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下米高梅之後,林道秋第一場的公司會議正式召開。
理查德森和卡爾斯分坐他的下首左右位,其餘的都是米高梅的高層管理。
可以說林道秋接手米高梅的這時,米高梅的市占率低得可憐,雖然還是貴為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但去年的票房市場占有率隻有在7%上下浮動。
這對於一家好萊塢的電影公司來說,絕對是一個可憐至極的數字。
反觀派拉蒙和環球影業,這兩家公司的票房市場占有率可是已經過半,甚至快要接近60%。
雖然米高梅的起點很低,但對林道秋來說要盤活米高梅這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
隻要他每年都推出幾部賣座的電影,到時候米高梅就會重新回到正軌。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林道秋不可能每年都靠這個辦法讓米高梅獲得收益,他要做的是讓米高梅能夠自產自銷,至少不用完全靠自己來養活。
要做成這件事情,林道秋必須吸納大批的管理人才,這些人必須要有非常優良的眼光和製作電影的水平。
和新東方不一樣的是,好萊塢這邊的投資規模更大,一旦出了什麼差錯的話,損失也會比香江那邊大上十倍。
就算林道秋兜裡再怎麼有錢,但假如虧損太多的話就會導致他的資金鏈的斷裂,這可不是一件鬨著玩的事情。
“今年公司的電影的收益,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比去年降低了兩成。”
米高梅不賺錢而且還在虧錢,這也是科克裡安為什麼急著要把這個包袱給甩掉的一個原因。
縱觀今年北美票房的前十位,第1位《壯誌淩雲》、第2位《鱷魚鄧迪》、第5位《星際旅行4:搶救未來》、第8位《金童》、第10位《春天不是讀書天》。
這五部電影全部都是由派拉蒙發行的,可見其在好萊塢的領先地位。
由於和林道秋有合作關係的原因,這才讓環球這幾年逐步在好萊塢站穩了老二的地位,但和派拉蒙相比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至於下麵的福克斯、環球、哥倫比亞、迪士尼這四家公司,和前兩名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而林道秋收購下來的米高梅上一次登上北美票房的前十,還在83年,而且還是排名第5和第6,靠的是《戰爭遊戲》和《007之八爪女》。
從83年之後,連續三年的時間,米高梅連一部電影都沒登上過北美票房的年度前十,足見這家公司有多可憐。
本來已經夠爛的米高梅,因為科克裡安的緊鎖政策,導致公司過的越發的艱難。
越沒錢就越不投資,不投資自然就不會有什麼高質量的電影誕生。
加上今年來特效電影的盛行,導致米高梅這家公司更是過得很艱難,不少人才都被彆家公司給挖走。
林道秋買下米高梅的時候,前任的總裁剛好離職沒多久,新任的總裁還沒坐穩這個位子,就被林道秋換了下去,直接將理查德森任命為米高梅的總裁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