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又直接轉身要走。
恒王哭笑不得。
他就讓人把其中的一些碎銀子換成了銅板,並且告訴他們怎麼數錢,以及買一樣東西是多少錢,如果他們給的多了,老板要找錢給他們之類的。
孩子們這才明白。
自那以後,他們就沒有出錯了,並且逛起街來一點也不覺得累。
可王元元在外麵待了一上午已經覺得有些累了。
恒王就帶著王元元去了酒樓的包間裡坐著,又讓宮人和親衛們帶著孩子們在附近的商鋪裡去逛逛。
孩子們就這麼逛進了那間米鋪。
當時陪著孩子們的人除了親衛和宮人們還有金嬤嬤和百梨。
並且因為百梨是貼身伺候王元元的人,大家包括金嬤嬤都有意無意的以她為先。
孩子們跟米鋪老板問價的時候,她不免也插了幾句話。
她當時雖然帶著帷帽,可身段婀娜,聲音好聽。
那米鋪老板的小兒子不知道怎麼地竟然看上了百梨。
回去以後,就跟自家爹娘說自己想要娶那家的丫鬟。
他爹娘覺得自家雖然不是官宦之家,可家裡也不缺吃穿,怎麼能讓兒子娶丫鬟呢?
所以,起初他爹娘是不願意的,但耐不住這家兒子一直跟他爹娘硬磨。
再加上,他爹娘之後又有意無意的探了一下金嬤嬤的口風。
金嬤嬤一開始不願意說自家主家是誰的。
可她聽這米鋪的老板說,自家兒子看上了他家那個穿綠衣服的丫鬟,想要娶她之後。
金嬤嬤也琢磨開了。
這米鋪的老板家雖然不是官宦之家,可他家也頗為富裕。
聽說這開店的店鋪就是他家祖上傳下來的,並且他家在城西也有一個二進的小宅子,家裡也有丫鬟婆子伺候。
這樣的人家拿到那些王妃公主們麵前肯定不夠看,可對百梨來說,卻是一門極為不錯的婚事。
百梨出嫁後,她家王妃一定會給她置辦一份嫁妝。
她到時可以跟王妃商量,讓王妃少給百梨一些銀子,多給她置辦幾畝地。
等百梨出嫁後,以那米鋪老板的家境,定是不會虧待了百梨的吃穿。
她每年再收些地租,手上自然不會缺錢。
這日子倒也能過得。
金嬤嬤就跟那米鋪老板透露了一下口風,說自家主子是個王爺,那日的姑娘是在主子們身邊伺候的。
那米鋪老板聽說金嬤嬤的主家是王爺後,險些沒合上嘴。
我的乖乖呀,這可是王爺呀。
那王爺家的丫鬟能是彆人家的丫鬟能比的嗎?
況且這姑娘還是在主子們身邊伺候的,跟主子肯定有幾分情分。
要是能借此攀上王府,那他日後還擔心彆人眼紅自家生意,總過來收保護費或者陷害他家嗎?
米鋪老板立馬跟金嬤嬤說,說他家雖然有兩個兒子,並且他家的米鋪雖然會留給長子。
可他也不會虧待小兒子。
他家在京郊有一個莊子,這莊子雖然不大,可也有一百來畝地。
等他們夫婦二人百年後,他們會把這莊子包括城南的一處兩進宅子都分給小兒子。
城南的兩進宅子雖然比不上城西的那處宅子貴,可也差不了太多。
京郊的那處一百多畝地的莊子,有八十多畝是中等田,五十多畝是上等田。
中等田一年大概能產出兩石糧食,上等田差不多是三石糧食。
這麼一個小莊子,一年怎麼著也能產三百多石糧食了。
現在一石糧食市價是四兩。當然,他們賣到米鋪肯定賣不到這麼多音字。
但就算賣出的米價低一些,他們一年滿打滿算也能有個差不多五百兩的收入。
有了這幾個固定收入,他們小夫妻兩個就算分出去也不愁吃用了。
金嬤嬤對這一戶人家的條件很滿意,也見過那米鋪家的小兒子。
所以她回來後,就跟王元元說了這門親事。
王元元沒料到姻緣竟然這麼奇妙,百梨不過陪她家孩子去了個米鋪,就能碰到一樁婚事。
她就讓金嬤嬤問一問百梨的意見。
金嬤嬤跟百梨說了之後,見她果然相中了開米鋪的這家人,就回來回王元元,說百梨同意了米鋪家的這樁婚事。
事情既然已經敲定了,那接下來就好辦了。
王元元也覺得與其給百梨銀子不如幫她置辦些田地。
她就讓金嬤嬤去她的帳上支了一筆銀子,讓她去幫百梨置辦。
他們原打算在年輕將百梨嫁出去的。
可百梨卻又說橫豎她現在婚事已經定了,也不急著成婚。
她說王元元還懷著身孕,她不想在這個時候嫁人,想等到王元元生產過後再出嫁。
王元元肯定是不希望因為這個影響了百梨的婚事。她就說她身邊已經有百梅和春紅了。
可百梨十分的堅持。
恒王也覺得在這個時候,自家王妃身邊最好能有像百梨這樣的舊人伺候著。
他就也勸王元元說,也不差這幾個月了,況且你的丫鬟跟了你這麼多年,不見你生產,肯定不能放心的離開。
王元元也有些舍不得百梨,就讓金嬤嬤去跟那米鋪家的老板商量。
此時那米鋪家已經知道金嬤嬤是在恒王府伺候。
他們知道也不知道恒王是誰,隻知道那是國君的兒子。
如今聽說自家未來兒媳婦想要等國君的孫子出生後再成婚,又哪裡能不同意呢。
那米鋪老板的娘子劉娘子還在自家夫婿麵前誇百梨,說她會看事兒,知道主子在這個時候離不開人雲雲的。
百梨的婚事定下後,金嬤嬤和王元元總算能抽出空來關心百梅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