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她在古代接觸過的這些人,她們身邊的人的父母都抱有同樣的思想,所以她們覺得無條件的順從父母才是正確的事情,反駁父母反而不對。
但她剛剛說了,她生長的那個時代新舊思想碰撞的很厲害。
有一部分父母認為子女應該無條件的順從父母,另有一部分父母則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們覺得父母應該跟孩子建立邊界感,不要把子女抓的太緊,不要在子女身上找存在感。
她們覺得這樣的父母其實是自己沒有力量,所以要從子女身上吸食能量。
這樣的觀點讓很多人都開始反思起了自己跟父母的關係。
在意識到自己被吸食能量,有些人和父母反抗,也有些人沒有反抗的力量,又被父母拖拽的很痛苦,到最後很多人都說自己得了躁鬱症或者抑鬱症。
她看到了很多這樣的現象,所以在自己成為彆人的後,她就告訴自己,她不要成為吸食孩子能量的母親。
也因此,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生活後,她雖然覺得有些失落,但她首先想到的是她要自己找些事情做來打發時間門,而不是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打破孩子互相之間門或者說她們和彆人之間門建立的關係,讓孩子們的生活都圍著她轉。
她能意識到這些是因為她接受過這樣的思想的洗禮,但恒王他沒有。
她們最初生長的時代不一樣,她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恒王。
況且恒王雖然覺得子女應該孝順,但他並不是那種吸食孩子能量的父親。
實際上,父母是否吸食孩子的能量跟她們所接受的思想之間門沒有必然的關係。
如恒王這樣的父親,他自己本身就很有力量。
他是男人世界裡的勝利者,他已經從外界的反饋得到了成就感。
所以他回到家裡後,不僅不會吸食孩子們的能量,相反,他會給孩子們很多力量。
她和恒王隻是思想不一樣,但她們都是能給孩子力量的人。
所以她沒必要一定要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恒王,和而不同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也不是我體貼她們。”王元元笑著對恒王道:“實在是她們現在精力太旺盛,我和她們待一會兒還可以,待的時間門長了就會覺得吵的慌。”
那倒也是。
她這麼說,恒王倒覺得能理解她的想法了,
彆說她了,有時候連他都覺得孩子們太吵了。
“那你想做點什麼呢?你也不喜歡聽戲,”恒王有些不知道自家王妃想做什麼。
如果王妃喜歡聽戲的話,他還可以讓八福找個戲班過來演戲給王妃看。
但王妃不喜歡。
這就讓恒王覺得難辦了。
“我確實不喜歡聽戲……等等。”想到這裡,王元元覺得自己有了個想法。
“王爺,我可以自己寫戲本,自己排戲嗎?”王元元覺得或許自己可以滿足一下自己的導演夢。
橫豎她現在有錢有閒又有人,那些宮人們要是知道她想排戲,隻怕會爭先恐後的過來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