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7 章 番外:興明(2 / 2)

他們想的沒錯,崔冶聽了,覺得按以前的規矩辦就挺好,也不必非要從民間選,民間官間一起來吧。

其實太子今年才十三歲,個頭上比孟昔昭都矮了一頭,這可不像是崔家的基因,不管崔家人有多奇葩,人家個個都是帥哥,而且都長得挺高。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子生母有點矮,還是這孩子的性格影響了他的身高,孟昔昭隻知道每日好吃好喝

的供養著,可他就是不長個。

而對於這個太子,孟昔昭的感覺也是有點複雜。

倒不是說他做的不好,太子靦腆,這是他一開始就知道的,靦腆是有點配不上太子之位,可也不算太嚴重的毛病,而且比起一開始連頭都不敢抬,太子現在好多了,敢跟崔冶對話,崔冶問他什麼,他最多聲音有點緊張,還是能對答如流的。

不愧是司徒太師和其餘人一起選出來的太子,智商,確實高,而且非常高,才十三歲,人家會做策論,會寫文,能做詩而且能做禪詩,大相國寺的住持聽到以後,驚為天人,讓全寺都來學習。他可沒有阿諛奉承,因為崔冶的詩被這位住持批評過,說他暗含銳氣,不知變通。

……沒辦法,崔冶算是被這住持看著長大的,住持懂很多、也知道很多,但他從來不說,這種體貼的沉默,讓他成了崔冶的半個自己人,不管他怎麼批評,崔冶都隻能聽著。

文采很好,天賦很高,性子上的問題也糾正的七七八八了,連朝臣都對這個太子越發的滿意,可隻有孟昔昭,偶爾會用古怪的眼神看著他。

原因無他,孟昔昭總覺得,他有點太聽蘇若存的話了。

他和崔冶,用了三年,才讓這孩子可以老老實實的坐在自己旁邊,而不是時時刻刻的想要逃跑,而蘇若存,她從一開始就獲得了這個孩子的好感,而且這好感,從來都沒有因為時間減淡,反而是越來越深,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孟昔昭曾經看到過一次,蘇若存對太子訓話,她的訓話肯定是溫柔的,而太子站在她對麵,十分羞愧,聽得認真,都快哭了,等到訓話結束,蘇若存看著他,隻是對他笑了一笑,太子立刻高興起來,眼神亮晶晶的看著她,絲毫不記仇。

後來蘇若存罰他去練字,怕是要練到夜半了,他也樂嗬嗬的,甘之如飴,完全沒有在孟昔昭和崔冶之前的樣子。

他隻對蘇若存這樣,對其他人,就是很正常的靦腆。

孟昔昭肚子裡有一堆話,不知道該怎麼說。

他覺得不太可能,才十三歲呢,十三歲懂什麼啊,而且說實話,那種場景,換一個人來看,估計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是他想太多了。

但這種想法隻能自欺欺人,真正的事實是,他還是覺得有可能,所以總是控製不住的去關注這倆人,而且心中的懷疑愈演愈烈。

有了懷疑,下一步可以是去證實,也可以是立刻行動,把所有未發生的,都扼殺在搖籃裡。

但在孟昔昭行動之前,他又在小池塘邊偶遇了這倆人,太子陪蘇若存賞花,同時也是讓蘇若存考校他的功課,考校結束,他走了,蘇若存本想回去,但一轉頭,她就看見了孟昔昭站在那。

兩人離得不遠,沉默的對視。

誰都不覺得尷尬。

孟昔昭坦蕩,因為心裡有鬼的人不是他,而蘇若存更坦蕩,心裡有沒有鬼,端看那人如何想,自認為是錯的,便是心裡有鬼,若自認為沒錯,那自然,一切牛鬼蛇神,都不會出現在自己的心中。

眼神當中,確實能說很多話。

孟昔昭望著那邊的蘇若存,她已經孀居近六年,如今的她,正處於女子最好的年華當中,有各種名貴藥材的保養,她看著比真實年齡更年輕。

可這張臉,外人是看不到的。

蘇若存日日教養太子,也日日教養自己,從她說自己想讀書開始,就沒有一天斷過,一年三百六十日,藏書閣裡的書,都快被她翻遍了,仲長統的《昌言》是她最喜歡的,看了大約幾十遍,她本就是個很厲害的女子,如今又讀了書,知道了天下之勢、從未有什麼是新鮮的,分分合合、起起落落,所謂天意,也不過是虛偽的人意。

人決定人要坐穩皇位,人決定人要推翻皇位,人決定人走上荊棘之路、並殺出重圍。

孟昔昭和蘇若存,這六年裡的接觸並不多,兩人都要避嫌,所以很少見麵,但每次見了,兩人都會卸去對外的麵目,以本性相對。

在孟昔昭麵前,蘇若存不會繼續偽裝天下第一好的太後,而在蘇若存麵前,孟昔昭也收起了銳氣,不再用紈絝的那一套行為舉止,而是平心靜氣的和她說話。

但今天,他倆什麼都沒說,隻是互相看了看,然後就默契的各自轉身離開。

回去以後,孟昔昭默默坐在椅子上,不知過了多久,崔冶回來了,他看見孟昔昭這個神情,不禁走過來詢問:“二郎,發生什麼事了嗎?”

孟昔昭抬頭,看著崔冶眼中的關心,他的喉嚨滾動了一下,然後吐出兩個字來:“沒事。”

……!

你的榮光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

:,

希望你也喜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