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不必自謙。”衛太子語氣溫和,“羌國如今內亂不休,百姓身受苦楚,我等雖為鄰國,卻著實憂心。”
“想以軍入羌,也是因羌國紛亂,流民擾邊。”他像是知道祝淩心下擔憂似的,細細解釋,“以武鎮亂,快刀斬亂麻,方能還羌國一個太平。”
“而後開商路,貿易往來,便能縮短民生恢複,一舉兩得的好事,公主不妨再考慮一番?”
話說得當真漂亮。
祝淩也相信,蕭國與衛國的軍隊進入羌國後,第一件事便是平亂,肅清反賊,扶持羌國正統。
為了打好名聲,他們會不遺餘力地幫助受災百姓,這必然會讓羌國財政壓力輕鬆不少。
但..........天下哪有白得的好處。
兩軍入羌,邊境大開,入駐國都,命脈掌於他人之手,表麵看上去一如往昔,可一旦生了變故,要取得羌國的控製權,不費吹灰之力。
隻要她點頭,他們便能借開商路之名,以羌國國都為界,將羌國一分為二,各自接管一半。羌國暗地裡成為了兩國領土,他們怎麼可能不在平亂之事上儘心儘力?
“茲事體大,請太子莫要為難於我。”
這商路,開不得。
至少現在的羌國,絕對不能開,一開便是亡國之始。
見祝淩態度堅決,衛太子也不再相勸,開商路本就是大事,也沒人指望能三言兩語便塵埃落定。
在場的哪個不是人精,見著此事不好再談,話題便自然而然地轉了個方向。
係統猶猶豫豫地出聲了:
【蕭國和衛國早已對羌國虎視眈眈,隻要羌國一直內亂不休,就算你不同意他們派兵入羌,也拖不了多長時間。】
“他們沒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就得另想辦法,而我要的,就是這個時間差。”祝淩一邊回答係統的疑問,一邊慢慢梳理細節,“開商路隻是衛太子的借口,他根本就沒想過要促成這件事。”
【不應該吧?】
“鹽為民必須之物,不可或缺,糖之暴利不知凡幾,兵器為軍之利刃,良種更是萬民賴以生存的根基。”祝淩道,“若將這些東西都交易出去,會發生什麼?”
係統想了想,悚然
一驚:
【不出十年,必能造出一個所向披靡的國家來!】
“天下國家眾多,看似平和,但若有機會一統天下,哪個君主能不動心?”祝淩在意識裡笑道,“兩國貿易,雙方都穩步提升,隻需三年,便能成為天下最強的兩個國家,若真有這個苗頭,你以為其它的國家不會阻止嗎?”
“一國國力強盛,是天下一統的趨勢,兩國國力強盛,是天下大亂的命數,唯有三足鼎立,相互製衡,才亂世的取生之道。”
“要這世道亂起來也很簡單,蕭國、衛國、楚國———”祝淩絲毫沒意識到自己說的東西有多可怕,“隻要有任何一個國家出了足以傷筋動骨的變故,就能打破脆弱的平衡。”
“到那時候,才是群雄逐鹿,能人輩出,白骨露於野的亂世啊。”
係統更不理解了:
【既然開商路根本就不可行,為什麼為衛太子還要千裡迢迢地來蕭國一趟?】
“你看,開商路這麼大個餌放下去,連與這件事利益毫不相關的你都忍不住去關注。蕭國與這利益相乾的文武重臣,又有多少人還分得出精力去關注其他呢?”
蕭國不乏有遠見的人,這件事具體能不能成,在朝堂中沉浮多年的文臣武將心裡未必沒有定數,但........
壞就壞在,這件事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明知可能有不妥或是陷阱,卻仍忍不住想要試探一二。
這不是暗計,是明謀。
而換到衛國,這件大事確實值得一國太子親自前來,更值得身為他競爭對手大皇子分毫不敢放鬆。衛太子此行,明麵上是挑不出任何差錯的。
係統揪揪自己的代碼:
【郊外要你與衛國暗探完成交易的是衛太子,能複述出當日對話的是大皇子,能拿出小公主哥哥貼身玉佩的是蕭帝。所以———】
【蕭帝、衛太子、大皇子,你究竟站哪邊?】
“這個問題........”祝淩正思量到關鍵線索,她百忙之中抽空敷衍係統:“我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