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 人們就第一女帝的出現,爭論不休。
“按理來說文帝隻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 在當時嫡長子的製度下,皇子的繼承權應該遠高於公主才對, 可為什麼最後登基的反而是公主?”
“真要較真起來,武帝的確是因為嫡長子製度成功登基的, 隻是在武帝之前, 女孩哪怕為嫡為長,也不會被納入繼承人的範圍,可是一旦女子也有繼承權,那武帝的繼位就十分的順理成章。”
“女子繼位一事, 放在現在看可能覺得尋常, 可是彆忘了那個特殊時期, 正是男權社會走下坡路,女權開始崛起的初期,某種程度上, 武帝代表的是女權利益, 就是不知道身為男權社會的文帝是怎麼想的了。”
“還能怎麼想,撇去兩人身上帝王的身份,人家可還是親父女,文帝就一個皇後,總共才一家四口,我倒覺得除卻冰冷的利益,文帝對武帝這個女兒更多的是溫情。”
“溫情?溫情就是逼迫武帝一生不得生育,下任女帝是她弟弟所出!”
後世之人對於文武兩帝父女感情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就是源於文帝, 也就是池雲亭對女兒的聖旨,要麼武帝選擇生育,放棄皇位;要麼武帝放棄生育,選擇皇位。
試問一個真正疼愛女兒,真心想把江山交給女兒的帝王會這麼做嗎?
也不怪很多史學家都認為是武帝太過優秀,是文帝想把皇位傳給兒子一脈,不得已之下的過渡選擇。
而事實也確實,女帝繼位以後,哪怕違背文帝命令生下了孩子,也沒能讓自己孩子成功坐上皇位,她的繼任者是自己弟弟的孩子。
雖然下任女帝政績不錯,和武帝感情也不差,可其結果,依舊讓人感到意難平。
“彆忘了當時的醫療條件,醫術才剛大麵積發展,那時候的女人生產哪有現在來的安全,武帝不僅僅是她自己,還是一國帝王,真要因為生育難產駕崩,朝政怎麼辦?天下萬民怎麼辦?所以綜上考慮,當時武帝不生育,才是最好的選擇。”
“切,你又不是文帝肚子裡麵的蛔蟲,怎麼會知道文帝是怎麼想的,我還是覺得,以數百年前的思想,文帝更為看重兒子,彆忘了武帝是得了皇位不差,可是文帝卻為了兒子大肆提拔宗室權利,要知道之前的宗室文帝才狠狠削過,要不是為了兒子,文帝怎麼可能重啟宗室。”
“文帝之所以削宗室,是因為之前的宗室太不像話了,他們享受天下奉養,卻不儘自己宗室該儘的義務,要不然福王等人也是宗室,怎麼沒被文帝削?文帝前後的宗室,根本不是一回事好不好。”
“這種事情有什麼好爭論的,都是文帝的孩子,就好像文帝隻能愛一個孩子樣,文帝專情文後,總不可能對自己孩子厚此薄彼吧,兩個孩子一個得了皇位,一個掌管了宗室,不是剛剛好。”
就在網友們紛紛爭論,突然有人道:“大家都快去看皇室的官方消息,說是會特地做一個節目,解密數百年前的曆史秘辛!”
“真的假的?皇室終於肯放出一些內部消息了,他們的消息可比什麼史書真實多了。”
因為誰讓皇室掌握著第一手資料,從數百年到至今,皇室的地位從大權在握變成現在的國家吉祥物,可是數百年的底蘊,足夠皇室依舊位列巔峰。
時代在往前,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室也走下高台來到群眾中,不過因為沒有改朝換代,而是和平演變的緣故,縱使已經人人平等,皇室在很多人心裡,依舊具有極大威望。
尤其是這次皇室爆料數百年前的秘辛,更是引得大家熱烈圍觀。
直播間,現皇室成員剛一出來,彈幕就如雨一般,篩選掉很多沒有意義的發言,隻剩下精選。
“文帝當年選擇立皇太女,是真心還是權衡利弊後的結果?”
“為什麼在當時擁有巨大繼承優勢的文帝皇子沒有登基,而是立女兒為皇太女,這其中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文帝之後的帝王皆出自他的兒女兩脈,同為皇室成員,你們兩脈彼此是否有不為人知的齟齬?”
問題一個比一個犀利,卻沒有讓現皇室成員變色,而是溫婉依舊道:“相信今天過後,文帝子嗣迷雲,大家都會心裡有數。”
“我現在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文帝立長女為皇太女,既然真心,也是權衡利弊的結果。”
“了解過文帝時期曆史的人應該清楚,是文帝主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當時是社會的生產力到達了那一步,也是文帝有意推動,彼時不光是數千年的男權社會製度受到衝擊,還有我國自古以來的小農經濟,也受到極大的震蕩。”
“工業革命讓當時的百姓們擺脫了一畝三分地,靠天吃飯的命運,也同時促進了民間女性收入的增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是那時,女權意識開始萌芽,為未來的男女平等基調打下基礎,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性。”
“而文帝,他一生隻有兩個孩子,對待武帝和宗王的感情自不必說,雖然他本人不那麼想,可當時的大公主和大皇子,兩人的確代表著剛開始的女權和男權,兩人為親姐弟,可也的確是時代博弈的縮影不假。”
“這就導致文帝後期需要麵對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選擇大公主,就意味著要扶持女權,選擇大皇子,則會更加穩固當時根深蒂固的男權社會。”
“可彆小看這一步,也許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可在當時女官才剛興起,女性才初擁有話語權的文帝時期來說,選擇立皇太女,無疑是一個冒險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