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第 204 章 防治蝗災。(2 / 2)

“宣他來見朕。”

黃太傅得了這句話,便領命退下,算是把這件事辦妥當了,之後回到府上,更是對隱塵十分親切,親自設宴,陪著吃素,把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者形象做到了極致,各種諄諄囑咐,說一些見皇帝之後的禁忌,讓他自己小心一些,也讓他放心,他們會多幫襯他的。

這便是黃太傅的為人之道,他知道這小道士才下山,不懂多少人情世故和權衡利弊,與其低眉順目的求對方要記得自己對他好的人情,不如把局麵變成,我們對你非常好。

這樣往後不管隱塵想不想還這份恩情,他們總有由頭去要,去提起。

這樣一通安排,第二日隱塵就成功的登堂入室,被黃太傅帶著去見了皇帝。

皇帝對這件事非常感興趣,特意留了一個下午出來見隱塵,還準備了一些難題,便是專門用來驗證隱塵能力的。

如今天氣不錯,皇帝特意把見麵的場合安排在禦花園中,比如讓他猜下一個會從禦花園經過的人是男是女,召幾個嬪妃過來,讓他看皇帝最寵愛的是誰。

皇帝對這幾個問題十分滿意,若是彆的問題,尚且能通過探聽得知,但這些問題,便隻有他自己心裡清楚,無論是哪個嬪妃,哪個大臣,都不會知曉這些問題,沒有人能夠真正看得清一顆帝王心。

第一個問題,下一個來到麵前的人是男還是女,皇帝安排了一個宮婢過來,隱塵卻說是公公。

皇帝笑而不語,第一個問題就說錯,已經看見這個小道士身首異處的模樣了。

還沒等到侯在遠處的宮婢走上前來,皇後身邊的太監已經急匆匆的趕來:“陛下,皇後娘娘聽聞此事,本該前來,但此時身體不適,不能前來,特遣奴才前來稟告。”

皇帝點了點頭:“叫她好好休養身體。”

皇帝側頭看向小道士:“道長果然料事如神。”

皇帝心中詫異,有意思疑惑,沒想到這個小道士居然說對了,皇後愛麵子,聽說他召見嬪妃讓道士看他最愛誰,便遣人來說自己抱恙,便是告訴眾人,皇帝最愛的隻會是皇後,隻因她不能到場,勉強從餘下的人中擇出一個而已。

之後又是看嬪妃,皇帝沒讓嬪妃露麵,取了屏風來遮擋,甚至在場的大臣都不知道到底請了哪幾位嬪妃過來,各自站在屏風後麵的什麼位置。

小道士對著屏風看了一會,然後閉上了雙眼,片刻後睜開雙眼,指向屏風左側的位置:“陛下如今心屬他。”

公公去後麵看了一眼,然後回來在皇帝身旁附耳。

“陛下,是柳嬪。”

小道士目光在周圍人群中默默掃了一眼,然後輕聲道:“他是陛下如今最愛重之人,可惜有形無神。”

皇帝側目過去,看著這個小道士,神色不動,心中卻起了波瀾。

最愛重之人,有形無神。

皇帝這才收了取樂的心思,這才重視起來麵前的人來。

“道長所言不虛,還請道長賜教,在未來中看見了什麼?”

小道士道:“我須得沐浴焚香,稟告祖師爺,才能將最關鍵的事情告訴陛下。”

皇帝點頭:“這不是問題,來人!送道長下去,伺候道長沐浴焚香!”

這場試煉就這樣收場,待到沐浴焚香之後,小道士晚上又來拜見皇帝,將自己要告訴皇帝的事,排了一個輕重緩急,一件一件娓娓道來。

皇帝聽得臉色越發凝重,看向小道士的目光逐漸懷疑,如今形勢大好,河清海晏,南方情況是差了一點,但除了南方,各個地方都十分的好,上京更是半點沒有受到影響,邊境形式也一片大好。

小道士看向皇帝道:“陛下勿要心驚,可知一個朝代時常度過不了三百年,此乃亡國劫,因緣複雜,但總體來說都是如此,並不需要驚異,但如今大寧一切都好,我便是下山來助陛下度過此劫,此劫之後,大寧再有三百年也不難。”

皇帝聽他這話,驚異了片刻,躊躇思索,神色逐漸明朗。

朝代更迭是常事,就像人的壽數有長有短,大寧到了亡國的時候,如今在他手上卻還是欣欣向榮,可見他不同凡響,能逆轉一切,他若將這一切做好了,度過此劫為大寧再續三百年的命,這千古第一明君,萬世的歌頌,便該落在他頭上。

皇帝思索完此事:“那麼如道長所言,下麵最要緊的第一件事便說旱災,溝渠正在挖,一時也急不來,朕再撥一些賑災糧下去,如此緩解了燃眉之急,倒也不算什麼事了。”

“至於那蝗災。”皇帝思索了片刻:“還需再籌謀如何應對,我手中有一大臣,名叫沈鴻,他手下收攏了許多能人異士,都是精通民生之人,此事我命他尋個法子,總有解救的法子。”

隱塵點了點頭:“陛下為國為民,令小道敬佩。”

皇帝笑道:“道長為天下百姓出關下山,才是令朕欽佩。”

皇帝心中滿意,天降大寧災禍,卻讓無數人前來輔佐他,他是真正的明君貴主,天命所向。

……

如此,小道士成功上位,一開始的預言旱災成功應驗,之後便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國師在他麵前都成了擺設,皇帝沒兩三天就要召見他一次,比召見二狗還勤快。

沈鴻這邊也請了很多專家過來,林飄也參與進去討論,大家都在想這次蝗災一旦來臨,要如何應對過去。

請過來的專家還不知道後麵要發生的事情,隻是聽沈鴻說要考慮防治蝗災的事情,對這件事看得不是很緊張,便能條理清晰的緩緩講來。

“蝗災一事,若是想要防治,可以考慮從根源上解決,每一個蟲類吃的東西都是不同的,有的蟲愛吃稻穀,有的蟲專門害果樹,這些都不能相提並論,要說蝗災的事情,蝗蟲愛吃的都是稻穀大麥這些,都是常見的穀物,所以一旦出現蝗災,都是很致命的,如果改種大豆,紅薯一類的東西,受災就會輕很多。”

沈鴻看著他們道:“若是春耕已過,作物已經種了下去該如何是好。”

林飄也在發愁這個事情,但凡再早一點知道,在春耕前勒令大家換作物,都不至於如此倉促。

林飄想了想道:“雞鴨都是吃害蟲的,能壓製害蟲的存在,如果蝗災還沒開始,雞鴨壓製了蝗蟲群體,是不是就能減少蝗災的程度。”

專家想了想:“這個自然是可以的,隻是需要投入太多的金錢,須得鼓勵百姓養雞鴨。”

林飄道:“稻田魚和稻田鴨可以一並養,此事的確麻煩,稻田在地裡不會跑了,雞鴨卻容易走丟,甚至被彆人抓走,隻要有人私下抓一次,之後那戶人家吃了虧輕易便不會再這樣放養雞鴨。”

沈鴻也點了點頭:“此事並不小,百姓若是不愛養雞鴨,這個法子便沒有用。”

專家想了想:“我記得以前我有個師叔和我說,養蜂蜜也能克住蝗蟲,他說一個地方,若是蝗蟲的天敵太多了,蝗蟲自然沒辦法在這片地方棲息繁衍。”

另一專家道:“還有一個法子,就是蝗蟲喜歡在低窪的長草地方居住,可以將這些地方改建成魚塘,或者是變成小鴨廠,從各個方麵,一定要在環境中把蝗蟲壓製下去。”

旁邊一個專家笑道:“再不行就吃,反正沒了糧食,就吃蝗蟲。”

林飄想了想,嘎嘣脆,高蛋白,也不是不行,但大麵積的蝗災減輕成小蝗災,蝗蟲還是夠當地人吃,但糧食卻是得儘力保住。

他們在一起商量來商量去,最後的這件事的結論就一個。

這件事要拜托鴨鴨了。

首先一定要推動北方的養鴨事業,然後劃重點的養鴨,扶持養鴨業,發展養鴨業,儘量在兩個月內將一切都發展起來,讓鴨鴨快速上崗工作。

到時候就算糧食被蝗蟲吃了,但鴨子能吃蝗蟲,人能吃鴨子,隻要口糧沒斷,就不算成了不可挽回的災。

商量完兩人回到院子裡,林飄累得偏著頭直揉脖子,一邊揉一邊對沈鴻道:“要是真的推行養鴨,也算發展畜牧業了,整體隻靠農業本來就比較單薄,有畜牧業作為輔助的確會好很多,到時候我再整理一本菜譜作為科普本穿過去,什麼烤鴨,酸湯老鴨,香辣板鴨,酒糟鴨,給他們一係列的菜譜準備好,方便他們後續消化這一整個產業鏈。”

沈鴻站在床邊,將外衣脫了下來搭在一旁的軟榻上,看林飄一直在揉脖子,便走上前來,在林飄身旁坐下,伸手按在他脖頸和肩膀的連接初,熱乎乎的掌心貼著肌膚非常熨帖。

林飄鬆開手,讓他給自己揉肩膀。

“飄兒想得周全,如此南人北人都有自己的事做,隻願能度過此難關。”

林飄笑了笑:“肯定會的,雖然辛苦,但又了周全的應對,把這些發展起來,以後等到天時好的年頭,稻米麥子豐收,雞鴨成群下蛋,如此做出的努力都有回報了,有的資產也遠比以前還豐足。”

林飄想想日子確實是有點不好過,上京不愧是上京,選在了最好的地方,基本都沒什麼大型災禍靠近過來,而南人在挖溝,北人得養鴨。

林飄歎了一口氣:“大寧也算是千瘡百孔了,南方旱災那麼嚴重,如果不是你先注意到這個問題,防微杜漸,這麼幾年雨總是不夠,要下不下的,這樣耗著不知道得是一個什麼景象,北方又有蝗災,外麵異族又要結盟,真的是氣運要儘了。”

沈鴻揉捏著他的肩膀,靠近過來,下巴放在林飄肩上,林飄感覺到沈鴻的側臉貼住了自己耳廓,他說話時細微的震動都傳遞了過來。

“有我們在,續大寧的氣運不是難事,我們生在太平中,也注定要活在太平中。”

林飄點了點頭。

沈鴻想到林飄的從前,忽然有些好奇。

“飄兒那個世界呢?有戰爭嗎?有災難嗎?”

林飄想了想:“也不能說沒有吧,但隻說自己的國家的話,是完全沒有的,世界範圍還是有一些的,就好像是有一個很遙遠的國家一直在打仗,但是我們國家的子民是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的,隻是我們總是能看見那個國家的那些事情。”

“從不打仗嗎?”沈鴻有些驚訝。

“和平了已經有七十多年了吧,也會有征兵這種,他們都是守衛邊境線,或者是當衙役這樣,管街上偷東西的這些事情,和古代不太一樣的是,征兵是自願的,不會抽壯丁,想要報國就報國,有彆的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至於災情這種事,影響肯定是有的,但我們有一個叫做南水北調的,我們的南邊和大寧的南邊不一樣啊,我們南邊很多水和湖泊,會把南邊的水送到北邊去用,然後還有一個功能是自來水,就是用管子牽著,一打開開關,裡麵的水就會湧出來,也可以用那個水澆地,隻是比較貴就是了,大麵積的澆不劃算,但家用的水是不會缺的。”

沈鴻訝異的看著林飄,飄兒生活在千年之後,那個地方早已變得無所不能,有移山倒海之力,能將千裡之外的水送到另一個地方去用,即使地麵乾涸,人們依然有充足的水可以喝。

飄兒來自這樣的地方。

難怪他活得如此的自如,愜意,仿佛不知道憂愁是什麼。

僅僅是來到這裡,對飄兒來說,便已經失去了許多。

若是不能有一個太平盛世,若是不能歌舞升平,要讓飄兒和他一起活在亂世之中嗎?

沈鴻側頭,輕吻了林飄一下:“飄兒,我會讓大寧,變得更像你的家園的。”

林飄側頭看向他淺淺笑了笑:“這裡本來就是我的家園啊。”

家園是因為有家人在,才被冠以這個稱呼的。

“你如今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林飄看著他,在他嘴角親吻了一下。

……

這件事商量好了,之後便是推行,林飄請人寫了一本完整的育鴨手冊,從孵蛋到養小鴨,基礎病看護,鴨圈環境的打理,日常需要注意什麼防止生病。

然後林飄又請了幾位上京大廚和同喜樓大廚,一起和自己來寫了一本食鴨手冊,湊齊了名鴨料理三十六道,道道都是名菜級彆,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寫了進去。

兩人冊子命人抄錄分發,然後一起讓養鴨大使一起帶去北方。

皇帝點了兩個人去北方實行這個方案,是戶部右侍郎帶著第二年恩科的狀元一同出發,讓他們負責發動大家一起養鴨,並且檢查本地地勢,把比較適合蝗蟲生長的地方劃入危險區,然後提前開始捕蝗蟲計劃,見到蝗蟲就一定要消滅,防微杜漸。

另外又在北方宣傳了一下,說陛下請人算了,說如今北方受衝,可能有災,且算出來的結果大概率是蝗災,所以要提前準備,保護好北方的糧食。

彆的東西百姓不一定信,但要說算命算出了一個什麼東西,半信半疑姑且也得先信一半,再加上朝廷浩浩蕩蕩的宣傳養鴨,還給養鴨補貼,鴨仔便宜實惠,一家賣上一對也不算什麼。

林飄還派了一個同喜樓的人過去做投資者,讓他去北方建立一個同喜樓,但是不賣泡椒兔烤肉串這些東西,因地製宜,去做鴨子套餐,修烤鴨爐,燉鴨子湯,收本地的鴨子,賣本地的鴨子,引導把鴨子產業鏈做起來,讓鴨農安心,不管是為了在生態鏈上壓製蝗蟲,還是發展畜牧業,這件事都是非常好的一步壯舉。

鴨子為主,彆的行業為輔,加上環境上的治理,對蝗蟲的克製,不過短短的兩三個月,北方回來的信件中便已經宣布成果斐然了。

小鴨子都長大了。

一切都已經蓄勢待發,隻等著蝗蟲來臨。

林飄心中還是有一些擔心,畢竟蝗災這種東西,總是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突然就成了災,一下如海浪一般撲麵而來,不知道這次還會不會有這樣的趨勢,還是有些東西已經在無形中被改變了,一切無從驗證。

沈鴻見他擔憂,便安慰道:“飄兒也不用太擔心,縱然沒有防治住,有了鴨子,事情總不會變得太壞,總算有一個可以托底的東西,不會讓事情一味的壞下去,人活在世上,隻要還能有希望,沒到絕望的時刻,就是轉機。”

林飄很感慨,沒想到自己有生之年還能喝到沈鴻給自己灌的雞湯。

“很好,我喝了!咱們衝就是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