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忽然想起了今天自己在太子妃那裡哭出來的時候,自家兒子也跟著自己哭的情景。
想到這裡,王元元的心裡就是一痛。
她想起自己和清如姐姐小的時候,外祖母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在她們麵前都是一副平靜祥和的模樣。
她相信外祖母那時候肯定會有煩心的事情,可她從來不在她們麵前展露出自己的壓力。
她給了她和清如姐姐一個絕對安穩和平靜的空間門,讓她們一想起幼時就幸福感滿滿。
她今日不應該在阿亨麵前哭的。
就算有再難的事情,她都不應該把這種情緒帶給她的孩子,讓他不安的。
想到這裡,王元元頗為喪氣的低下了頭。
雲老夫人其實不知道王元元跟太子妃說了些什麼。
可她中午的時候,看到阿亨回來後那蔫蔫兒的,眼睛紅腫的模樣,就知道這孩子在宮裡哭了。
這孩子還這麼小,又受晉國君的喜歡,宮裡不可能有人敢欺負他。
那他為什麼哭?肯定是看到自家母親哭了,所以也跟著哭了起來。
雲老夫人不想去指責自家的外孫女,說她不該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
因為自己的夫婿出了事情,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門保持鎮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她也是到了老年,才算是能在外孫女麵前控製住自己的情緒的。
她女兒小的時候,她在她麵前也沒法控製自己的情緒。
想到自己早早逝去的女兒,饒是雲老夫人心性堅毅,心裡還是忍不住一痛。
可她不想在這個時候再讓外孫女為了自己的事情傷心了,就把這些情緒埋在了心裡。
王韶光果然沒有看出來自家外祖母的情緒,她還在想待會兒怎麼安撫阿亨。
而雲老夫人雖然不知道王元元是怎麼想的,可她見自家外孫女果然被轉移了心思,不再將注意力放在自己沒法解決的事情上後,終於放下了對她的擔心。
到了下午的時候,阿亨午睡醒來,王元元就對王氏說她要親自帶阿亨出去玩。
阿亨現在已經很能聽懂王元元說的話了。
他原本穿好鞋後,就要跟著王氏和宮人們出去玩,待到聽到母親說要和自己一塊出去之後,他高興的尖叫了起來。
午睡醒來的大郡主,下午還要聽宮人談古琴,看到此情此景,不免露出了一絲羨慕的神色。
讓宮人每天下午給大郡主彈一會兒古琴曲,是雲老夫人提出來的提議。
一來,她認為自小聽些古琴曲可以培養大郡主的樂感。
二來就是,雲老夫人覺得,五音可以調節五臟,可以讓孩子在潛移默化間門變的更加的快樂和健康。
所以她這次過來,就給大郡主挑了一個善於撫琴的宮女,讓她每日在固定時間門為大郡主撫琴。
這個宮女平時什麼事情都不用做,隻用為大郡主撫琴就好。
所以,當初雲老夫人選人的時候,還是有頗多宮女過來百梅這邊報名的。
但雲老夫人最後卻沒選琴藝最好的那個宮女,她從這許多宮女中選了一個心思最單純的,看中的就是她沒有雜念。
大郡主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這個古琴課,可今日,看到阿亨可以和自家母妃一起出去玩後,她就有些心浮氣躁了。
王元元看到大郡主的模樣後,想了想對她道:“外祖母既然讓你每日都聽一會兒古琴曲,那你就要堅持,不過今天情況特殊,你聽個一刻鐘的功夫,就可以過來找我們玩了。”
王元元看到大郡主的神情後,就知道她今天下午的這個古琴曲應當是不太能聽的進去了。
她覺得與其非把孩子摁在那裡,讓她在那兒浪費時間門,還不如讓她出來玩。
反正大郡主日後有一生的時間門去學習。
不過,她雖然覺得沒必要一定要讓大郡主在那裡硬待著,但卻也不能因為她沒心思聽古琴曲,就乾脆不要讓她聽了。
因為她不想讓大郡主養成半途而廢的習慣。
哪怕她每日隻能聽一刻鐘的古琴曲,但她若是能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堅持,倒比她學會一門樂器要更有意義。
所以,王元元就想了一個折中的法子,她也不讓大郡主一定要像往常那樣堅持半個時辰,但一刻鐘還是要的。
大郡主想想覺得一刻鐘的時間門很快就過去了,果然很高興的答應了王元元的要求。
雲老夫人原本一直在一旁聽著,她並沒有插手此事。
在大郡主答應王元元以後,她就對大郡主道:“今天曾外祖母陪你一起聽古琴曲。”
大郡主聽她這麼說,想到自家弟弟雖然有母妃陪,可是自己也有曾外祖母陪,果然很高興。
她興高采烈的拉著雲老夫人的手一道去了西側間門。
王元元和雲老夫人帶著兩個孩子在花園裡玩了一下午,到最後,雲老夫人和王元元都被玩趴下了。
可大郡主和阿亨還是活力滿滿。
她們兩個看天快黑了,還商量著要一起去抓蛐蛐兒。
這個抓蛐蛐兒還是阿亨和大郡主看到府裡的小太監們在抓,才跟著抓的。
一開始管教那些小太監們的大太監擔心王元元和雲老夫人會怪罪他們,還讓那幾個小太監法規了。
可是雲老夫人和王元元卻巴不得兩個孩子能多接點地氣。
王老夫人是覺得地氣可以溫補孩子的身體,讓孩子活力滿滿。
王元元倒沒那麼想,她純粹是覺得孩子應該多和大自然接觸,多玩些孩子們應該玩的遊戲才會更加的健康。
她還打算,等下午的陽光再柔一點之後,就讓孩子們跟小宮女們一起玩老鷹捉小雞,和捉迷藏,跳百索這些小遊戲。
所以,她們非但沒有罰那些小太監們,還讓他們帶著阿亨和大郡主一起去捉蛐蛐兒。
但她們又要求那些小太監,讓他們隻是把阿亨和大郡主帶到可能有蛐蛐兒的地方,至於怎麼捉蛐蛐兒,捉到了蛐蛐兒之後,要怎麼安置這些蛐蛐兒,她們是一概不許那些小太監們教她們的。
她們希望孩子們能在這樣的小遊戲裡學會動腦筋,哪怕前幾次捉不到蛐蛐兒也沒關係。
阿亨和大郡主前麵幾次捉蛐蛐兒的過程果然很不順利,要麼就是捉不到,要麼就是捉到了但是不知道怎麼安置它們,最後蛐蛐兒跑了。
從這裡,就能看出大郡主和阿亨的性格有什麼不一樣了。
大郡主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抓到的蛐蛐兒跑了之後,眼眶立馬紅了。
但阿亨不過愣了一下之後,就跑過來問她,要怎麼安置這些蛐蛐兒。
她當時沒有回答阿亨的問題,而是對他道:“姐姐哭了,你都不管姐姐嗎?”
阿亨先是愣了一下,隨後才不情不願的去到了大郡主身邊。
雲老夫人和王元元看的同時皺眉。
她們可不想讓阿亨成為一個不知道關心姐妹的人。
兩人也從這個時候才意識到,她們隻顧著讓阿亨和大郡主一起玩了,卻從來沒有教過他如何關心大郡主。
反之,大郡主卻越來越有小姐姐的模樣,
王元元想到自己在現代時看到的那些,沒有擔當,因為習慣了姐姐的付出,就理所當然的剝削姐姐的男子後,嚇的打了個寒顫。
她雖然不指望阿亨成為一個多麼出色的人,可他不能成為一個沒擔當的人呀。
雲老夫人皺眉的原因和王元元不一樣。
她是覺得阿亨是恒王的長子,他將來是要支應門庭的。他不能成為一個總被人照顧的人,他需要學會照顧彆人。
這是他的責任,作為繼承家族的長子,既然得到了父母的悉心培養,也得到了家族的大部分資源,那就不能像那些小門小戶的人一樣,隻管自己不管兄弟姐妹。
除非,阿亨長大後,自己主動提出,他不要繼承恒王的一切了。
否則,這就是他必須要學會的功課。
因為有了這麼一個想頭,在接下來的時候,雲老夫人和大郡主都會有意無意的引導阿亨。
“先給姐姐。”
“姐姐不會,你教一下姐姐。”
“幫姐姐把鞋子拿過來。”
這些事情其實宮人們都可以幫大郡主做了,但是雲老夫人和王元元想鍛煉一下阿亨,因此,她們也不讓宮人們插手。
周氏和王氏等人在一旁看的咂舌。
她們沒想到雲老夫人和自家王妃居然這麼大度。
王氏休假回去的時候,還跟自己親娘說:“從來都見後來的人,借著自己的孩子去壓前頭生的孩子,倒從沒想過,咱們王妃居然讓大公子讓著大郡主。”
她娘聽到後,一麵納鞋底,一麵對她說:“你懂什麼,人家王妃娘娘想的和咱們想的能一樣嗎?還有,你在我麵前說說主子的事情也就算了,可不許到彆人那裡去說去。”
王氏聞言忙道:“娘你放心,我從來不跟其他人說這些事情的。”
她娘這才沒說什麼。
但或許是看到王妃和老夫人都教著大公子照顧大郡主,王氏在和周氏相處時,對她也多了一絲恭敬。
周氏又哪裡能感覺不到王氏的變化呢。
她也不是那等沒分寸的人,看到王氏對她恭敬,她對她自然也隻有更恭敬的。
兩個孩子的奶嬤嬤相處的好了,孩子們之間門的關係就更加的融洽了。當然這是後話了。
王元元從宮裡回來後的第二日,皇後身邊的陳嬤嬤就帶著賞賜去了恒王府。
她這次過來,給賞賜不過是捎帶的,傳話才是正事。
“娘娘說讓您不要擔心,就算恒王不願意回來,太子殿下也會讓人把王爺帶回來的。”陳嬤嬤雖然隻對王元元說了這麼一句話,可王元元的心卻放下來一半了。
她知道皇後和太子的出手,其背後定也會有晉國君的默許。
不然的話,皇後不會讓人這麼高調的來恒王府給她賞賜,為她們撐腰。
陳嬤嬤也不會對她做出這麼明確的承諾。
她想明白這些事情後,不僅讓人給了陳嬤嬤等人豐厚的打賞,還要親自送陳嬤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