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提順德侯府的那一攤子事, 就說雲老夫人被接到恒王府後,看自家外孫女被養的麵色紅潤。
自家的寶貝阿亨也是一副活潑好動的模樣,自是十分的心滿意足。
她過來後, 就直接要求要和大郡主住在一起。
恒王原本已經著人給她收拾好了一個院子, 但雲老夫人卻不願意過去。
她說自己一個人住在院子裡倒也寂寞,還不如跟大郡主住在一起作伴。
她既然這麼說了, 恒王倒也不好再說些什麼了。
對於雲老夫人要搬到自己這裡來住這件事,大郡主是又有些高興, 又有些忐忑的。
她高興是因為她真的很喜歡雲老夫人。雲老夫人是個心胸寬闊且十分關愛幼小的老婦人。
到了她這個年紀, 不會再跟年輕婦人那般,一定要分一個什麼親生不親生, 對親生的比非親生的要好一些。
大郡主雖然不是她的血脈, 可她覺得自家外孫女既然嫁給了恒王,她們與大郡主有了這麼一份緣分,那她們就要好生對待大郡主才是。
畢竟大郡主隻是一個孩子,哪怕她不是她們的血脈, 可她們既然擔了長輩這個名分, 就要好生照顧大郡主才是。
小孩子的直覺其實是最為靈敏的,她們雖然說不出什麼大道理, 可卻能感覺到旁人的喜惡。
大郡主自然能感覺到雲老夫人對她的喜愛,也因此,她對雲老夫人也越發的敬愛了。
但她也有些忐忑,她害怕自己若是做的不夠好, 雲老夫人就不會喜歡自己了。
所以, 當雲老夫人住到她那裡之後,她反而更加的乖巧了。
她這樣,自然讓雲老夫人更加的憐惜。
雲老夫人這次過來跟大郡主住在一起才發現了大郡主身邊更多的問題。
大郡主現在身邊有兩波人馬。一波是內務府派來的人, 這一波人也是主要伺候大郡主的人。
另一波則是王元元派過去的人。說是一波其實也就張嬤嬤一個人。她主要負責的是教導大郡主禮儀規矩和學習,其餘的事情則一概都不管。說句直白點的話,就算是大郡主跌倒了,隻要她身邊有伺候大郡主的人在,那麼張嬤嬤就不必過去扶她。
這個也是雲老夫人送張嬤嬤過來恒王府之前囑咐她的話。她擔心張嬤嬤管的太多了,會引起伺候大郡主的那些人的不滿。
畢竟張嬤嬤不是打一開始就在大郡主身邊伺候的人,且王元元又不是大郡主的生母。那些人都是從內務府出來的,她們要是在宮裡搬弄些是非,那就可夠王元元喝一壺的了。
張嬤嬤來到大郡主身邊後,也確實謹記自己的本分,不該管的事情從不多管。
她每日裡除了教導大郡主外,也從不往大郡主身邊湊。
也因此,當時貼身伺候大郡主的圖氏很快就接納了她。
張嬤嬤也沒有被大郡主身邊的人過多的為難過。
但是周氏就不一樣了。她也是內務府派過來的人,認真說起來和大郡主身邊原先伺候的人是一派的。
可架不住她是空降過來的,不比圖氏有資曆。
那些人服氣圖氏是因為圖氏是自大郡主出生就在她身邊伺候的人。
可周氏又算什麼呢。
那些原有伺候的人自然看周氏十分的不滿,雖然礙於恒王和王元元在,不好在明麵上和周氏做對,卻總在背地裡給她使絆子。
雲老夫人察覺到大郡主身邊伺候之人的暗湧之後,倒也沒有多意外。
這樣的事情,她以前在宮裡的時候見多了。
如周氏這般半路過來的人自是降不住大郡主身邊原來伺候的那幫人。
若是大郡主此時已經十幾歲了,雲老夫人可能還會教她要如何製服身邊這些不老實的宮人,可大郡主現在年齡太小,她不被這些宮人擺布住就不錯了,更不要提旁的了。
雲老夫人直接過來找了王元元,w問她知不知道大郡主身邊那些人的爭鬥。
王元元聞言嚇了一跳:“有人給周氏使絆子?”
“使絆子倒是其次,大郡主身邊有個姓李的嬤嬤。自圖氏走後,她就是內務府那幫人的頭頭了。我看這個人心機很深,眼神裡也帶著些凶相。若是留她在大郡主身邊,隻怕不妥。”雲老夫人對王元元道。
王元元知道這個李嬤嬤,圖氏在時,她和圖氏關係很好,圖氏說什麼,她都聽。
倒沒想到目下換了周氏,她倒暗戳戳的在背後挑事。
“周氏的資曆確實淺了一些。”王元元道。
俗話說的好,站的位置不一樣,看的風景也不一樣。
若是放在以往的話,她可能會覺得自己直接插手換掉李嬤嬤就可以了。
可一來,她這裡有無數人盯著,二來周氏那裡教大郡主讓著阿亨的事情也還沒有解決。
她行事間不免有些顧及。
王元元將自己的顧慮告訴了雲老夫人。
雲老夫人這才知道周氏教大郡主讓著阿亨的事情。
她想了想,對王元元道:“周氏這麼做雖然不甚妥當,但她的發心是好的,她這麼做也是為了大郡主好,就是為著這一點,我們就不能懲罰周氏。”
“這是自然的。”王元元聞言忙道:“我就是知道忠心護主的奴才難尋,念著周氏也是為著大郡主才一直有所顧忌,想要找個合適的機會敲打一下她。”
“你能這麼想自然很好。不過周氏的事情和李嬤嬤的事情是兩碼事。你還是要先把李嬤嬤的事情解決了,不讓她在背後挑事,再去敲打周氏。再有,你不是愁不知道要怎麼敲打周氏嗎?正好可以借著李嬤嬤的事情對她施恩。”雲老夫人對王元元道。
“那我應該怎麼做呢?”王元元虛心的同雲老夫人請教道:“我總不好親自下場跟奴才鬥吧。”
“那肯定不成。那樣也有失你的身份。”雲老夫人果斷的道。
她正欲在說話,就聽外麵傳來了小孩子的聲音。
雲老夫人止住了話音,她和王元元聽了一會兒外麵的聲音後,就笑著對王元元道:“是大郡主和阿亨在玩捉迷藏。”
這是兩個孩子慣常喜歡玩的遊戲。
王元元和雲老夫人覺得她們在院子裡笑一笑,跑一跑可以讓身體更加的健康,倒也從不攔著她們,還鼓勵宮人們和大郡主及阿亨玩。
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聲,讓雲老夫人和王元元的臉色變的越發的柔和。
兩人坐在窗台處聽了一會兒外麵的笑鬨聲後,方才繼續剛剛的話題。
“你要知道惜福才是。”雲老夫人看著自己的外孫女,語重心長的道:“大郡主雖然不是你的女兒,可她是你們王爺的親生女兒。猛虎尚且知道愛子,更遑論他是個活生生的人了。你和王爺剛成婚,兩人還是柔情蜜意的階段,在這個時候,縱是你對大郡主有什麼疏忽或是不妥,他也不會說些什麼,可等過些年,他再想起往事,覺得你或是他自己虧待了大郡主,對你有了嫌隙,那你那時的處境就要不妙了。”
王元元覺得自己在大郡主這件事情上做的挺好的,她雖然確實沒有把大郡主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可她記得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您老人家的教導我一直都有放在心上的。我隻求個問心無愧罷了。”王元元坦然一笑道。
“你現在求的是問心無愧,可是人跟人相處久了都是會有感情的。大郡主現在萬事都聽你的,所以你沒覺得有什麼,可等她長大後一定會有和你意見不一致的地方,到那時你又該如何處之呢?”雲老夫人問王元元。
王元元沉默。
是呀,如果大郡主不是像現在這麼聽話,而是處處和她頂嘴,她又該如何處之呢。
“如果換做是外祖母,外祖母會怎麼做呢?”王元元一時之間不知道答案,所以她想聽聽雲老夫人的答案。
雲老夫人微微一笑道:“我會看她的發心。”
“看她的發心?”王元元若有所悟。
“是呀。”雲老夫人繼續解釋道:“如果她和你起爭執或是鬨脾氣,隻是因為小女孩的小性子,那我絕不會認真和她生氣。若是她一時想不開,對我有壞心,那麼看在恒王的份上,我會給她一次機會幫她改過。若是她不知悔改,那我會將此事告訴恒王,交給他處理,但無論如何,我都不能上手對付她。”
“看發心嗎?”王元元聞言喃喃自語了一句,隨後,她又低頭沉思。
“好孩子,你要有一顆寬廣的心胸才是,不要像有些婦人那樣為了一些小事斤斤計較。咱們女人活在這個世道上,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不易,若是不能自己想開些,那這一生縱是錦衣玉食也過的很沒意思。這是其一,其二就是,你現在剛嫁進恒王府,孩子又小,所以經曆的事情也會比較少。可等日後你的孩子大了,恒王的處境也轉變了,你們總會遇到更多更麻煩的事情的,到了那個時候,你要是為了這些小事斤斤計較,那你就沒法去處理外麵的事情了。”雲老夫人見狀就道。
王元元聞言再度沉思。
外祖母講的這些話雖然聽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比較難。
人在還沒有遇到事情時,會自以為自己可以按照預想那般去處理事情。
可等真的遇到事情,身處其中的時候,心神和情緒就會被事情帶著走了。
“你要努力克服才是。”雲老夫人聽了她跟自己說的話後,就道:“人的一生就是不斷修正自己缺點的過程。你可以步伐慢一點,但不能心安理得的不改變。”
王元元聞言先是沉默了一會兒,隨後就釋然笑道:“我明白的外祖母。不過您也太杞人憂天了吧。您怎麼知道大郡主日後會跟我有爭執。”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是怕你現在事事順意,長此以往下去,將來但凡遇到些什麼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失了分寸。”雲老夫人笑道。
“不會的。”王元元知曉了外祖母的良苦用心後,就搖頭道:“我一直記得您跟我說過的話,在順境時要記得謙虛,在逆境時要有一顆平常心。”
這些話是王元元三四歲時,雲老夫人就經常和她念叨的。
王元元自是不會忘的。
雲老夫人看她目光清明,事事明白,心中著實歡喜。
她自是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那等輕狂的孩子,隻是總免不了會多嘴幾句。
“再說回李嬤嬤的事情吧,你說你跟王爺說過周氏的事情?”雲老夫人問王元元。
王元元點了點頭道:“是呀。”
“既然如此,那李嬤嬤的事情你也告訴恒王,讓他自己處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