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已經降臨了。
皇宮裡四處都點上了燈。
但在黑夜當中, 燈火渺茫,隻能照亮有限的一角。
宣華宮中,張貴人把懷裡的琵琶放在了麵前的幾案上, 然後抬頭看向了錢元, 略有些不可置信:“就已經下旨廢了太子?”
錢元忙道:“是, 已經下了明旨,往朝內外發了。”
張貴人想起來下午時候她去承香殿見陳瑄,陳瑄問過宮中的情形, 也沒有多提什麼太子陳麟,兩人說了好一會兒話, 是沒提過廢太子的事情的。
按著麵前幾案直起身子來, 她再看向錢元, 問道:“那可說過要另立二皇子為太子?”
“這便不曾聽說。”錢元道, “諸大臣們都還在承香殿,這會兒都還沒出宮呢!”
張貴人雙手交攏和握, 心中浮起了一絲不安——這是一種事情已經失去掌握的不安。
她能算得到陳麟的想法,也大致能猜得到陳瑄的心意, 她知道這太子就是要被廢的, 可卻沒想到能這麼快。
陳瑄是今日才回康都呢, 廢太子會急成這樣,連等也不等?
這後麵,她總感覺有一些事情是她忽略了。
但那到底是什麼事情呢?
她去回想最近陳瑄不在康都時候皇宮發生的事情,一切平靜,甚至都沒有任何波瀾。
朝中的事情是交給了丞相梁熙,東宮也是安靜得好像之前楓山的事情沒有發生過一樣。
她都要以為,在這樣已經平靜下來的當下,廢太子還要再拖一拖。
.
承香殿中, 梁熙與諸位臣子們分彆在殿中兩旁跪坐。
陳瑄靠在憑幾上,示意一旁的史官記下他說的話。
“太子之位,實為國本,苟非其人,不可虛立①……”陳瑄這番話並不算太長,寥寥幾句,先說了太子對於一國的重要,再說了陳麟的庸碌和軟弱,最後略提了幾句不願不忍但不得不為,廢除了陳麟的太子之位。
承香殿中安靜極了,所有人都隻是聽著,並不敢有一絲一毫的異議。
一旁的史官低著頭奮筆疾書,很快便把陳瑄這篇短短的詔書整理成文。
“便就這麼發下去吧!”陳瑄說完,示意一旁的王泰把已經理好的詔書拿來給他看了一眼,然後讓他交給了梁熙,“陳麟性子軟弱,朕不欲讓其再居康都,擇日讓他往安城去,這件事情也交給丞相去辦,在安城為他擇一府邸。”
梁熙先接過了那詔書,然後應下了陳瑄的話。
.
這事實上已經是梁熙能想到的最好的結果。
儘管當日在楓山千秋宮中時候,陳瑄就已經說過他要廢太子,但事實上陳瑄卻給了陳麟一個機會,一個陳麟自己絲毫沒有覺察到的機會。
在陳瑄前往澤山觀兵的這一段時間中,他在京中處理朝事,並且按照陳瑄的吩咐和授意,仍然對東宮的陳麟如從前那樣看待,陳麟身為太子,他若是真的能抓著這段時間好好表現,陳瑄能看得到,自然也能改變看法。
隻是陳麟並沒有,他隻是頹然在東宮當中,什麼也做不了一般。
或者在他看來,他已經是動輒出錯。
可在這波雲詭譎的朝堂政治中,這樣被動承受才是錯。
有些事情並非是全然無解,否則陳瑄當日為什麼沒有直接廢掉他呢?
但這隻能靠陳麟自己去領悟,旁人是不能說的。
陳麟自己無法領悟得到,最終得了這麼個結果,梁熙甚至沒有太惋惜。
畢竟這對他來說,這麼一件事情已經結束:從安侯梁然死了,那些要命的事情再無對證,梁家從此安穩;陳麟雖然丟了太子之位,但性命無憂,再之後去到安城有梁雷照看,也不會有彆的什麼風波。
他為丞相,百官之首,與陳瑄稱得上君臣相得,梁家至少在他活著的時候,不會有任何波瀾。
.
“陛下,國不可一日無太子。”正在梁熙沉思的這麼一會兒,身後一位大臣忽然開了口,“陛下是否要另立二皇子為太子呢?”
梁熙回頭看向了那人,是九卿之一太常寺卿桑愷。
在龍椅上的陳瑄也抬眼看向了桑愷,淡淡道:“你認為陳耀可為太子?”
“臣隻是認為,國不可無太子。”桑愷起身出列,恭恭敬敬地回答,“為朝中穩定計,應有太子來穩定人心。昔年明帝駕崩,因未立太子,朝中因此紛爭不斷幾乎讓北邊乘虛而入,實在為前車之鑒,不可不警惕。”
“臣以為……二皇子陳耀年幼,實在看不出長處,若貿然立了太子,他日又有動蕩……那便會比今日之事更讓人心不穩。”不等陳瑄開口,又一個大臣開了口,“臣以為,陛下正直當年,應以開枝散葉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