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公瑾與伯符 三國曹魏 ……(1 / 2)

三國曹魏

“主公, 這種人咱們亦不可信。”崔琰說道。

這種兩麵派的人,有再多的誠意也不行,誰知道會不會在背後捅你一刀呢。

“我知道。”

“司馬懿的家人可都控製起來了?”眼下, 曹丕還是更關心奪了他江山的司馬一族。

崔琰神色一秉,飛快的掩蓋下了眼中的情緒:“已經都控製起來了。”

不管司馬懿以前有多大的功績, 這次過後,恐怕司馬懿再也得不到主公的信任了, 連帶著魏國後代的君王,恐怕也會時刻防備著司馬一族。

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司馬一族還能成功上位,那他也隻能說是天意如此, 非人力所能改變的。

“主公可要現在就……”雖然覺得司馬懿一些可惜,但崔琰可不會想不開給他求情,畢竟這可是謀逆的大罪。

“不急。”曹丕嘴上雖然說不急,但他比任何人都要想快速的了結司馬一族這個麻煩, 但現在卻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動手,真是讓人憋屈!

如今他才剛登基不久,蜀漢嗬吳國都是威脅, 且司馬懿自身的能力很不錯,沒了他, 魏國雖說不至於元氣大傷, 但也會讓其他兩國有可趁之機。

所以這麼想著, 果然還是要先拉攏一個盟友才是。

不拘於世蜀漢還是吳國,隻要能成功聯合,對於魏國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不過依照諸葛亮穩妥的性子,再加上天幕透露的曆史, 他覺得,蜀漢跟他們聯合的幾率並不大,吳國也同樣。

所以魏國兩邊都要防,那司馬懿更不可能現在就動了。

西漢

“衛青,你說你如果處在蜀漢劉備的陣營之中,你會如何破局?”漢武帝劉徹聽了蜀漢的處境之後,心裡就來了興趣。

已知如今蜀漢的國力最弱,領土麵積最小,在得知了後續的發展之後,其他兩國怕是都有點想法了。

畢竟吞並了蜀漢之後,說不定吳國和魏國能鬥個實力相當。

衛青聽了陛下的話後,仔細的思索了一番,隨後才開口說道:“如果是我,我會誰都不結盟,然後加緊時間提高國力。”

“畢竟蜀漢占據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是個非常好的先天條件,不管其他兩國誰要攻打蜀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且臣斷定,相比較後期麵對最為強盛的魏國,也許吳國更喜歡麵對遠不如他們的蜀漢。”

“吳國和魏國的結盟必定不會成功,畢竟吳國可沒有易守難攻的都城。”

漢武帝劉徹聽了衛青的話後,眼神也亮了起來:“這麼看,這也許是最好的辦法?”

“臣不清楚三國的具體情況,隻是根據天幕所說分析罷了,肯定會有所偏差。”衛青倒是沒有認為這是最好的辦法。

打仗嘛,講究的就是一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任何一個細小的偏差,也許都能導致戰況發生巨大的變化,就好比曆史上他讓李廣圍困匈奴單於一樣,因為沒考慮到李廣的屬性,以至於放跑了匈奴單於。

所以吧,他的主意不一定就是最適合蜀漢的,不過作為參考還是可以的。

漢武帝劉徹又問道:“那如果你處在吳國的位置呢?”

“與蜀漢聯盟,艱難的打下魏國之後,蜀漢易守難攻,說不定蜀漢會以很小的代價守住國家,而吳國國力耗損嚴重,反而會被蜀漢最後摘了桃子。”

“與魏國聯盟,兩個國家的位置都差不多,但吳國本就比魏國弱,如果魏國一鼓作氣想要吞並吳國,也許吳國不一定防守的住。”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又要怎麼樣破解當下的困境?”

衛青無奈的看了陛下一眼:“陛下,您儘會給臣出難題。”

“咳!”

“咱們這不是討論討論嘛。”漢武帝劉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稍稍透露了一下小情緒後,衛青這才思考了起來:“吳國的話,臣還是那句話,不結盟最好。”

“其實三國如今就這麼相互製約是最好的結果,蜀漢最弱,但地理位置最好,吳國雖然處在中間,但它正是因為處在中間,所以蜀漢和魏國反而更加不能輕易放棄它打起來,不然就是注定會被吳國摘了桃子,成為最後的黃雀。”

“至於魏國,老大位置,其實才是最憋屈的,不能輕易攻打蜀漢,也不能輕易攻打吳國,明明是老大,卻活的戰戰兢兢,一點老大的派頭都端不上。”

“聽你這麼一說,那三國就這麼相互製約,那豈不是能長久的傳承下去?”三國都不打仗了,其他人想要趁機推翻三國的統治,好像是挺困難的。

當然了,不排除三國後代有不肖子孫出現,以至於敗了自己的江山,就如暴君胡亥,或者楊廣?

“也不一定吧。”

“天幕都說過,沒有哪個朝代能長長久久的傳承下去,畢竟天下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

“哪怕英勇如始皇嬴政那般,都不能保證後代上位的一定是有能力的君王,所以長久傳承,明顯是不切實際的。”衛青身為臣子,自然看的更分明,哪怕他希望大漢能長久的傳承下去,但也能很理智的明白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也不至於太過執著。

但要是換做是一些比較固執的皇帝,恐怕就不好說了。

“陛下可明白?”

漢武帝劉徹對著小舅子翻了個白眼,彆以為他沒聽出來,衛青這廝在讓他不要太過糾結後代子孫。

畢竟不用一兩百年,一百年都等不到,他人就沒了,人都沒了,哪裡還能管的了活人的事。

不過,他雖然管不了往後的大漢,但下一任的皇帝他至少可以親自調、教,如果活的長,說不定下下一任皇帝同樣可以操心一下,至少能保證大漢一百年的安穩!

“朕知道了。”

哎!

朕的太子,為什麼還要等那麼久?

【咱們前麵說過,吳大帝孫權是有太子的,然太子孫登卻在赤烏四年去世,其後孫權便立了三子孫和為太子。

但當時的四子孫霸不甘心啊,因為在孫和沒立為太子的時候,兩人的品級都相差不多,同樣都是妾室的兒子,但孫和被立為太子之後,自己卻被朝臣要求出去鎮守,這樣孫霸覺得是自己地位下降,且全部都是因為太子和其黨羽所致,至此,太子孫和和孫霸的矛盾初見端倪。

後期太子和魯王的爭鬥越發厲害,以至於朝中連大臣都分為了兩派,是的朝中動蕩不安,孫權怕自己的兩個兒子如同袁紹的兩個兒子一般,在他死後,完全的分裂為兩派,使得彆國有了可趁之機,於是,孫權在赤烏十三年的時候,終於下定決心,廢黜了當時的太子孫和,並賜死了同太子爭鬥的魯王孫霸,其罷免賜死的臣子更是不計其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