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 21 章 【巨大寶庫】(2 / 2)

盛唐小女官 春溪笛曉 6740 字 8個月前

鐘紹京見她在旁聽得目不轉睛,不由奇道:“你聽得懂嗎?”

三娘理直氣壯地回答:“聽不懂!”

鐘紹京:“……”

三娘極有條理地分析道:“興許我多聽幾次就懂了。而且我會把你們講的統統記下來,等以後遇到這樣的字畫我也知道該從哪裡看起了。”

既然三娘都這麼說了,鐘紹京兩人便也沒有避著她,一如往日般你來我往地認真討論起來。

三娘津津有味地聽了半天,不時還給他們奉上茶水潤喉,直至書畫鑒賞環節結束了,她才乖乖坐在鐘紹京命人給她準備的書案上一筆一劃地完成起今天的抄寫任務來。

鐘紹京兩人見她很快便安靜而專注地抄書,都覺得郭家祖父運氣當真不錯,一個大老粗居然能生出個這麼招人稀罕的孫女來。

要知道他那兒子郭子儀可是武舉出身的,難道三娘是隨了她外祖那邊?

說起來京兆王氏往上多數好些代大抵也能說是與太原王氏同出一脈,她外祖家這個王姓也算是名門之後。

即便科舉盛行極大地削弱了世家望族的勢力,許多人對五姓七望的出身仍是十分推崇,很多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家都會往上“認祖歸宗”,紛紛表示自家先祖與五姓七望同出一脈。

至於老祖宗到底認不認他們這些兒孫,那一點都不要緊,反正咱對誰都是這個說法,說多了自然就成真的了。有那麼多人都聽到了,全天下都有他們的見證者,難道還能有假嗎?!

能生出這麼個鐘靈毓秀的小娃娃,看來京兆王氏也不算是辱了世家大族之名。

三娘自是不知道賀知章他們已經從她的聰明伶俐想到她家到底有沒有亂認祖先。

她有條不紊地按照自己排好的課表開始自己漫長的抄書學琴生涯。

在賀鐘兩家抄書最好的一點就是哪怕鐘紹京他們不在家,兩家子弟之中也不乏才學出眾之人,三娘遇到有不認得的字、不理解的句子,便能攢下來一並去請教他們,堪稱是白得了許多個名師。

三娘感覺自己得了大便宜,每每吃到什麼好吃的便要多留幾份或者翌日央人再做一遍,積極地拿去和賀知章他們分享。

每一天都過得十分充實。

京師中也開始流傳起郭家女入宮覲見的事。倘若三娘年紀再大些,這興許就成一樁風月故事了,不過三娘才五歲,任哪個黑心爛腸肚的家夥聽了也不可能編排出什麼不相宜的言論來,大夥提起來便隻有誇的。

不知誰還把三娘的狀元之說傳了出去。

元之一字代表的正是為首的、第一的,所以狀元這個說法大夥基本一聽就懂,那就是要在科舉之中拿第一!真是個有誌氣的小女娃,難道她也是天上星宿下凡塵不成?

也不知是不是有心人特意引導,不久之後便有人提起另一個神童李泌,說他們大唐得了一個男神童,又得了一個女神童,可見當今天子著實是個百年難得一遇的聖明之君!要不天上的神仙怎麼舍得把坐下童男童女遣下來為大唐效力?

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揣摩上意之人,皇帝想聽什麼話往往就能聽到什麼話。

這番話傳到李隆基耳裡,果然讓李隆基開懷大笑。

李隆基早年受武則天等人的影響,一度崇信佛教。不過隨著年紀見長,他逐漸對道教也生出了濃厚的興趣,今年年初他就親自為《道德經》作注,並要求底下的大小官署以及舉國科舉考生人手一本進行研究學習。

所以他不僅頗篤信佛家之說,對道家之言也極為推崇。

反正甭管是神是佛,好聽的說法他都愛聽就是了。

在這種心態之下,聽到外頭如他所願傳出“神仙座下童男童女”的說法後自然讓他高興不已。

今年連綿多雨,關中糧食緊缺,李隆基準備去溫泉宮過冬,來年直接前往東都。此行他會帶上朝中大半官員與部分京師駐軍,浩浩蕩蕩十來萬人去吃洛陽倉囤的糧,好叫京師能度過難熬的這個饑年。

沒了這麼多張嘴與百姓搶飯吃,糧價總不至於漲得太高!

臨近十月,李隆基便命人傳旨到李家與郭家,命他們擇一兩長輩與三兩忠仆攜兩個神童同行,隨禦駕一同前往溫泉宮躲冬。

作者有話要說:

鐘紹京書房:幾千卷名家真跡.jpg

三娘:!!!!!

*

更新啦!

前幾章張九齡的拜相時間線出了點偏差,修了幾句,大概就是他現在還沒起複,得年底才重回相位,問題不大,不用重看有個印象就行了。

*

注:

①上官婉兒點評詩作:參考《唐詩百話》,據說是唐人筆記小說寫的內容!

原文:【唐人小說記載了有關這首詩的故事。據說當時有一百多人作了和詩,皇帝命他的昭容(女官名)上官婉兒評選出一篇最好的,以供譜曲。昭容在帳殿旁一座搭起的綵樓上評選,臣僚們都在樓下。一張一張落選的詩箋被扔下來,各人自己取回。最後隻剩沈佺期和宋之問二人的詩箋沒有下來。過了好久,才飛下一紙,乃是沈佺期的詩。沈、宋二人當時是齊名的,他們的作品不容易區彆高下。這一次,卻是宋之問奪得了冠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