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朝廷生變(2 / 2)

長生 風禦九秋 4300 字 10個月前

雖然隻是一件小事,卻給眾人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再次動身之後長生便開始自心中計算戰爭軍需,眾所周知打仗打的就是錢糧,三十萬大軍平叛討逆,每人每天配給一斤穀米,一個月下來就得將近一千萬斤,不過他臨走時給戶部留下了大量的銀錢和米糧,足夠支撐三十萬大軍一年的開銷,短短兩三個月國庫就被掏空,必然是在軍需之外又有了彆的什麼開銷。

不管朝廷將國庫的錢糧挪到了什麼地方,都會嚴重傷及國本,依靠搜刮百姓的續命糧來補充軍糧,等同剜肉補瘡,飲鴆止渴,不管能否順利平叛,都會喪失民心。

見長生一直眉頭緊皺,餘一抖韁跟上了他,“王爺,朝廷是不是發生了什麼變故?”

長生聽到了餘一的話,卻沒有接話,因為他已經遠離朝堂,如何能夠知道朝廷發生了什麼事情。

長生不接話,餘一也沒有再問,馬韁微鬆,稍微落後。

身為曾經的戶部尚書,長生深知錢糧的重要,古人雲貧賤夫妻百事哀,將大比小,國家亦是如此,如果沒有錢糧,彆說平叛討逆了,就是維持現狀也不能夠,他想不通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朝廷將他辛苦攢下的那點家底兒都弄到哪兒去了,如果真的弄沒了,那就全完了。

中午時分,一行人來到沈州城外,有些位於平坦區域的城池可以繞過去,有些位於險要關隘處的城池隻能穿城而過,沈州就屬於後者,大頭驅乘白姑娘自城東樹林飛過,長生等人則騎馬去往沈州南門。

到得近處發現城門外圍聚了不少人,摩肩擦踵,至少也有千餘之眾。

像這種人多眼雜的地方很容易暴露己方行蹤,擔心己方的坐騎引起眾人的注意,長生便有心繞道而行,但這座城池的左右兩側全是密林高山,根本就繞不過去。

就在長生猶豫不決之際,城門外傳來了一聲鼓聲,長生曾經擔任監斬官,熟悉處決犯人的過程,此時是午時初刻,這聲鼓聲正是處決犯人的先兆,到得午時二刻會有兩聲鼓聲,午時三刻會有三聲鼓聲,屆時犯人就會人頭落地。

城門處正在處決犯人,暫時不能通行,己方眾人隻能停留等候。

長生不喜歡湊熱鬨,本不想往近處去,但此時圍觀之人都擠在城門處,城門外的其他區域很是空曠,己方眾人若是離的太遠反倒惹人注意。

沉吟過後長生最終還是決定靠近人群,待得行刑過後儘快進城。

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不等其走近人群,城門外臨時搭建的行刑法台便有人高聲呼喊,“大將軍救我。”

聽得有人呼救,楊開等人同時看向長生,長生曾任驃騎大將軍,此人很可能在向他呼救。

長生好不容易才將倭寇的八大家族引回日本,本想隱藏行蹤,儘可能多的爭取一些時間,不曾想卻被一名待斬犯人喊出了自己的身份,心中不由得一陣煩躁。

就在長生想要循著聲音定睛細看是何人發聲之時,行刑法台上跪著的七個犯人竟然同時高喊求救,“大將軍,大將軍,我們都是姚將軍的部下,當日是您把我們帶回來的。”

聽得眾人呼救,長生恍然大悟,當日他遠行西域,自大漠之中遇到了一群儘忠職守的戍邊老兵,他感念這些將士的忠義,便將他們自大漠帶了回來,這些老兵回返中土之後受到了皇帝的親自接見,受賞之後各自回返原籍。

雖然明知此時出麵必然會暴露行蹤,長生也不能袖手旁觀,原本還想下馬的,此番也不下了,直接策馬穿過人群,來到行刑法台近前。

此時行刑法台周圍有大量士兵警戒,見長生等人騎馬來到,為首的校尉立刻高喝嗬問,“來者何人,竟敢衝撞法場?”

“滾……”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