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天師教誨(2 / 2)

長生 風禦九秋 5168 字 10個月前

在旁人眼中長生是年少得誌,文武雙全的千歲親王,但是在張善看來他仍然是個小孩子,“剛才人多,我也不方便詳說,等著看吧,用不了多久,你就會因為糧草如何分配和皇上產生巨大分歧,到時候皇上就算不跟你翻臉,也會對你極為不滿。”

“不至於如此嚴重吧?”長生說道。

“至於,”張善說道,“自黃巢叛亂至今,各地農耕荒廢,朝廷入不敷出,每年都會餓死很多人,眼下戶部在冊的人丁在七千萬人上下,據我估算,今年的這場大災荒至少也得餓死兩千萬人,你自西域籌集的糧草根本就不夠用,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勢必保證賑災所需,力求少餓死一些人,而皇上的想法肯定不是這樣,他會將朝廷的用度和幾十萬士兵的平叛軍需置於賑災之前。”

“若是餓死了百姓,還要朝廷何用?”長生皺眉。

“你還是年輕,不懂帝王心思,”張善隨口說道,“身為帝王,永遠會將江山社稷置於黎民百姓之上,黎民百姓在他們眼中如同螻蟻,死了可以再生。秦時在冊百姓四千萬,後楚漢爭霸,連年戰亂,到得漢初隻剩下了一千六百萬,不足秦時的一半。到得漢末,朝廷在冊人口約有六千萬,後經王莽劉秀戰亂,再度折損過半。隋時人口又一次達到六千萬,結果隋末戰亂,百姓餓死戰死超過六成,唐初時在冊人口隻剩下兩千五百萬…...”

張善是邊吃邊說,而長生則是一直端著飯碗洗耳恭聽,眼見長生一直不動筷子,張墨便打斷了張善的講說,長生這才得以夾菜吃飯。

待長生吃完,端茶漱口,張善這才再度開口,“我早就看出來了,你一直想與當今皇上成就一段明君賢臣的佳話,但有些事情不是你或者他所能決定的,當他選擇犧牲百姓保全社稷之時,你是否還會對他言聽計從?當你因為保全百姓而將李氏江山置於險境之時,他是否還會對你信任器重?這些你想過不曾?”

“大哥,您的意思是?”長生問道。

“我的意思是凡事儘力了就好,不要苛求完美結果,更不要試圖逆天而行,扭轉乾坤,必要的時候當及早抽身。”張善說到此處略做停頓,轉而繼續說道,“實話也不瞞你,據我所知仙宮此前曾經出現過多次,每次靈符現世都伴隨著朝代的更迭,無一例外,你我眼下在做的事情很可能是逆天而行。”

見長生愁惱鬱悶,張墨好生心疼,“大哥,你就彆給他潑冷水了,萬事皆有變數,最終結果未必就像你說的這樣。”

“你是真不怕守寡呀。”張善挑眉看向張墨。

張墨瞪眼回瞅,張善無奈歪頭。

“大哥的教誨我記住了。”長生點頭說道。

張善端杯喝茶,轉而放下茶杯出言說道,“對了,還有一件事情你要多加注意。”

“什麼?”長生問道。

張善說道,“正如你在仙宮所見,神仙之間亦多有分歧,日後但凡牽扯到天界和陰間的事情一定要謹慎小心,萬不要引起事端,激化矛盾,乃至誘發三界混戰。”

“大哥,你怎麼總是危言聳聽,亂他心神。”張墨多有不滿。

“我隻是善意提醒,防微杜漸,”張善說道,“更何況類似的事情五百年前曾經發生過,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一旦誘發三界混戰,即便他身擁金符也無法應對。”

“行啦,彆說了,他好不容易來一趟,你不是斥責就是恐嚇,他可是朝廷的親王,比你官大。”張墨不高興了,她比張善小了二十多歲,雖在外人麵前多有端莊,但是在張善麵前卻是另外一副模樣。

“他便是親王,也是上清門人,身為本宗天師,我說他幾句都不成了?”眼見張墨想要發火,張善急忙話鋒一轉,擺手攆人,“不說了,他此前好像沒來過洛陽,你帶他出去轉轉吧。”

聽得張善言語,張墨簡單收拾了桌上的碗筷,轉而與長生同行離開。

來到門口,長生轉身開口,“大哥,長安那邊還有瑣事公務,您如果沒有彆的事情,我便直接回去了。”

“行啊,隻要她願意,我沒意見…...”

<a href=<a href=" 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a href=" target="_blank">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