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1 / 2)

隔天清晨,天朗氣清,是一個非常適合出海的天氣。

水下考古其實比陸上考古更講究“靠天吃飯”,如果氣候不好是堅決不能出海工作的,畢竟危險係數提高了不止一星半點。

如果天氣過度陰沉,不僅有風雨來襲的危險,水下的能見度也會進一步降低。

“之前我們在粵省水下考古的時候,就因為梅雨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魯小達悄悄跟楚孑說道,“不過,雖然下不了水,補貼照算……”

說完,魯小達自己都笑了。

楚孑也笑了一下。

他知道魯小達不是貪圖那點補貼的人,其實來這裡參與水下考古工作的都不是為了那仨瓜倆棗的補貼。

而是為了一些更崇高的東西。

隻是有時候,我們不好意思把那種追求宣之於口,於是便隻能說一些通俗的原因,用來自嘲。

他們一行四個人,花了半小時左右的時間便走到了碼頭。

碼頭並不大,平時也隻能供小型的漁船、快艇進出,通常都服務於當地的個體戶漁民。

這也是因為另一個問題導致的,這裡的水太淺,隻能停靠吃水量比較小的船停靠,而且船隻的進出隻能是在每天的兩個高平潮*時間,可以說是要靠“潮汐”吃飯了。

而且,這個小碼頭是個私人碼頭,港口設施也接近於0,隻能滿足最基本的停靠船要求,怎麼補給、運送設備,甚至回港吃飯等等問題,則都需要他們自己一起解決了。

不過,雖說是小了點,但這個碼頭的風光特彆好。

漁船成排,整整齊齊地停在海麵上,雖然我國東部的海水並不能算蔚藍,但也能倒映出天空中的朵朵白雲,遠遠地海天交界處閃耀的銀線幾乎讓人迷醉。

之後要頻繁往來這裡,楚孑想。那麼每一次還會為這樣的景色感到興奮嗎?

他並不知道。

“這一艘就是大家之後的交通後勤保障船了,”何領隊走向碼頭上站著的一家皮膚黝黑的漁民,介紹道,“船長王雙一家人之前也照顧過我們在鄰近海域的水下考古工作了,大家也算熟人了,之後不要客氣。”

和陸上考古一樣,每次考古工作都少不了這些當地居民的幫助。

“就似滴,跟我倆不用客氣嗷,以後有事隻管提!”

王雙船長嘿嘿一笑,露出兩排大白牙,看著就有種遼東地區特有的淳樸。

大家進行了簡單的自我介紹,然後登上了這艘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漁船。

王雙船長身手矯健,開船係纜一氣嗬成。

“我今年剛換了個大柴油發動機,”王雙笑著說道,“現在這船老猛了,一口氣跑十節一點問題都沒有!”

“那您現在出海打漁可‘老猛了’,”楚孑也笑著回答,“彆的小漁船都跟不上您啦!”

“可不咋地!”王雙拍拍胸脯,“小兄弟,你可得坐穩嘍,你那小身子骨可彆折下去!”

“放心吧王叔,”楚孑擼開袖管,露出漂亮的肌肉,“我也老猛了。”

說著,漁船開始飛速向前行駛。

丹漁0859號雖然不大,船身隻有18米,寬4.75米,深1.7米,吃水1.22米,但勝在速度快,而且王叔的駕駛技術也很好。

和這次出海一比,之前在薑女石的出海就是小兒科了。

事實上,這次水下考古,全方位的都要比之前那次薑女石考古專業得多。

畢竟這是對一個大型水下艦體的考古工作,顯然比對薑女石的考古難度大得多。

經過四十分鐘的航行,他們才達到了目的地。

老人石水域。

也是到了這,連陸地都看不到了,楚孑才生平第一次明白了“晴空萬裡”和“海麵如鏡”兩個成語到底描述的是什麼場景。

很快,他們就看到了一隻蟄伏在海麵上的鋼鐵巨獸。

“這就是我們這次的工作母船,”何領隊介紹的時候,語氣中滿滿都是驕傲,“浙奉662號。”

楚孑也是第一次見到水下考古的工作母船。

或者說,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船。

而且,一想到這艘船完全是由國內打造,未來他們兩個月的考古工作都將在這艘船上站看,楚孑就覺得心潮澎湃。

浙奉662號是一艘甲板貨船,上甲板長76.95米,船寬16.16米,型深6.5米,總噸位2239噸。

這就想到於在海麵上搭起了一座鋼鐵的島,之後他們的工作,都將以浙奉662號為基準點進行展開。

他們乘坐的丹漁0859和浙奉662比起來,簡直就像是大象和小狗的差彆!

而且,兩艘船之間,光是甲板的落差就有三米,楚孑他們一行人為了登上浙奉662號還不得不爬了一會梯子。

“你們也彆光看哈,幫幫忙,”王叔在小漁船上喊著,“彆忘了幫我把這些東西運上去啊。”

一行人這才想起來,王叔這次出海,小船上還帶著一些剛從威海水下考古調查項目工地轉運來的設備呢。

這些設備也像是隊員們一樣,正在從五湖四海趕往莊河。

因為整個遼東地區都是之前小碼頭那樣的淺泥灘地形,大船無法停靠,所以根本沒法直接把重型器械運到大船上,隻能靠丹漁0859這樣的小漁船一次次地把設備運來。

楚孑忽然想起,甲午戰爭時,日軍從花園口登陸,一萬多人也是用了半個月才全員登陸成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