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月夜尋經(2 / 2)

長生 風禦九秋 6128 字 10個月前

長生想了想,出言說道,“法台的東南方位通常是大德高僧帶領僧眾操行功課和闡講佛法的位置,它趴伏的地方位於法台下麵的角落,我懷疑當年帶領僧眾念經,為僧眾講經的高僧可能是它的主人,主人講經時,它就盤繞在角落裡聽經。”

大頭很少對長生的推斷提出質疑,但他此時卻多有疑惑,“這麼個大家夥盤在那裡,那些念經的和尚就一點兒不害怕?”

“我也隻是猜測,”長生搖頭說道,“大雄寶殿乃是佛門聖地,按理說僧人也不會允許異類進入大殿。”

大頭跟著長生邁步向東,“大人,這裡房間太多了,若是逐一尋找,怕是十天半個月也找不完,您感覺哪裡最有可能有咱想找的東西?”

“藏經閣,”長生說道,“但凡稍具規模的寺廟道觀,都會設有藏經閣用以存放大量經文典籍。”

廣場東麵有幾座樓閣,其中一處門楣上懸掛的就是藏經閣的匾額,眼見藏經閣的大門上鎖頭還在,大頭大喜過望,“門還鎖著,有希望。”

大頭說著就上前拉動鎖頭檢查門栓,不曾想鎖頭不曾拉開,卻將大門給拉倒了,廢棄了數十年,門樞腐朽亦在情理之中。

眼見大門緩緩傾倒,大頭急忙後退閃躲,伴隨著一聲悶響和一陣煙塵,藏經閣裡的情況映入了二人的眼簾。

在靠近大門的地麵上堆放著大量木箱,大大小小足有十幾個。

雖然毀壞了藏經閣的大門,黑蛇卻並未攻擊二人,眼見黑蛇無有異動,大頭這才快步進入,隨手掀開了其中一個木箱,“大人,是經書!”

長生隨後進入,此時大頭已經拿起一部經書開始翻閱,四五十年不足以令紙張腐朽,但這些經書受潮嚴重,已經不得翻頁看閱。

長生沒有急於翻閱,而是四顧打量藏經閣內部,藏經閣是一處兩層樓閣,目前二人位於第一層,整個一層錯落有致的擺放著大量用以放置經文的木架,不過這些木架上並無經書,想必是僧人遭到驅逐之後想要將經書裝箱帶走,卻因為發生了什麼變故而未能如願,將已經裝好的經書全都留在了這裡。

“我去二樓看看。”長生走向位於北麵的樓梯。

“等等我,我和您一起去。”大頭急忙扔下手中的經書,快步跟上了長生。

二樓的情況與一樓很是相似,擺放的也是大量木架,但木架上也沒有經書,先前放置的經書想必都被裝箱抬下了一樓。

大頭擔心重要的經書會被藏在隱秘角落,故此又是一番敲打尋找,此番長生也出手幫忙,二人忙碌半天,確定二樓沒有暗格方才重回一樓。

二人自樓上搜尋之時,那條黑蛇一直盤繞於門外,並未進入藏經閣。

麵對著放在一層的大量木箱,大頭好生犯愁,“大人,您懂佛教的經文嗎?”

“懂的不多。”長生搖頭,他是道士,道家和佛家的教義大相徑庭,經書並不共通,不過道士大多都懂一點佛家經文,之所以稍有涉獵也不是為了借鑒學習,而是出於知己知彼的心態,說白了就是假如有朝一日跟人家辯法吵架,也得有個大致的依據才行。

大頭雖然打怵,卻還是得硬著頭皮上前翻找,“早知道就叫上觀音和真漢子了,這是他們的經書,他們肯定懂。”

長生沒有接話,對於這一地的木箱,他其實並不抱什麼希望,因為佛家與道家不同,佛家追求的是“不求神通而神通自現,”直白的說就是佛家參悟的是佛法,並不會刻意追求神通,想在這堆佛經中找到明確的神通法門,希望不大。

但已經找到了佛經,也不能置之不理,隻能硬著頭皮打開了其中一口箱子。

箱子打開之後,長生發現箱蓋的背麵刻著一列潦草的小字,定睛細看,是“經藏經文”四字。

見到這四個字,長生如釋重負,“省事了。”

聽得長生言語,大頭疑惑歪頭。

長生指著箱蓋背麵的那列字說道,“佛家經文分為三藏十二部,這口箱子裡放的是三藏之一的經藏。”

“三藏是啥?”大頭不解追問。

眼見不用費事逐一看閱,長生心情大好,隨口解釋道,“佛家的經文可以分為三藏十二部,三藏分彆是經藏,律藏和論藏。簡單說來經藏就是佛祖所說的經義,律藏就是佛祖所說的戒律,而論藏就是佛祖弟子們對佛祖說過的話的個人見解。”

“您的意思是不用逐一翻看了?”大頭問道。

“對,”長生點頭,“佛家經文除了三藏,還有十二部,這十二部分彆是契經,應頌,授記…..”

“哎哎哎,”大頭急忙打斷了長生的話,“大人,您彆說了,說了我也聽不懂,您就告訴我該找啥。”

“與道士的法術不同,佛家沒有具體修煉神通的經文典籍,實則我們需要的是某位得道高僧的感悟和心得,所以這堆經文裡有咱們需要東西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有,也應該記錄在‘希法’這一部的經文裡……”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