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扯著大嗓門。
“有你這麼詛咒我孩子的嗎,他隻是頑皮一點怎麼會犯罪呢?你還是當老師的人呢,怎麼這麼惡毒啊你?”
顧父也說道:“小陌,大過年的你就不要再計較了?非要氣死我是不是?”
這句話,無論放在全國各地哪個地方,都是個雷。
仿佛在一句話上加上一句大過年的,就算你捅了彆人一刀子,彆人也得笑嗬嗬的跟你說大過年的咱們就彆計較了。
發現女兒這次回來,完全不聽自己的話了,讓顧父很是心慌。
明明把養老的指望寄托在侄兒身上,卻又怕女兒不管自己。
明明就很清楚,侄兒是靠不住,卻還能一個勁兒的壓榨自己親生女兒。
也是神了。
“這不是年紀小的問題,而是一個家庭的教養問題,為什麼同樣的年紀,彆的小孩就知道尊重和禮貌,而你家的小孩子卻能拿著開水去潑自己堂姐?你怎麼能確定,你的孩子不會在你的縱容下不會觸犯到法律?有一天他年少就進了少管所,那麼他最恨的那個人,一定會是你們這些大人,因為你們從來沒有告訴他明辨是非,也沒有告訴他,做錯事是要坐牢的。”
自古以來就有“孟母三遷”“黃香溫席”的佳話。
也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養不教,父之過”的名言。
家長們也都知道縱子如同殺子,但就是能縱容孩子,等孩子長歪了之後卻又在怪社會怪環境,就是不怪自己。
鬼知道他們腦回路怎麼長的。
“大伯母,我希望你能清楚,不要認為孩子的將來和你沒有關係,你的教育決定了你的孩子將來能夠走多遠。”
每一個長歪的孩子背後都會有一個歪瓜裂棗的家長,他們覺得孩子摔倒了那是地的錯,長大了殺人了那是被殺的人擋著了,是被殺人的錯,孩子溺水是遊泳館的錯、水庫的錯,玩遊戲跳樓了那是遊戲公司的錯,萬一發生意外了那是遊樂園的錯,每天都把孩子還那麼小,你跟孩子計較什麼啊掛在嘴邊。
他們在用自己所以為的愛溺殺了孩子,卻還在為自己是個偉大的母親得意洋洋。
大房一家這一會兒都不知道該說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