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精準的時間之後,林就使用亮光術魔法形成光球,以此來模擬起恒星係內,六顆行星與日星的相對位置變化。並且計算六顆行星進入最小角度的扇形區域內,其準確時間為何。
假如想要實際觀察的話,迷地星位於恒星係內的第四行星,與日星之間的熾地、智地、座地三顆星球,如要觀察就必須透過特殊的手段。即使是在迷地,人眼也是無法直視太陽的,也沒有相關的魔法可以避免。
而另外一側的力地與能地星連線,則是有可能被月蝕的現象擋住。不過這一切,都要看大賢者之塔所在的區域,能夠觀測得到甚麼樣的現象,又或者什麼都觀測不到。畢竟迷地星是會自轉的,而大賢者之塔也隻是在迷地星上的一個小點,無法用肉眼觀察到完整的周天星空。
不過當計算的結果出來,林又一次被驚呆了,大賢者之塔正好處於可以觀測到月全食的區域。也就是說當六加二星連珠的時候,大賢者之塔也處在這條直線上的陰影麵,不偏不倚。
連續數回的計算,都得到同樣的結果,讓林想起地球上的一句話:太多巧合碰在一起,就不是巧合。
這一連串的巧合,使某人心中升起一絲不安。很難用單純的迎接天文盛事心情,去看待這一回將發生的事情。因為這是個有神靈,有魔法的神秘側世界。
也許幾星連珠的,在地球隻能作為古代帝王政治宣傳的一種手段,實際上什麼屁事都沒發生。但在迷地世界,林卻不敢有那樣的想法。不單是自己學會了使用魔法,甚至是真正的神跡也看過好幾回,像是白骨生肉、死者複活的,這些絕不是他所知的地球科學可以解釋的事情。
在接下來的時間,林也沒有乾等著結果的到來。而是不斷加入各種因素,來完善自己所模擬的恒星係圖。包含各個行星的大小、質量,公轉軌道和迷地星的夾角、距離,能夠觀察到的衛星、小行星帶。藉由加入新的元素,考慮到行星之間互相吸引的萬有引力,一次次地模擬計算六星連珠預測值,然後得到一樣的結果。
老實說,做到這樣的程度,林已經開始心裡發毛了。
呆坐在核心室,控製台旁的旋轉椅上,一邊打著轉,一邊看著用亮光術魔法形成的行星分布圖。將運行軌道、速度,以及行星特征值等參數輸入程序中後,依照林來到大賢者之塔後開始觀測的日期與數據,讓計算機化的魔法塔用倍數呈現出動態演變。而在控製台前的其中一個水鏡術屏幕,則是星圖變化所代表的時間。
從最初代表迷地星的一顆光球,隨著觀察數據不斷增加,各個行星與日星的位置也逐一加入星圖中。而增加的參數,也反應在代表行星與恒星的光球上;像是加入星體半徑數據,光球就會等比例的增大。然後產生運行軌道,並開始公轉。
在代表迷地的光球上,還豎起了一支箭頭,則是代表大賢者之塔在迷地上的位置。同時也顯示了迷地星的自轉。當時間跑到最後,並非由觀測數據所支持,而是預測軌跡,星圖停止在六星連珠的位置。迷地星的衛星與箭頭,則一致指向力地與能地兩顆行星。時間則是停留在三天後,午夜十一時五十四分。
然後林吐了……
坐旋轉椅轉太多圈,三半規管失去平衡,所以林跌下椅子,跪倒在地,然後吐了個亂七八糟。
緊急叫上兩個小徒弟來收拾這一團糟,林則是癱在椅子上,兩眼無神望著往複循環撥放的動態星圖變化。
一邊收拾殘局,兩個女孩一邊看著光球旋轉。讚歎說道:“哇,好漂亮。老師,這是什麼呀?”
“這就是我們的星係。中間最大的那個是日星。”
看著占滿小半個核心室的光球,兩個女孩依序數著在外圍旋轉的六顆小光球。“熾地、智地、座地、迷地、力地、能地。老師,這樣的大小對嗎?為什麼迷地就跟螢火蟲差不多,日星卻那麼大呢?”
這麼一問,林萎靡的精神又為之一振。想想地球古人的天文觀測數據,都是以年計,甚至是以百年計。自己也才記錄了一年多的時間,也許是數據不足才造成計算與預測的誤差吧。
但隨即他又身子一軟。隻是恒星係內,可用肉眼觀察的星體都會有錯,那還要去想恒星係外的星體嗎?
那未來是不是要發射人造衛星,建立太空望遠鏡,想辦法把大氣層的乾擾因素降到最低?無數待解的難題,讓某穿越眾感到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