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先行開路(2 / 2)

長生 風禦九秋 4827 字 10個月前

叛軍一直前赴後繼,亡命拚殺,眾人手起刀落,痛下殺手,沒有片刻猶豫,沒有絲毫留情,這些士兵家中多有父母妻兒,殺了他們無疑會令他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但這個後果應該由士兵自己承擔,而不是作為敵人的他們所應該考慮的問題。

受傷的叛軍淒厲哀嚎,猛衝的士兵高聲叫嚷,但包括長生在內的五人自始至終一言未發,大聲叫嚷隻是為了震懾對手,但他們實力強大,並不需要這些花哨手段,而士兵之中也並無高手,也不需要他們發聲助力。

五人雖然都沒有使用靈氣,但是從一開始就沒有隱藏自己的實力,誰上誰死,無一例外,此舉看似辣手無情,實則暗藏善意,所謂善意就是不讓敵人看到任何希望,儘早知難而退。

世人崇尚謙遜內斂,隻因謙遜內斂能夠少招嫉恨,令他人更喜歡自己。殊不知謙遜內斂,隱藏實力並不是美德,而是一種極度虛偽的行為,因為隱藏實力很容易招致冒犯,而在彆人冒犯自己時,如果繼續隱藏實力,就會令得對方變本加厲,得寸進尺。

原本隻需一巴掌將對方打跑就能解決的事情,就因為自己的隱藏實力而導致事態持續惡化,最終令對方得寸進尺並丟了性命,這就是所謂的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看似仁至義儘,實則惡毒至極。

沒有誰是真正不怕死的,眼見前赴後繼的衝鋒並不能傷到長生等人,再見躺在地上哀嚎慘叫的戰友越來越多,其他士兵士氣大減,開始氣餒後退。

後退還不行,得潰敗逃命才行,不曾達到目的,長生等人便不曾停止殺戮,士兵不敢往上衝了,他們便開始反守為攻。

在營地北側有一處木頭搭建的高台,其作用應該是充當傳遞消息的烽火台,自戰事開始,便不停的有士兵試圖點燃烽火台,但所有靠近高台的士兵都遭到了眾人的截殺,到得此時已經無人再敢靠近那處高台。

按理說打到現在,叛軍應該已經知道不是五人的對手了,但剩下的叛軍卻並未潰逃,依舊抱有一絲幻想,想要憑借人多的優勢拿下長生等人。

一群人湊在一起膽子會盲目變大,因為他們相信人多力量大,卻往往忽視了就算再多山羊湊在一起,也打不過下山猛虎,不能正確判斷局勢的直接後果就是傷亡人數不斷增多。

雖然三岔路口的叛軍一直不曾點燃烽火台,但這片區域地勢平坦,少有阻礙,故此七十裡外的叛軍先鋒部隊還是發現此處發生了狀況,於是便派出探子騎乘快馬前來察看情況。

兩個探子騎馬到來,在看清營地情況的同時,也被己方眾人發現,不等他們調轉馬頭回去報信兒,大頭便縱身躍起,陰陽雙輪同時脫手,將遠處的兩個探子儘數砍殺。

軍隊作戰不同於江湖比拚,長生並不奢求全殲敵人,但打到現在叛軍已經傷亡過半卻仍在負隅頑抗,再打下去敵方極有可能全軍覆沒。

巴圖魯三人與張墨一起護著糧隊前行,雖然馬夫極力催馬,奈何馬車都裝滿糧草,且後麵有羊群隨行,移動速度頗為緩慢,此時距三岔路口仍有二十多裡。

眼見叛軍營地刀光劍影,喊打喊殺,巴圖魯好生著急,奈何長生先前告誡過他,他雖然技癢難耐卻不敢前去參戰,隻能摩拳擦掌,唉聲歎氣。

駐守三岔路口的叛軍之所以死戰不退,主要是知道前方七十裡外就是己方的大部隊,寄希望於大部隊前來支援,眼見大部隊派來的探子被大頭攔了下來,便有校尉高喊下令,命士兵騎乘馬匹前去求援。

聽得校尉呼喊,不需長生下令,大頭和餘一便脫離戰團,前往攔截,他們二人的兵器可以遠攻,攔截之事隻能由他們來做。

眼見久攻不下,叛軍氣急發狠,有人高聲下令,“殺了他們的馬。”

此時己方除了大頭,其他四人皆騎乘馬匹,聽得長官下令,一眾叛軍立刻改換目標,槍矛長戈,一股腦兒的朝幾人馬匹招呼。

叛軍自以為找到了眾人的弱點,殊不知弄巧成拙,徹底激怒了己方眾人,原本還是哪裡方便砍哪裡,此番直接變成了槍槍要害,刀刀砍頭,劍劍梟首。

此外,幾人騎乘的馬匹皆非等閒,正所謂盛名之下無虛士,汗血寶馬之所以被稱為寶馬,並不隻是因為它們能夠長途奔襲,而是它們的祖先本就是身經百戰的戰馬,它們身上流淌著好戰的熱血,身處刀光劍影絲毫不懼,但凡有人靠近,不需主人授意就會大力踢踹,而黑公子比它們更厲害,不但頻繁踢踹,還會張嘴咬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