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員看到秦鐸這麼看自己,著實有點不好意思,撓了撓頭:“該有的忌諱還是要有。”
秦鐸眨了眨眼:“不是,這紅繩子管用嗎?”
“管用,”實驗員拽了拽繩子,“這玩意老結實了,要不我綁你一下子試試?”
秦鐸:“……”
大可不必!
其實,雖然說考古學家做的都是十分正經且十分唯物主義的事,但也有不少人心裡有這點那點的忌諱。
他們通常不會用彆人的手鏟,除了手鏟是老師饋贈的重要物件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彆人有什麼忌諱。
畢竟,即使不是因為發掘彆人的墓葬而忌諱,也會因為考古這件事本身就帶有一定風險,所以才如此避諱。
當然了,用紅繩子、戴護身符這種事在彆的行業也多了去了,在考古界也隻能算是趣聞一件。
而一眾實驗室考古的研究員在確定了要將內棺轉移至實驗室之後,就進行了多套方案的推演。
考慮到內外棺槨木的腐朽情況嚴重,難以分離,最終,他們決定將已經空蕩的外棺和內棺一起轉移。
而這之間的空隙,則需要用什麼東西填補上,否則很可能會晃蕩。
國家強有力的科技支援在這一刻又得到了體現,一種新型材料,名叫“聚氨酯發泡材料”的東西被提了出來,很快被采納了。
這種材料是一種複合的化學液體,但噴射出來之後,經過一係列化學反應,可以很快變成固體,就像是堅硬的發泡奶油一樣。
它海域體積大、重量輕的優勢,可以有效的把包裝體內的任何空間都填的很滿。
但這是聚氨酯發泡材料在考古學中的首次應用,誰也不敢保證效果實際如何。
所以實驗室還進行了多次模擬實驗,直到半個月後才徹底定下這種方案。
打包則是又用了兩周的時間,真的應了那句網絡流行語,“我知道你急,但你先彆急”。
到了真正轉移棺材的那天,考古工地熱鬨極了,不僅僅是所有的考古學家和工作人員齊聚,就連隔壁村的村民也都過來圍看。
畢竟當時是他們發現的盜墓賊,也是他們第一時間就聯係了西江研究所,這座古墓才得以保存完整,要論這次考古工作有這麼大的收獲誰能論上頭等功,功勳章上絕對有這些村民的名字。
棺材就在大家的注視之中緩緩升起,穩穩當當,專家組懸著的心也算是踏實了下來。
轉移到實驗室不過是幾百米的路程,卡車卻走了幾個小時,幾乎是一寸一寸地再往前挪動。
一眾工作人員也跟著卡車緩緩前行,盯著那脆弱的棺材目不轉睛,眼神幾乎虔誠。
這就像是這次的整體考古工作一樣,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謹慎有加,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下,才大功告成。
楚孑行走在這樣的隊伍裡,隻覺得與有榮焉。
翻過一座小小的土坡,實驗
室就在眼前,而考古工地也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裡。
這也代表著海昏侯墓主墓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正式結束。
這座恢弘的墓園是以海昏侯和他夫人的墓為中心建立的,包含兩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以及院牆、門闕(que1)、祠堂、廂房等建築構成。
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麵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候墓葬。
而確定墓主人身份的最後一步,就將在華國考古史上最先進的實驗室內完成。
內棺被放置好之後,專家學者們早已在周圍站好。
最大的挑戰即將開始。
而這時,根據之前采集到的數據所做出的模型推測結果也出來了。
情況不容樂觀。
現在的外棺下麵是有四個輪子的,是為了方便當初下葬時主棺的移動,根據輪子的大小,估計原本主棺高度至少是現在的三倍以上。
而整個主棺塌陷情況最嚴重的就是內棺。
這個結果一出,專家組的心理立即七上八下起來。
他們都知道,內棺內部的文物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氣氛肅然,而他們麵臨的第一道挑戰,就是要揭去內棺表麵用於保濕防裂的宣紙。
這是一個既無趣,又磨性子的活。
而在工地以手穩和心思沉定出名的楚孑自然是被選進了這項工作裡。
他足足在內棺旁邊站了兩天,才終於把所有的宣紙全部揭開,而沒傷害到內棺的槨蓋板。
秦鐸都怕楚孑因為太累直接昏迷了,這兩天流水一樣的給他投喂零食小飲料,還有事沒事給他扇扇風,可謂是無微不至。
一眾專家也是變了法的誇楚孑,但在楚孑的主觀世界裡,這些都是嗡嗡叫,根本沒有走心。
冷漠無情的工作機器,石錘了。
三天後,終於到了開內棺的日子。
和開主棺的槨蓋板流程是一樣的,實驗員們先撬開一道縫隙,然後插入裹好布的木條,並用紅繩子綁緊,最後用吊機向上吊起。
照例,待到剛打開一道縫隙的時候,研究員們就迫不及待地向裡看去了。
但很快他們的表情都凝固在了臉上。
一片狼藉。
比他們想象中的狀況還要糟糕。
這場麵直到槨蓋板徹底吊離也沒變得好看多少。
到處都是淤泥,而最關鍵,也是大家最期待的遺體卻不見蹤影。
“經過這麼多年的浸泡,又不是完全封閉、隔絕空氣的環境,遺體已經徹底被腐蝕也很正常,”生物組的專家歎了口氣,“隻能看看能不能推測出遺體的位置和體型了。”
通常情況下,遺體是最能證明墓主人身份的。
但其實在古墓裡,遺體消失的情況也非常常見,所以大家也沒太泄氣,而是繼續認真地清理著。
這一認真清理不要緊,還真被大家發現了不少“驚喜”。
寶貝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