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兩個人在茶園裡逛了很久,之後才在古茶公司吃了飯,下午又去了車間。
這裡的車間已經非常專業了,但由於瀾蒼縣的茶葉幾乎隻做普洱茶,和清源村的綠茶與紅茶實在大相徑庭,所以楚孑也隻是做了記錄,並沒有找到太多的參考價值。
晚上,他把這些情況一一彙報給了明教授,明教授聽完也是覺得厲害。
雖然網上能查到一些關於瀾蒼古茶公司如何發展的消息,但明教授還是讓楚孑有空的話,找到更合適的人好好去問一問。
第二天,虎克就帶著楚孑暫時離開了瀾蒼縣城。
因為傳聞中的萬畝古茶園其實並不在瀾蒼縣城,而是在瀾蒼縣旁邊的景邁山上,所處的位置在惠民鄉芒景村附近。
這裡的盤山公路依舊不好走,越野車更是一路顛簸,而且越往山上開,霧氣也隨之大了起來,虎克又不得不放慢車速,穩紮穩打地前進。
直到接近中午的時候,車子才開到了惠民鄉。
這裡發展的和瀾蒼幾l乎一樣,也是道路平整,通訊發達。
可見我國的富民政策已經深入了邊境大山深處的大村小鄉。
又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虎克才帶著楚孑到了惠民鄉旗下的芒景村上寨,這裡的民族服飾與建築和瀾蒼縣也不太一樣,楚孑問了虎克之後才知道,這裡的村民大部分都是布朗族的。
可見整個雲省,哪怕是在同一個縣、鄉的不同村落,也有著不同的少數民族文化。
而芒景村,楚孑到了這裡便有一種熟悉感。
這裡太像清流村了,入村兩旁的路上便是盤根錯節的古茶樹,但又和清流村大不相同,這些古茶樹依舊茂盛,翠綠的茶葉子在陽光的照射之下波光粼粼,如同一片綠海。
“前麵這裡有一個古樹毛茶初製加工點,”虎克介紹道,“在這裡收來的茶青可以進行粗加工,然後在被瀾蒼古茶公司收購,進一步加工,這樣省卻了很多交通成本。”
楚孑聽著,認真地把這些記錄了下來。
一邊記錄,他也一邊拿出手機拍攝,仔細看那些相片,才發現這些古茶樹之上的苔蘚甚至都長得很好,更覺得當地對於古茶樹的保護以及古茶樹資源的開發利用簡直令人驚歎。
“這些都不算什麼的,”虎克的神色帶上了一抹驕傲,“山上比這些更大更粗的古茶樹多的是,而且這些天秋芽也剛剛萌發,正是采茶的好時候。”
楚孑聽完,對古茶園更是心生向往。
經過短暫的午休,他們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萬畝古茶園。
這是一片令人足夠震撼的巨大叢林。
山上的溫度十分宜人,其實這裡終年的平均溫度也就是18°左右,而在午後則會感覺更加舒適。
放眼望去,都是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翠綠,這裡的古茶樹大部分都生長在原始叢林之中,楚孑跟著虎克,在叢林裡肆意走著,所到之處,皆
是幾l千年的曆史。
邊走虎克邊對楚孑講述,現在正片古茶園大概有2.8萬畝,可采摘麵積為1.2萬畝左右,都是當地布朗族和傣族先民所馴化的茶樹。
根據兩族的資料記載,兩族對於古茶園的培育和馴化可以追溯至傣曆五十七年,也就是公元696年,迄今已有上千年曆史,正可謂“景邁千年萬畝古茶園”。
楚孑在幾l棵古茶樹前駐足,細細觀察片刻,隻見這裡的茶樹茶葉柔軟厚實,品質極佳,虎克又介紹,這裡的茶樹抗病抗逆性強,發芽早,而且全靠自然肥力生長,完全沒有任何汙染。
楚孑又看了半晌,才指著茶樹上一個長得像是小螃蟹一樣的白色花朵問道:“這又是什麼?”
這東西顯然不是茶的一部分。
虎克笑了:“楚孑你觀察的好細致,這個是一種藥用植物,名叫‘螃蟹腳’,在整個古茶園還有很多藥用植物和古茶樹們共生,也讓茶葉中的成分和其他地方有所差異。”
楚孑點點頭。
大自然還真是奇妙,這種差異在人工茶園麵前是幾l乎不可能存在的,很少有人想到會讓藥用植物和茶樹共生,而這也形成了景邁古茶園的另一種特色。
二人繼續往山上的深處走去,越到裡麵,人跡會更稀少一些,草木生長的也更加旺盛,各種蟲鳴、鳥叫也不絕於耳,宛如生態的交響樂。
忽然,二人聽到了幾l聲人聲,是孩童在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