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工程組的隊員們毫無怨言,楚孑從沒聽過他們抱怨,隻是起早貪黑,頂著烈日酷暑,爬上浙奉662最高的地方,下潛到船底,奔走於船上的每個角落……
他們似乎不止不休,連刮台風,整個浙奉662都要回港的時候還在忙著檢修之類的事,但他們從不會對比潛水隊或者文物組可以休息兩天的隊員,自己則是累的要死。
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們不是在被動的接收工作、完成工作,而是自覺自願地在想如何能讓每一次水下考古工作都更加順利圓滿,怎麼才能讓每一位隊員都過得更加舒服——哪怕他們過得已經比自己舒服了好幾倍。
楚孑覺得,工作之所以能順利進行下去,就是因為有這些“戰友??[]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的存在,讓他們都可以很放心的把潛繩交到彆人手裡。
就算是親兄弟之間也少不了爭執,在大家都缺乏睡眠和必要休息的情況之下,戰友之間摩擦不斷,楚孑就經常因為水下考古用具的造型而和工程組的成員爭的麵紅耳赤。
但這種矛盾和衝突,都會在一次次水下工作時的相互托付中消弭,會在他們每次上到水麵之後遞上來的毛巾之中化解,會在工程組熬夜趕製發光耳道鏡,隻為了能給楚孑因失壓而受傷的左耳滴藥的燈光之中被拋之腦後。
楚孑來到浙奉662與大家同吃同寢的前幾天,總從老隊員的口中聽到說華國的水下考古隊有一種獨特
的人文傳統,楚孑現在才明白,這種所謂的“人文傳統”,就是在大家一分一秒的磨合中應運而生的。
包容、信任、奮鬥、創新。
這並不是四個空洞的詞語,而是整個水下考古隊員都在踐行的準則。
在這裡,楚孑每當覺得累了,都可以毫無負擔的告訴領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對他說閒話,甚至廚房還會為他做專門的“病號麵”。
但每當他休息好了,楚孑就會全力以赴,也沒人笑著諷刺他是“卷王”。
……
之後的日子裡,楚孑他們又進行了幾次試潛,基本把“鐵甲堡”附近的情況都摸透了。
而總領隊水哥也把他們召集了起來,開始在甲板上開現場會了,先是對之前工作平台做四錨定位的情況做了一下說明,以便讓大家了解之後進行水下考古工作出入水點的位置,還順帶介紹了一下水底的總體情況,比如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最大深度等等。
緊接著,水哥就開始布置起了第二天的任務。
楚孑也迅速進入狀態,畢竟這是這次水下考古的第一個正式任務,還是有些緊張的。
任務其實並不複雜,整體分為兩步:一是要在“鐵甲堡”的東北端點向南測量出20米和25米的兩個坐標點;二是要以這兩個坐標點為基礎,向沉艦的東側,也就是船側耳炮的位置,拉出一個5米x5米的框架。
這個框架就是所謂的“軟探方”了。
打撈局之後會在這個軟探方裡用抽泥管抽泥抽沙、過濾文物。
如果是在陸地上,布置個探方其實費不了多大的事,隻要測量好距離再找幾個工人開挖就行了。
但在海底卻不是這麼回事,在緊貼海床的位置是沒有光的,而且伴隨著大量漂浮物,能見度幾乎為零,就算打著水下手電也很難看清30厘米以外的距離,可以說是要“半盲作業”了。
而水下考古作業的方式也十分有趣,因為每位人員下潛的時間有限,所以隻能像是接力賽一樣,按照領隊分好的小組逐次下水接力工作。
大會很快就散了,之後的時間交給各個小組,自行討論他們的潛水工作方式,以及需要攜帶什麼工具。
大家借助昏暗的燈光討論,整塊白板上很快被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內容,老隊員們都笑稱這是“作戰計劃”,大家豐富著各種細節,直到半夜才散會。
第二天大家都早早醒來,簡單吃了些早飯便開始了工作的籌備。
第一組已經在準備下水了,第二組也沒閒著,開始幫助他們做下水前的準備和安全檢查;第三組在調試設備,待會他們將成為“移動圖形工作站”,用TrimbleSPS361GPS定位和hypack軟件調整工作平台的出入水口位置;還有的隊員在利用潛水梯進行觀察、設置水下喇叭以提醒大家時間和位置……
與他們相比,楚孑的任務相對獨立,他依舊負責水下攝影和補位。
不過他的心還是跟著諸位隊員一起緊張了起來。
很快,第一組便下水了,他們需要儘可能做到摸清水下情況、確定艦體位置,並將20米和25米的兩個點通過徒手測量的方式定位出來。
今天的天氣不算晴朗,誰也無法預估水下的情況,所以第一組的工作是重中之重。其他隊員忙完了手裡的事,都湊在了他們的出水點附近等待著。
時間一分一秒流去,水下喇叭喊了三次倒計時,但大家還沒看到三位隊員上潛的影子。
楚孑心中有些憂慮,在場的隊員們的臉上也都不太明朗。
大家都在心裡祈禱著、祈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