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章 番外:興明(2 / 2)

加封也完了,就是見者有份的分東西,每人送一點銀兩、再送一點糧食,算是沾沾新皇登基的喜氣。

退朝之後,所有人都往外走,除了孟昔昭,孟昔昭他很自然的抬腿朝前走,慢悠悠的去找崔冶,而崔冶也等著他,直到他走過來以後,他們倆才相攜離開了。

孟舊玉:“……”

以前他倆也這樣,但因為崔冶不是皇帝,好像大家就注意不到他們的過分親密,而現在,連孟舊玉都開始

納悶,為什麼這一幕讓他覺得如此合理、又如此不合理呢?

搖搖頭,孟舊玉還是沒多想,隻轉身出去了。

今年依然是天壽十七年,他死在季春當中,這一年已經開始了,若輕易的改動年號,就會給崔冶招來罵名,旁人可以無所顧忌的評判一個帝王的得失,但崔冶不行,孝道第一的封建社會,不允許他這麼離經叛道。

所以他們還是老老實實的用天壽這個年號,等明年開年,再改成新的。

至於新年號是什麼,等到商量的時候,崔冶想也不想的張口:“興明。”

四月便入夏,但真正的熱起來,還是要等五月,如今是四月的尾巴,宮殿之中無外人,孟昔昭攬起兩隻寬大的袖子,露出半截胳膊,他一手撐頭,一手拿著狼毫筆。

撐著頭的手指,輕輕點了點自己的鬢角:“……興明?是不是有些土了。”

崔冶跟他待的時間久了,早就適應了他那一套略顯怪異的說法,他明白土是什麼意思,但他不認為這個土,“殘損重盛為興,照臨四方為明,興明,既是百姓的期盼,也是我的心願。”

私底下,崔冶從不對著孟昔昭稱朕,不過他當太子的時候就這樣,那時候他也不願意稱孤。

都當皇帝了,也用不著拘泥這些小節,孟昔昭噘著嘴,把狼毫筆擱在自己的人中上麵,輕輕往上吹了一口氣,他妥協了:“好吧,你的年號,你說了算。”

主要是,他的文化程度不高,在這方麵,他就是想自己說了算,也沒那個底氣。

見孟昔昭這麼容易就答應了,崔冶微微一笑,並未過多的言語。

照臨四方為明,而日明,昭也。

崔冶篤定孟昔昭根本不知道他名字的意思,所以才用了這麼一個招數,果然,孟昔昭完全沒有察覺到。

他也學著孟昔昭的模樣,讓自己放鬆,然後坐的懶散一些,但小時候的習慣不是這麼容易改過來的,沒一會兒,他就覺得渾身難受,還是讓自己坐直了。

而孟昔昭雖然沒察覺到這個年號當中的問題,但他琢磨了一會兒,還是扭過頭來,對崔冶正色道:“關於先帝的諡號……”

崔冶眨眨眼。

孟昔昭被他這無辜的模樣噎了一下。

大齊的規矩,皇帝死了以後,要經過一係列的加工,是的,對屍體進行加工……好多道工序,直到皇帝不會輕易腐爛,也遮蓋住了裡麵的臭味,散發出淡淡的香氣以後,才會正式入殮。

而入殮以後也不能立刻下葬,要放在指定地方,停靈三個月,才能送去皇陵。定諡號這事,全看後人是什麼態度,有的後人當天就把諡號定好了,有的要入殮以後才定,而崔冶,他活活把這事拖了一個多月,打算等下葬前幾天,再把諡號定下來。

眾所周知,皇帝的諡號無比長,但這麼長的諡號當中,隻有一個字是最重要的,也是往後人們對這個皇帝的稱呼,按孟昔昭的想法,隨便選個就完了,像什麼靈、幽、繆、戾,都挺好的

,尤其戾,不悔前過曰戾,知過不改曰戾,完全就是天壽帝的真實寫照嘛。

但崔冶不想用這些,他想要自己單獨創一個諡號,也就是——壽。

乍一看好像沒什麼問題,天壽帝還用這個字當年號呢,他應該挺喜歡這個字的。然而諡號跟年號不一樣,定諡的原則是,要展示出這個人一生當中最大的成就。

孟昔昭就已經夠缺德了,他挑的每個諡號都是罵人的,而崔冶沒有罵人,但他的意思是,天壽帝這輩子最大的成就是,他活得長。

…………

嗯,實歲三十九,也叫活得長。

說實話,孟昔昭覺得這比直接罵還難聽。

目前隻有孟昔昭知道崔冶的想法,但很快,大家就都會知道了。

孟昔昭斟酌再三,還是想讓他換一個,他說了自己的憂慮,崔冶認真的聽著,時不時的還點頭。

等他說完了,輪到崔冶發表意見的時候,崔冶沉吟片刻,說道:“二郎說的都有道理,若要改,也不是不可以,隻是,這件事我聽了你的,那彆的事,你能聽我的嗎?”

崔冶溫溫柔柔的看著孟昔昭,但孟昔昭硬是從他的語氣裡聽到了一絲不懷好意。

“…………”

沉默一秒,孟昔昭把頭轉了回去,一邊做出一副忙碌的模樣,他一邊說道:“仔細想想,齊壽宗這個廟號,挺好的,朗朗上口啊,微臣認為很好,不必改了。”

崔冶:“……”

見他不再看自己,崔冶輕笑一聲,也不再提這個事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