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又很欣賞自家王妃在盛寵之下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這一點。
一些人一旦得寵就開始飄了,但這樣的人壓根就不知道,她飄起來的那一刻,就是她滑落的開始。
恒王雖然身在戰場,但王元元和他還是能正常通信的。
因為齊國並不是恒王的主戰場。
恒王帶兵過去齊國不過是為了救援罷了,真正帶著士兵們和楚國硬抗的是齊國人。
也因為這樣,恒王這次打仗並不像以往那樣緊張。
他的側重點其實在練兵,練的就是他這支騎兵。
這支騎兵從組建到現在也有幾年了,可士兵們都沒有上過一次真正的戰場,打過一場真正的仗。
這是一次很好的檢驗騎兵實力的機會。
所以恒王的這支騎兵這幾個月一直在適應戰場。
恒王沒有那麼忙,自然也有時間和王元元寫信。
他收到王元元的信後,不禁啞然失笑。
他覺得他的王妃實在是太可愛了,竟然為了這麼點小事特意寫信過來問他。
她就是現在把陳姑娘發嫁了,他難道還能為了個無足輕重的人去發落嗎?
恒王十分乾脆的告訴王元元,此事他已經知道了,
他讓王元元不要有什麼顧忌,直接為陳姑娘找一門婚事就行了。
他到最後甚至說,要是可以的話,把那個什麼海姑娘秋姑娘也一並發嫁了算了。
王元元收到恒王的回信後,險些沒笑出來。
張姑娘和陳姑娘都是自己主動過來找她的,她自然願意為她們尋一門可心的婚事。
但海姑娘和秋姑娘那邊沒有過來尋她,她怎麼能無緣無故的把她們給發嫁了呢?
再說了海姑娘是皇後送過來的宮女,秋姑娘是貴妃的娘家族女。
這兩個人哪一個也不是她能夠隨便處置的。
不像是陳姑娘和張姑娘,她們兩個一個身後無依,至少明麵上沒有。另一個雖然跟德妃有著千思萬縷的聯係,但一來德妃也知道張姑娘是自己主動求去的,二來張家投靠德妃這件事情並不能拿到台麵上來說,因為結黨營私是晉國君最為忌諱的事情。
前些年的時候還好,這兩年晉國君越發的厭惡這件事情了。
太子和純王他們前些年還能和朝臣們一起喝個小酒之類的,這兩年他們至少在明麵上不敢和朝臣們走的過近了。
所以就算她把張姑娘發嫁了,德妃也不能拿著這件事情去晉國君麵前吹枕邊風。
她隻能吃下了這個悶虧。
王元元雖然心知肚明不能擅自把海姑娘和秋姑娘發嫁了,但她也沒寫信過去反駁恒王的話。
恒王提出這樣的建議,不過是因為他心裡有他,為了她,他可以不顧忌皇後和貴妃她們的想法。
他對她的心意難得,她要是在信上寫個什麼一二三四的理由就太掃興了。
因此,王元元隻跟恒王說了她會讓人幫陳姑娘找一門合適的婚事,就沒有再說彆的了。
恒王收到這封信後並沒有立刻回王元元,因為他現在開始忙起來了。
前麵說恒王打算在戰場上訓練騎兵。
原來的楚太子,現在的楚國君好像也是這麼想的。
這次打仗,真正出力的人雖然是楚國的步兵,但是真正得到鍛煉的其實是楚國的騎兵。
楚國君知道晉國的這支騎兵練的很好,所以一開始他特意讓楚國的騎兵避開了晉國的騎兵。
但如此鍛煉了一段時間後,楚國君似乎是覺得火候到了,就開始下令讓楚國的騎兵攻擊晉國的騎兵。
騎兵對騎兵和騎兵對步兵,自然是很不一樣的。
騎兵對步兵的時候,恒王這仗打的十分的輕鬆。
因為一個騎兵基本上可以以一敵十,甚至敵百了。
但對上楚國的騎兵就不一樣了。
楚國的國力還是很強的,他們也很重視騎兵的訓練。
所以一開始,恒王這仗打的有些艱難。
但他是一個天生的戰士和將領。
在適應了一段時間後,他很快就適應了這種作戰方式。
這場騎兵之間的對決,不僅對恒王來說有些艱難,對楚國人來說也有些艱難。
恒王雖然沒有經驗,楚國的將領也沒有經驗。
打仗嘛,士兵們之間的方陣排列也很重要。
步兵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很成熟的方陣,但騎兵並沒有。
他們之前訓練的時候都是在紙上談兵,在沙盤上演練方陣。
但到了實際打仗的時候,情況可要複雜多了。
敵人可不會如他們想象中那樣按照他們沙盤演練的方式去回擊。
並且實際打仗時地形,天氣什麼的也會影響到作戰的結果。
晉國君收到前線的密報後,又開始徹夜難眠了。
其實打仗有時候打的就是一個士氣。
如果他們的騎兵在第一次與楚國的交鋒中失敗了的話,之後他們的大部分騎兵看到楚國的騎兵,甚至說不用先看到,隻要聽到楚國騎兵的名字就會感到害怕。
狹路相逢勇者勝。
如果一開始就害怕了的話,那麼這仗還要怎麼打?
也因此晉國君很重視這次的戰役,但他並沒有像戰爭剛開始那樣讓前線的消息毫無顧忌的傳到了國都。
到了這個時候,他反而開始封鎖前線的消息。
因為一開始的戰爭比較輕鬆,所以國都的朝臣和百姓們知道一些消息倒也無妨。
但現在情勢緊張了起來,要是朝臣們和百姓們知道前線消息後胡思亂想心亂了起來,就不行了。
他現在必須要把整個晉國的局勢給穩定住,這樣在前線打仗的士兵們才會一點後顧之憂都沒有。
也正是因為晉國君封鎖了消息,所以王元元才不知道前方戰場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轉變。
她還在跟張姑娘商量陳姑娘的婚事。
王元元是覺得不必等恒王回來,如果找到合適的人選就直接把陳姑娘給發嫁了。
但張姑娘卻覺得王元元不能因為陳姑娘的事情讓自己背上一個善妒的名聲,陳姑娘的婚事可以等恒王回來之後再辦,這樣也名正言順一些。
但這些話她也不好這麼直白的跟王元元說。
她便去找陳姑娘,勸她道:“王妃娘娘是個心慈的人,她願意為你考慮,想要早點把你的婚事給辦了,也是好心,但若是在王爺沒回來之前就把你的婚事給辦了,到底於王妃的名聲有礙。王妃既為了你考慮,你也要為了王妃考慮也是。所以……”
話說到這裡,陳姑娘已經明白了張姑娘的意思。
前麵說了陳姑娘並不是一個不明白事理的人,她隻是礙於出身對世家之家的這些彎彎繞繞沒有那麼了解罷了。
但是張姑娘這麼跟她一解釋,她立馬就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她的婚事雖然重要,但恒王妃對她的好感更加重要。
如果因為這樁婚事讓恒王妃的名聲受損了的話,就算恒王妃大度不和她計較,她身邊的人也會對她起了芥蒂。
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並不期望自己能夠像張姑娘那樣在恒王妃麵前得臉。
但她希望自己能和恒王妃身邊的人打好關係,這樣一來,她日後有個什麼事情,也能多條門路。
陳姑娘笑著對張姑娘道:“王妃娘娘如此心慈的人可不能被彆人誤會。勞煩你跟王妃說一聲,就說我想著前麵戰事吃緊,不欲在這個時候成婚,等到戰事結束後,再辦婚事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