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師哥一臉懵:“啥?咋?會開車咋的了呢?”
這人一激動北方口音就呼之欲出。
楚孑和嶽季又十分默契地看向明教授,眼神裡的意思很明顯:這真不是那位?
明教授痛定思痛地搖搖頭:“他真的不是!!”
楚孑和嶽季交換了個眼神。
看起來明教授的評判標準還有點奇怪。
明教授不理會這兩個不知道怎麼就形成默契的學生,看向遠處,舉起一隻手:“快問快答環節!你們也知道,一片茶園基本不可能隻種一種茶樹,已知這片茶園500畝,請問這裡大概會有多少種茶樹?”
大聖師兄最喜歡看這種問答節目了,自己在博一的時候也沒少被明教授折磨過,於是玩味地看著二人。
豈料二人都舉起了手。
明教授點兵點將:“點兵點將,騎馬打仗,點到是誰,誰跟我走,誰要不走,就是小狗……”
最後手指停在了楚孑身上。
楚孑忽略了明教授的幼稚行為,立即回答:“500畝的茶園應該布置5到6種茶樹為宜,但考慮到這裡的日照、濕度情況,土壤也相對比較鬆,一來很多品種的茶樹都不適宜種植,二來茶樹之間的間距要比規定大一些,所以我猜這裡大概有4種左右的茶樹。”
明教授滿意地點點頭,指了指他:“你小子不吊書袋,還知道結合現場情況具體分析,確實按照行業裡所有教科書的規定,為了商業價值最大化,需要在500畝左右的茶園種植6種左右的茶樹,這樣即可以平衡風險,也能讓茶園產出多種茶葉。”
“不過小楚的分析還是不夠全麵,光結合了茶園的情況,但沒結合茶葉製作的情況,當然這也不怪你,畢竟你還沒實地去這附近的茶葉工廠看。”
“這裡的茶葉廠其實是去年才建成的,之前這裡的茶農隻能把茶葉賣給更遠地方的茶葉工廠,當地政府覺得這樣會加大成本,導致茶農收益降低,所以帶頭和幾家鄉辦企業聯合成立了新的工廠。”
“而這裡的工廠畢竟還在起步階段,雖然已經請了外地一些比較有經驗的茶葉加工者來培訓,但到底還是經驗不足,所以隻能製作比較簡單的紅茶和綠茶品類,所以其實種更多品種的茶葉對當地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楚孑和嶽季聽完,不約而同地點點頭。
“書上讀來終覺淺,方知萬事要躬行”這道理幾乎在每個學科領域都適用,像茶學這種實踐程度更高的專業也自然受用。
“好了,你們接著逛吧,我得去田裡乾活兒L了,”大聖師哥看了看表,“等下周我就回研究所了,到時候我們一起吃個飯,等我呦~”
說完,他便扛起小鋤頭,頭也不回地往山上去了。
“其實,讓你們來學這個專業,也挺對不起你們的。”明教授望著大聖師哥的背影,感歎道,“農學旗下的專業也多半是這樣,不僅要每天麵朝黃土背朝天,還要去實驗室做研究,更要看
海量的文獻……”
“你們大聖師哥看著這兩畝地已經三年了,其中有兩年過年的時候都遇到了寒潮,他都不敢回家,都守在田裡看著那些茶苗,”明教授歎氣,“上次喝多了酒,他還跟我開玩笑似的說,他一個從農村考出來的學生,沒想到讀到博士了,又回農村了。”
明教授在這感歎一通,楚孑聽著心下也有感觸。
能看得出來雲大的茶葉研究所其實經費並不充裕,這就是現如今許多冷門專業的現狀,做研究的人反而過得是苦日子。
但他餘光一瞟,隻見嶽季呆呆地望著大聖師哥越來越小的黢黑的背影。
“唉,這孩子眼瞅都要奔著三十多去了,彆說成家了,戀愛還沒談過呢,”明教授一臉惋惜,“小夥子剛來的時候白白淨淨的,一米九幾大高個,你們看看他現在……”
楚孑笑著:“黑點健康,現在好多人就喜歡他這款的呢。”
“最好是吧。”
明教授指著遠處的田,話鋒一轉:“那邊種的是已經被主流市場淘汰的品種,我給你們留個作業,每人給我三種那片茶田明年適合種植的茶樹品種,要從實際角度出發,你們去看看吧。”
“好。”
二人聽令,前往百米之外的茶田。
楚孑先是觀察了一下這裡的梯度,也就是坡地的角度。
沒有專業的測量儀器,他隻能調出手機的功能,發現這裡的角度大概是7°,那麼也就意味著這裡的最優解是修成等高寬幅斜麵梯田,這裡目前還是水平梯田,顯然是不太合適的。
第二點,則是要根據這裡的實際情況,去想到底是要用茶樹移栽還是茶籽種植。
剛想到這裡,楚孑才反應過來這次的作業題目雖然隻有兩句話,但顯然是個大工程,不僅要查什麼類型適應這裡的環境,還要替村民考慮,看他們有多少錢,或者有什麼能力能種什麼樣的茶。
於是,他在采集了一些土壤數據之後,就離開了片區,找到了當地的一個茶農,和他聊了起來。
當地民風淳樸,這些茶農對他們茶葉研究所的學生也是知無不言,大概半個多小時楚孑就摸清了這裡的情況。
這個村有一千多個居民,其中有一百位左右在為茶園工作,而他們也是拿工資的,所以經濟壓力並不是很大。
如果是成熟的茶樹移栽的話,大概會在第2年-第3年開始收益,如果是幼齡茶苗移栽的話,大概會在4-6年開始收獲,而如果是茶籽種植,時間則更久,可能要6年以上才能有穩定成規模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