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第 111 章(1 / 2)

“奇品薄荷本來是孤為大清特意研製的經濟作物, 如今朝鮮既然已經先行種植,那麼孤也不欲與爾等爭利,孤可以幫助朝鮮如今種植的薄荷成為名副其實的奇品薄荷。

但孤有幾個要求, 第一, 朝鮮國需要每年向我大清供奉奇品薄荷五千石;第二,奇品薄荷售賣所得, 朝鮮國與我大清五五分成;第三, 朝鮮國必須一直與我大清達成睦鄰友好的關係,一旦關係破裂, 孤有權收回奇品薄荷的種植與售賣權。”

胤礽一字一頓的說完,抬起眸子,舉重若輕的看了朝鮮王一眼,聲音和緩:

“孤的要求,朝鮮王可以好好考慮考慮。若能做到,再談後事。”

少年太子高坐堂上,暖陽疏影落入堂中, 籠住少年太子的半邊身影, 暖洋洋的,彆有一種熏人欲睡的懶散之感。

少年太子並未斥責什麼, 甚至來認認真真的與他們商量,看起來脾氣和軟的不成樣子。

可是,朝鮮王將將抬起頭, 對上少年太子那雙幽深的黑眸後,那原本已經飄起來的心, 像是被誰狠狠踹了一腳,直接落在了地上,不敢亂撲騰。

“此事, 此事事關重大,還請太子送臣與臣下商量一二。”

“可。”

胤礽微微頷首,端的是毫不在意。

以至於方才胤礽開口要求朝鮮國供奉奇品薄荷之時,心中活絡起來,以為自己也有被用到的地方的朝鮮群臣一時心中有些吃不準胤礽的態度。

朝鮮國眾人需要商量,作為東道主的康熙和胤礽回到了禦書房,康熙對於朝鮮國這樣糾結心裡還是有些不爽的:

“朕以前倒是不曾發現這些小國的小算盤打的倒是精的不得了,也不知怎麼有膽子和紅毛番簽下那樣的天價契書,真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

而今他們求上門來,保成提出要求,他們卻開始推三阻四,要是保成不出手,隻怕他們要賠的底褲都不剩!”

康熙沉著臉,氣衝衝的說著,胤礽方才隻顧著喝茶水裝逼(劃掉劃掉),這會兒隻覺得自己肚子裡的水都在晃蕩,忙讓梁九功送來吃食來:

“汗阿瑪稍安勿躁,不是什麼大事兒。朝鮮國會同意的,而且,奇品薄荷種在朝鮮國,與我國未嘗沒有好處。”

“……這話從何說起?”

康熙聽了胤礽這話,感興趣的偏過頭,胤礽勾了勾唇,給康熙遞了一塊點心,這才慢悠悠道:

“薄荷雖好成活,但其對於種植土壤亦有所要求,且薄荷生性霸道,凡是種植薄荷的地方,其餘植物都不能存活,保成雖有蘊土丹但也不敢輕易使用。

畢竟,若是讓薄荷的根係越紮越深,那隻怕會引起一定的植物危機。”

康熙本就對西學有興趣,胤礽索性向康熙舉例了物種入侵的弊端,康熙聽罷後也不由點了點頭:

“這麼說,薄荷這東西還真不能一直種了。”

種一年兩年可以,要是種的多了,那可就不好了。

“哎,那朝鮮國要是知道此事……”

胤礽隻是輕笑了一下:

“薄荷的習性寫的明明白白,朝鮮國如何不知?保成的奇品薄荷是他們的臣子親自討要的,也是他們自行種植的,如今更是他們親自求上門的,與保成何乾?”

康熙:“……”

好家夥,一眼沒看住,兒子就長成了白切黑!

“所以保成當初拿出來薄荷水,就料到了今日?”

“怎麼會呢,汗阿瑪?保成又不是能掐會算,一眼通古今之人,怎麼能知道朝鮮國能做出這樣的事兒呢?”

“那你不是說我大清種植薄荷會有弊端?”

“汗阿瑪,有沒有一種可能,薄荷可以挖掉重新種?我大清幅員遼闊,還找不出一塊種植薄荷的地方了?隻不過,是麻煩了些就是了。”

康熙聽了胤礽這話,立時變得幽怨起來:

“合著這是好話壞話都被保成你說儘了?”

胤礽輕咳一聲:

“反正,這件事朝鮮國出地,出人,出力,咱們隻需要坐享其成即可,這是一筆不會賠的買賣。”

“……這是一筆不會賠的買賣,王上試想一下,大清如今的發展趨勢大好,咱們與其他鄰國和大清的關係一般無二。

而現在呢?大清賜下的水泥,奇品薄荷一樣一樣,這可都是頂頂好的東西,旁的國家可有?

咱們雖說與大清唇齒相依,可是,這樣的國家又豈止咱們一個?不若趁著這股勁兒,與大清締結更加緊密的關係吧。”

“可是……五成分潤,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朝鮮王吞吞吐吐的說著,這意味著這一次即便他們可以拿出一千石的薄荷,得到一百萬兩白銀,那麼,也需要分給大清五十萬兩。

這個數字,簡直是割肉的疼!

朝鮮王這話一出,立刻有大臣幽幽道:

“可是,最起碼這樣咱們可以得到五十萬兩白銀,而不是……送出去一千萬兩白銀。”

朝鮮王聽了這話後,立刻不吱聲兒了。

契書是他簽的,要是真賠出去一千萬兩白銀,他怕是要成為賣國之君了。

他可擔不起這個罵名!

“……那,咱們這就同意了?”

“正是,臣以為,應該儘早解決這件事兒,以免夜長夢多。”

隻怕到時候五十萬兩白銀沒有到手,反而要賠出去一千萬兩了!

朝鮮王自己也在心裡斟酌了一番,彆看他心裡各種猶豫,可是卻早就已經認同了胤礽的要求。

而胤礽的種種要求,幾乎都是踩在了朝鮮王自己的底線上,讓他肉痛之餘,又不會傷了筋骨。

朝鮮王與群臣商討過後,忍痛答應了胤礽的要求,之後胤礽又對於自己提出的種種要求進行了一定的補充,以防止朝鮮國鑽空子。

為了彼此國家的利益,胤礽少不得要和朝鮮國眾人來一場辯論,但因為主動權在胤礽手中,胤礽雖未有欺壓之意,但朝鮮國也有投鼠忌器之心,是以洽談很是順利。

畢竟……胤礽提到的種種細則,有些都是朝鮮國沒有想到的,可以鑽空子的地方。

於是,他們一邊和胤礽據理力爭,一邊臉上恍然:“原來還可以這樣操作啊”。

康熙在一旁始終未置一詞,似乎從他將這件事交給胤礽後,便真的撩手不管了。

隻不過,此時此刻的康熙看著太子那副舌戰群儒,淡定自若,小小年紀,便已經隱隱有了帝王之風的模樣,心中那叫一個驕傲。

而最終,這件事以朝鮮王正式和大清締結契約為結尾,史稱:銀丹之約。

銀丹之約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在催動朝鮮國由農業國家在這一刻開始正式轉型,也為後世強弱之國的“友好互助”邦交貢獻了一份彆樣的史料。

即便是朝鮮本國百姓在很久的以後,回頭再看這段曆史,他們一麵在心中羞愧與先祖的無禮舉動,一麵又在心中感激於先祖之後的正確選擇。

而此時此刻,正式簽訂了銀丹之約後,朝鮮王渾身的氣力都好像是在一瞬間被抽走了一般,渾身一軟,被身後的大臣們攙扶著才未曾失態。

朝鮮王對於自己今日所做的決定心中也是一片迷茫,他甚至不知後人將會如何評說自己。

但,他終於不用做一個遺臭萬年的賣國之君了。

真是,可喜可賀。

銀丹之約的簽訂讓兩國的關係更加緊密,而三日後,康熙還特意重新大擺筵席,招待朝鮮王。

緩歌慢舞始方開,琉璃饌玉終不儘。

本是一片和樂的酒宴,就連大清朝臣們也因為銀丹之約的緣故,將朝鮮眾人當成了半個自家人,但朝鮮王還是有些神思不主。

“朝鮮王,朝鮮王……”

康熙喚了兩聲,朝鮮王才堪堪回神,康熙不由玩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