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 4 章 【可不一定】(2 / 2)

盛唐小女官 春溪笛曉 6854 字 8個月前

聽八叔說出去吃飯最好找常客問清楚哪道菜最好吃,不能問店家或夥計,不然會被他們給坑了。

至於她八叔之所以會這麼諄諄告誡她,當然是因為他自己就是被坑的那個——當時他花了大價錢吃了超難吃的菜、買了超難喝的酒,簡直一肚子火,回來後和三娘念叨了好幾回。

這不,三娘不僅記下了,還活學活用地實踐起來。

王維想到自己也該用飯了,索性親自領著她們去齋堂。

寺中有“梆響過堂”的慣例,齋堂外懸著木梆子,到飯點時便敲得梆梆作響,提醒寺僧和租客們該用齋餐了。

三娘一行人來到齋堂外時正好看到有人在敲梆,清脆的梆聲傳得老遠,引得她好奇地駐足看了過去。

對小孩兒來說什麼事物都很新鮮,她認真觀察了半天,覺得這東西很有用,噠噠噠地跑過去問那個敲梆的小沙彌:“這個能敲得很響的東西叫什麼?怎麼做的?”

郭幼明隻覺一眨眼的功夫他那麼大一侄女兒就不見了,趕忙跟過去抱起三娘教育道:“在外麵不能亂跑知不知道?仔細讓人把你抱走賣掉!”

三娘連連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她相當誠懇地反省了自己的錯誤,又繼續轉過頭一臉期待地看向小沙彌,似乎真的非常需要這個能掛在門口敲得倍兒響的梆子。

郭幼明:“………”

總感覺提前體會到了給人當阿耶的辛酸,想來他阿耶每次看到他誠懇認錯、從不悔改的態度時都氣得不輕。

三娘一點都不曉得她八叔複雜的心路曆程。

她興致勃勃地問到了自己想知道的東西,才跟她八叔說起自己的偉大構想:“這個聽起來很容易弄,一會回到家我就讓阿翁掛一個到八叔房門外,這樣八叔以後就沒法睡懶覺啦!”

須知幼崽的精力十分旺盛,家裡人平時外出的外出、讀書的讀書,就郭幼明這麼個終日無所事事的閒散人士可以給她當陪玩,三娘自然對郭幼明時常睡到日上三竿這事兒十分不滿。

所以看到小沙彌敲梆子時她立刻來勁了。

世上竟有這等叫醒神器,她一定要擁有!

郭幼明:?????

我真是謝謝你啊,想法多多的小阿晗。

旁聽了全程的王維和郭曜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幾人相攜入了齋堂,裡頭已經飄起了食物的香味。哪怕沒有葷腥,大薦福寺的齋餐聞起來也很不錯,至少三娘感覺自己有點餓了。

她力邀王維等會一起把齋食交換著吃,這樣他們都可以嘗到好多種不同的美味!

王維沒有拒絕。

最終這頓飯在三娘的主持下把每樣吃食都互換了一輪,所有人都吃得非常豐盛。

回去的時候遠還沒到宵禁的點,叔侄三人便又優哉遊哉地往回走。

郭曜已經開始讀書了,路上忍不住與三娘說起剛才那位摩詰居士可能是位非常有名的大才子。

三娘聽後篤定地道:“他長得這般好看,才華肯定不會差!”

郭曜聞言看了眼旁邊的八叔,嘴裡還說道:“那可不一定。”

郭幼明:?

你什麼意思?

你小子那眼神是什麼意思?

說話就說話,你看我做什麼?

郭曜轉開眼,不看他們家八叔投來的憤怒目光,摸著三娘腦袋給她背起了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最後還重點強調這是人家王維十七歲的時候寫的。

有的人今年已經十四歲了卻還是文不成武不就,估摸著十七歲時也不會有多大改變,人和人可真是不能比啊!

作者有話要說:

三娘:每日迫害八叔成就√

*

早早更新!

*

注:

①王維生平:參考中華書局的《王維集校注》,看到他十七歲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時候我震驚了一下,沒錯,就是那首要背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惡的天賦黨!彆人的十七歲怎麼這麼牛逼!

②《木蘭變文》:這個是胡謅的,變文是開元初大規模流行起來的俗文學,記錄下來的具體原文很少(敦煌出土過《王昭君變文》),大多都隻在市井間流傳。不過《木蘭辭》在唐代確實挺流行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