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暮三叔的兒女名字從水,比如李雲溪;李暮二叔的兒女看李楹和李枳就知道,都從木。
剩下李暮這邊,李暮同父的大哥叫李旭,三哥叫李亭午,都從火。
大哥李旭這個人,李暮在實際生活中和他沒怎麼相處過,但要說書裡的他,那李暮可是太了解了。
李聞道參與刺殺皇室宗親,李家被罰抄沒家產,十五歲以上的男性全部問斬,李家曾孫輩的孩子還沒出生就胎死腹中,年紀最小的二房老六——李枳的親弟弟已經十五歲了。
可以說沒一個能逃過。
但李旭逃過了。
他是李家唯一活下來的男性,因為他三弟李亭午不務正業結交了許多在家人看來算是狐朋狗友的人物,這些人得了李亭午死前相托,費勁力氣幫李旭逃了出來。
李旭改名換姓逃去邊境,棄筆從武花了七年時間在軍營裡摸爬滾打,終於在李雲溪十八歲那年帶著軍功回京,與李雲溪偷偷相認。
書中李旭對李雲溪一直心懷愧疚——如果不是他爹參與刺殺,也不會連累全家受難,所以李旭自然而然站到了李雲溪和男主的陣營。
林棲梧想要抓李雲溪當人質的時候,也是李旭救了李雲溪。
在小說後期,李旭可以算是男主陣營裡的主要戰力,同時也是李雲溪登上後位的最強靠山——雖然在反派林晏安的謀劃下,這個最強靠山差點成為最大的阻礙。
李暮知道書中的李旭都經曆了什麼,但對現實生活中的李旭,她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說實話:
“不熟。”
林卻猜到是這樣,他曲起指節,往李暮額頭上輕輕叩了兩下:“待大嫂臨盆,你回家來看看?”
李暮當然會回來,古代醫療水平這麼差,生個孩子相當於走鬼門關,她和大哥不熟,和大嫂還是有接觸的,也被大嫂照顧過,即便回來當個柱子杵著,她也得回一趟才安心。
不過林卻為什麼要專門提起她大哥?
林卻看出了李暮的疑惑,耐心同她說:“你大哥對你心懷愧疚。”
李暮打出一個大大的問號。
林卻:“你大哥從你三哥那得知,是你爹得罪了宦官,才會讓那宦官攛掇皇帝給你我賜婚。”
因為端午節打聽不到宮裡的消息,李亭午大大擴充了自己的交友圈,其中甚至有宮裡某些宦官在宮外認的乾兒子,因此李暮被賜婚的前因後果,也被他想辦法捋了出來。
林卻順了順李暮睡亂的頭發,替她把鬢邊落發挽到耳後。
李暮對他這些接觸逐漸免疫,也沒太抗拒,繼續聽他說:“你大哥因此去質問你爹,爭吵中又意外得知,若非你拿走了書房裡的那封信,李家也會被牽涉進刺殺我的案子裡。”
李暮整個人僵了一下。
林卻跟討論天氣似的,語氣尋常道:“你爹似乎覺得,如果你沒把信給老太太,讓他迫於孝道無法參與其中,有他幫忙,未必不能殺了我,溫秉仁一家也不會淪落到如此下場。”
林卻甚至笑了一下:“你大哥怨他不顧全家性命,方才他有意為難我,都被你大哥擋下了,要不是我還在,他們父子倆怕是會打起來。
這個走向和書裡的劇情很像,書裡李旭針對昭明長公主,同時也怨恨自己那個連累全家的父親。
不過現在問題不是這個,問題是,林卻怎麼知道這麼多事情???
李暮愣愣地看著林卻,林卻就像個老師一樣,繼續教她:“李旭慶幸有你偷信,令全家避過災禍,又愧於無法阻止你我的親事。他想對你好,你無需躲著,也不用上趕討好,我自會替你安排妥當。”
……安排,什麼?
李暮隱約有種男女主的主要戰力從此被林卻收為己用的預感。
這邊李暮CPU都被.乾燒了,那邊林卻還在說:“王府有一鴿舍,常有各處的消息傳到那,我會叫人把李家發生的事情和京城裡的大事報於你聽,劉嬤嬤和吳管事是我心腹,府上的事情,他們會同你說。”
“知道你怕人,我不求你多八麵玲瓏,也不逼你出門應酬,但外麵發生了什麼,身邊的人是如何想法,你得有數。”
“好嗎?”
類似的場景似乎在新婚夜當晚發生過,當時林卻說會慢慢把燕王府的事情告訴李暮,李暮記得林卻洗澡前身上是帶著酒味的,因此就算點了頭也沒把他的承諾當真。
這次他又問了李暮“好嗎”,李暮依舊不確定他是不是認真的,隻知道這麼做對她沒有壞處,便和那晚一樣,對林卻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