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春日DAY43 阿婆的作品(1 / 2)

春日微醺 時汀 7191 字 2024-03-21

葉如真從店裡離開後, 一切歸於平靜。

她沒再來店裡挑事,網上關於宋時晚的負麵輿論也漸漸平息了。

一切風平浪靜,仿佛什麼都不曾發生過。

可越是這樣, 宋時晚不知為何, 越是惴惴不安。

周一早上, 宋時晚早早到店裡,和店裡的阿姨一起打掃店裡衛生。

時間還早, 店裡還沒有客人,十分清淨, 兩人有說有笑, 慢悠悠整理著店裡的繡品。

忽的, 宋時晚手機響了。

她簡單朝阿姨示意了下,走去收銀台拿自己隨手放在那邊的手機。

是個沒有備注的號碼。

宋時晚疑惑地接起電話,便聽對麵道:“你好, 請問是宋時晚麼?”

“嗯,你是?”

對麵一板一眼回道:“我這邊是絲綢博物館聯合蘇繡協會主辦的‘非遺傳承·江韻蘇繡’大賽的工作人員。您之前是否提交過一幅作品《故鄉印象》?”

宋時晚微微蹙起眉尖:“對。是結果已經出來了麼?”

對方提到的比賽是蘇市文旅局聯合當地絲綢博物館及蘇繡協會共同舉辦的蘇繡比賽, 一年一屆, 因其評選標準嚴苛,含金量極高。

獲獎的第一名不僅可以獲得豐厚的獎金, 還可以將作品作為博物館藏品,在絲綢博物館內珍藏展示, 極受蘇繡傳承人和青年設計師重視。

對於蘇繡設計者來說,這是至高榮譽。

即使店裡的繡娘眾多, 每年送去參賽的作品也眾多, 但這麼多年下來,也隻有宋時晚的阿婆趙敏淑和楊鈺萍兩人獲得過如此殊榮。

宋時晚每年也會送作品過去,隻是她清楚自己的技藝還需要加以磨礪, 才能像阿婆一樣將作品展示在蘇繡博物館內。

她的夢想,就是想和阿婆的作品放在一起。

今年提交的作品《故鄉印象》是宋時晚迄今為止最滿意的一幅。這幅作品無論是初稿還是成品都是她精心設計的,每一針每一線都經過反複揣摩,她耗費了無數日夜才完成的這幅作品。

不僅如此,這幅作品對她亦有很深的情感價值。

宋時晚思緒扯得很遠,直到對麵講完事情原委,她才恍恍惚惚攏回思緒。

“還沒有。是這樣的,你這幅作品無論是色彩、光影的運用都極為優秀,能看出本人技藝嫻熟。隻不過,我們這幾天接到舉報,說你這幅作品涉嫌抄襲。”

“抄襲?”宋時晚眉尖緊蹙,“不可能,這幅作品是我獨立設計的原創作品,不可能存在抄襲行為。”

“是這樣的,對方已經提供了詳實的資料,我們也是查證後才給你打來電話溝通的。一會我們加個微信,具體情況我們在微信上溝通,希望你這邊可以配合調查,提供切實有效的證據證明作品沒有涉嫌抄襲,你看可以嗎?”

“好,我會全力配合的。”

“好的。你應該清楚主辦方這邊對抄襲作品的處理態度極為嚴肅,如果查證作品涉嫌抄襲,我們會取消你的參賽資格並進行公示,希望你能理解。”

“好的,麻煩了。”宋時晚應下。

掛斷電話後,她加了工作人員的聯係方式。

對方將現有材料整理發送給她,宋時晚一點一點看著對方提供的圖片證據,手止不住地抖。

照片上,是兩幅極為相似的作品。

隻不過一幅年代久遠,照片有些發黃,但從照片上依舊可以看出繡品精湛的刺繡工藝。宋時晚的作品相較之下,色彩的選擇更為精致和豐富,但若讓內行人來看兩幅作品,明顯第一幅繡品的技藝更為純熟老練。

這些證據,是葉如真提供給主辦方的。

這幅作品,是葉如真十幾年前參加某個刺繡比賽的獲獎作品,當初也是那個比賽的優異成績讓她在行業內名聲大噪。

但這幅作品,是宋時晚阿婆的作品。

準確來說,是宋時晚和阿婆共同的作品。

宋時晚之所以對這幅作品偏愛,是因為這幅作品應當算是屬於她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第一幅刺繡設計圖。

那是她第一次從書上看到西方印象派的畫作,便對這種用短線排列編織色彩與光影變化的作品十分著迷。她發現,這種技法不僅可以用在繪畫上,與刺繡工藝也十分契合。

不僅如此,這種繪畫技巧也並非隻能展現西方景色之美,它也可以契合家鄉的景色,契合獨屬於蘇鎮的小橋流水,月色荷塘。

她用畫筆拙劣地模仿著莫奈的《睡蓮》的繪畫技巧,畫出家門口春意盎然的明媚景色,興奮地拿給阿婆看。

阿婆握著畫紙,一邊笑話她在畫紙上胡亂塗抹的色彩,一邊認真地聽著屬於她的小小的創意。

那時的蘇繡題材相對保守傳統,也很少講求創新,大多是傳統風格的花鳥、山水,就算涉及西方題材,也是肖像類的仿真繡。

宋時晚的想法無疑帶了些小孩子的天真稚嫩,與天馬行空。

但阿婆並沒有否定她,趙敏淑反而和宋時晚約定,自己會將這幅作品繡出,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

宋時晚滿心歡喜地應下了,並將從書中看到的《睡蓮》拿給阿婆看。

阿婆看到圖片後,才哭笑不得地明白什麼叫“印象派”,相較之下,宋時晚那幅作品更像是亂塗亂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