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第234章(1 / 2)

八零後創業記 清瀾皓月 7582 字 10個月前

張灝左右看看, “這房子是傅總的吧?”

他老板肯定不會在彆人的地方大喇喇的午睡。

“沒錯,這房子姓傅,這個小院連著前頭兩進都是。不過前頭租出去了, 難為你竟然找到了側門。”

“是前頭的人給我指的路。”

張灝往前頭兩進的方向看了看。麻木了,小草不會嫉妒大樹。

他9月1號起已經調職到了北京。各地管理組基本工資是不會變的, 他依然是3000。

至於提成,如今就一家店, 怎麼跟之前比?

不過, 出來開店是有開店補助的。在提成的門店滿十家之前他都能拿每月2000的補助。

所以經濟上並沒有什麼損失。

不過, 正式調職就不享受包吃包住的待遇了。

員工同樣是如此,不拿出差補助、不包吃包住, 但時薪漲到了7元。

這些規矩是崔音根據之前開店的數據擬定, 秦歌批準的。

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儘量既不讓公司吃虧, 也不讓管理組和員工不滿。

不過目前北京還沒有成立分公司, 戶口那些暫時還沒有辦法。

張灝的住房公積金和社保依然是在蓉城。

他也計劃趕緊在蓉城買套房先供著。蓉城購買套二的話八萬以內首付, 月供兩千就夠了。

他自己攢了兩萬,預備跟父母先借六萬。那也是他父母畢生的積蓄,就是準備給他買婚房的。

時不我待, 房價看漲他又供得起,這個月拿到工資先買了再說。

然後再攢一段時間的錢,可以抵押出去湊夠在北京買房的首付。

到時候蓉城的房可以租出去,以租養供。父母的錢緩一緩, 過兩年手頭鬆動了再還。

這樣壓力就不會大得難以承受了。

之前傅宸、韓宇等人在遊艇上討論房價的問題, 他和顧陽一起在旁邊聽到了的。

那些人有大富商、銀行高管、名醫......他覺得跟著他們買房子不會有錯。

秦歌一套接一套的買,而且房價確實是在漲。她蓉城兩套房都還沒交房就漲了十萬了。

隻是上班的話,多久才能淨賺十萬啊?

這些對下頭員工還是有些刺激的。張灝、崔音這樣湊得出首付的就都在打主意了。

他們倆加掛職的顧陽、陳默應該算是公司裡秦歌之外第一批次買房子的,都集中在這九月左右。

對, 崔音也決定不等了,就在公司附近先買一套。

反正也是要過兩年才能交房子。

芳姐之前給王明遠切了冰鎮西瓜過來,看張灝來了便又切了一盤送來。

“謝謝芳姐!”

“不客氣。小張你坐會兒,秦歌她馬上過來。”

那天去店裡,芳姐也跟著去了,認得張灝。

果然,沒一會兒秦歌就穿著T恤和裙褲過來了。

她坐下拿起一塊西瓜來吃,拿得比較少的那一盤的。這樣不太涼。

吃了幾口她才道:“你和我們說說北京這個店的情況。”

看商超係統,隻能看到數據。具體門店裡的人手的情況那些是不知道的。

不然也沒必要叫他過來了。

數據上呢,秦歌和王明遠是很直觀的看到每日進單數據比蓉城同期開張的店要多30%。

而且,其中75%都是電腦下單。這邊的電腦普及率高多了!

另外,因為一開始就是提倡的用支付寶結算。所以基本上北京的顧客和商家都是開通了支付寶的。

顧客用這個,前麵20單一單能在開業的八八折基礎上再95折。

所以,每小時送單數也比西南的整體數據好看。

張灝道:“從第一周的數據看,北京店的利潤率比西南的店要略高些。差不多是高20%的樣子。我是拿蓉城差不多同期開的那家店作為比較對象。那家店七天的利潤一共是1750,北京是2100。不為彆的,就是因為訂單數多。所以哪怕人力成本和房租是蓉城的兩倍、利潤率依然要高些。咱們一切的基礎應該都是來源於訂單數。”

“等到多開幾家店鋪,廣告費和榜單費應該也能比蓉城的店高。不過具體數據還得回頭細看。現在入駐的商家才36,哦不,加上今天的有40家了。不過,還是一拉就到底了。所以榜單暫時是賣不出去的,沒有效果。廣告也還賣不出去,一個門店的有效IP數太少了。”

這幾天他們都在方圓三公裡範圍外送。瞧著同行因此生意好了,之前去拜訪時留下的聯係電話就有商家主動打來要求入駐了。

外送的單每單少賺10%,但這是額外的提升啊。

秦歌道:“什麼時候能上廣告?”說起來廣告費才是盈利的一個關鍵。

“10月16號,我預備10月中旬在北京一次性開四家店。現在正在跟鄭瑜那裡協調人手,也不少人想到一線城市發展的。北京這兩個店屆時應該能抽出14個熟手,再需要總部支援14個人。其他人現招現培訓,10月4號開始!”

秦歌拉了一下商超係統的數,現在一共是50家店了。九月的第一周,西南四地也各開了一家新店。

過去一周50個外送店的利潤是88000。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