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害恒王妃的人會是純王和康王他們嗎?
如果真的是他們的話, 那不是天助她和太子嗎?
在皇後的心裡升起了一種隱秘的興奮感。
但晉國君的下一句話,卻讓皇後心裡的希望落空了。
“我讓人查了一下,發現這件事情是楚國的人做的。”晉國君對皇後道。
“楚國?”皇後聽說不是純王和康王他們, 心裡其實有著說不出的失望, 但她還是打起精神問道:“楚國人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
其實她都知道所謂的楚國人其實就是楚國君。
隻是晉國君沒有提到楚國君, 她也隻能用楚國的人這個表述來和晉國君說話。
晉國君一想到這個就覺得一肚子火。
楚國的人現在行事真是越來越下作了。
楚國君原本是最先打算要發展騎兵也是最開始行動的人。
可楚國皇室的內鬥拖延了騎兵訓練的進度。
而他們晉國這邊, 騎兵的訓練卻是熱火朝天的。
恒王的武藝和騎射功夫都是頂尖的,他自己本身就是戰場上最為出色的將士,知道如何查看地形, 如何分配兵士。
更難得的是, 他具備調動軍隊的能力。
這一點,也是晉國君這兩年才看出來的。
一個合格的,或者說優秀的將領, 最重要也是必須要具備的能力是調動部隊的能力。
要知道,在戰場,一個人帶著五個人打仗很容易, 帶著五十個人打仗也不算太難。
可帶著五百個人打仗就需要撓頭了,更彆說要調動十萬, 二十萬將士在戰場上打仗了。
因為人一多,場麵就容易亂。
更彆說十萬個人了。
所以有一句話叫一將功成萬骨枯。
一個優秀的名將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甚至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存亡。
在他們晉國, 能夠調動十萬兵士以上的將領並不算多, 他用十個手指頭都能數的過來。
恒王是這裡麵最有天分,也最為年輕的一個。
晉國君對恒王是有很大的期望的。
他這些年雖然一直蟄伏在這裡不動,可晉國、楚國、齊國乃至唐國的地形和兵力分布一直被他記在了腦海裡。
他自己私下已經推演了好幾遍,如果他們和楚國或者齊國真的開戰了的話,他們要選擇哪裡做戰場會比較合適。
甚至於說, 他都已經想好了要把恒王和其他的將領們被安排到哪裡作戰會比較合適。
他原本就對恒王有著很大的期待,再加上這兩年,恒王在草原那裡做的實在是不錯。
那些兵士們雖然還要再練一練,可根據他打聽到的消息來看,楚國和齊國的騎兵在這個階段都比不上他們的騎兵。
這也應該是楚國君想要出手給恒王找點小麻煩的原因。
晉國君知道楚國君雖然做了這樣的事情,可他想要的不是恒王的命。
因為恒王是他的兒子,又接了這樣重要的差事。
如果他真的派人殺了恒王的話,那他肯定也不會放過他的兒子。
他其實想要的是恒王妃的命,因為恒王妃要是出事的話,恒王那裡一定會受到影響。
再退一步講,就算恒王妃躲過了這一劫,這個事情也會讓恒王和恒王妃亂上一段時間。
他就是想給他們找點麻煩,拖延一下騎兵訓練的進度。
更讓晉國君覺得楚國君很無恥的是,他派人做了這樣下作的事情也就罷了。
他竟然還想把這件事情嫁禍給齊國君。
他還真是無時無刻不想挑唆晉國和齊國的關係。
想到這裡,晉國君不由得冷哼了一聲。
他現在必須要和齊國抱團才能讓楚國有所忌諱,而這件事情肯定也傳到了齊國君的耳朵裡。
為了讓齊國君放心,他肯定要加恩於他的女兒康王妃。
這個事情交給皇後去做就可以了,橫豎他們也隻是做個樣子。
再有就是恒王那邊,他送來的折子上說,那細作已經咬舌自儘了。
那就意味著,他還不知道這件事情是誰做的。
他是肯定不能瞞著恒王的。
因為他擔心他若是見他有意隱瞞真相,可能會亂猜。
若是因此引起了他們皇室的內鬥的話,那他們豈不是要步入楚國的後塵了?
這並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麵。
所以這件事情肯定是要跟恒王說的。
他寧願讓恒王去恨楚國君,也不能讓他覺得害他的人是他的兄弟們。
但與此同時,他也必須要安撫一下恒王,讓他切莫衝動。
他也是一個男人,憑心而論,如果楚國君要暗害的是他的話,那他或許為了大局還會隱忍一下。
可他要是暗害自己的後妃的話,他肯定是不能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