀其變,頭上的虱子往身上挪,有什麼用?遲早還得麵對。”

大頭也想不出可行的辦法,有心寬慰卻不知如何開口。

愁坐片刻,長生直身拿起寫好的奏折又看了一遍,確定墨跡已乾且無有錯字方才合上奏折將其遞給了大頭,“交給楊開,讓他將那匹金色皮毛的汗血寶馬送進皇宮。”

大頭接過奏折開口說道,“那幾匹汗血寶馬長途奔襲,略有疲乏,是不是休息一夜,梳理打扮一番再送過去?”

“彆,”長生擺手說道,“汗血寶馬太過神駿,我回城時有不少人都看到了,皇上很快就會得到消息,萬一按捺不住下旨索要,咱們就啞巴吃黃連了,丟了寶馬還不落好,還是儘快送走吧。”

“是是是,還是大人慮事周全。”大頭連聲答應,轉身邁步。

長生起身跟了上來,“我離開多日,戶部肯定積壓了不少公務,我去戶部一趟。”

“好,需不需要我與您同去?”大頭問道。

長生搖頭搖頭,“不用,眼下各地都有咱們的巡查使,你去跟餘一商議一下,發下公文,讓各地的巡查使都留意日本人的行蹤,有消息立刻稟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