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縣度過時疫, 虞瀅到底還是傳出了姓名的,更彆說伏危還在衙門當差做幕僚,這些消息多少都會傳到新縣的餘家去。
餘家現在是賤籍在身, 尚不能隨意出縣, 伏危暫且不用太擔心他們會招來,但這也得提前做好安撫。
拿捏住伏餘家, 能讓餘家遠離阿瀅, 自是最好。
伏危略一沉吟後,道:“送吧, 我托人送去,你就彆去了。”
他擔憂餘家人會看出端倪。
伏危會讚同, 也在虞瀅的意料之內, 但送多少過去倒是個問題。
她在心裡默算了現在手中的銀錢,道:“現在我手上折銀也有個四十多兩……”
伏危眉心淺蹙,在旁提醒:“我的便也是你的,一塊加上。”
他不愛她算得這麼清楚。
虞瀅斜睨了一眼他,知曉他的心思, 輕笑道:“好,算上你的。”
她把伏危的加上去默算時,伏危卻道:“等等。”
說罷,轉身走到新做的衣櫃前,打開拿出了一個小包, 然後放到虞瀅的桌麵前。
虞瀅望了眼物件,再抬頭疑惑地望向伏危。
“這是何物?”
伏危:“你打開瞧瞧。”
虞瀅打開了布裹, 看到五塊銀錠,眼神一亮,看向伏危:“怎麼來的?”
這還是虞瀅第一回看到銀錠。
伏危笑道:“先前士族商戶捐銀千兩, 剩餘七百餘兩,今日知縣便給了我這五塊銀錠。”
虞瀅笑道:“那周知縣也算是大方了。”
她一合算,說道:“這麼說來,就咱們兩人共有……”她雙眸微睜:“折銀一百多兩。”
這十萬多文錢就暫且相當十萬塊,這個數目已然是小康。
虞瀅斟酌片刻,說:“就送去兩千文吧,你看如何?”
依著記憶得知,餘家全府上下,除卻原主的父親被砍頭外,下人全被發賣,後宅女眷和孩子皆被流放至嶺南。
自然不是皇帝開恩,而是大臣極力勸阻過的,不然餘家人都得死在斷頭台上。
而餘家能養得出餘六娘這種性子的,自然不是善良之輩,但淪落到嶺南來,那些清高倨傲的棱角估計也已經被磨平了。
餘六娘是餘家最年幼的嫡女,自是被嬌寵長大的,脾氣比一眾兄弟姊妹還要古怪。
而餘家且無論嫡庶,餘六娘上頭有兩個已娶妻的哥哥,和三個已嫁,一個未嫁的姐姐,底下還有一個三歲的侄女。
除卻三個嫁了人的姐姐沒有被流放外,其他都被流放來了嶺南。
當初原主被迫嫁來這伏家的時候,那伏家主母便偷偷塞給了她兩片銀葉子。
餘家是被流放的,雖然偷藏了一些銀錢,但因是罪臣家眷,到嶺南後處處需得打點,估計現在也沒有多少剩的了。
而虞瀅也確實靠著那兩片銀葉子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段,這點是不能否認的。
伏危:“家中大小事你說了定。”想了想,他又問:“餘家對餘六娘如何?”
虞瀅道:“餘家李氏與餘家嫡長子最寵幺妹,便是到了嶺南也不曾虧待她。”
伏危略一沉吟,而後道:“我托吳衙差去一趟,再給他一些銀錢請新縣的衙役吃一頓酒,讓其多關照餘家,你這兩日再準備一些禮,寫一封家書,莫讓他們懷疑。”
虞瀅輕點了點頭。
給餘家送銀子的事情也就這麼敲定了,虞瀅隻需要準備好信與禮物就成。
虞瀅買了幾塊布和一些米糧做禮,同時也寫一封信。
是以原主的性子來寫的。
起先說了幾句現在過得很好,也簡單的問候了一下原主母親,而後大體是伏危現在在衙門當差,本就腿腳不好,讓人嗤笑,他們就不要來湊熱鬨了連累他了,若有好處,她自會送去給他們。
伏危找了吳小衙差,把車馬茶水錢給了他,再讓他把這些東西送去新縣石地村,另外他們餘家問什麼,都都不要多說。
吳小衙差是可靠的,倒也不用擔心,而這玉縣到新縣,一來一回至少也要三四天。
給餘家送去銀錢之際,周知縣也調查過莫朗的身份,確認無誤後便放了他。
莫叔也派了人扮作商戶去接他。
莫朗雖被關押,但並未受苦,從牢房出來後說要感謝餘娘子的救命之恩,就采買一大堆的禮親自送去伏家。
有兩個仆從擔了兩擔禮,莫朗敲響了伏家的門。
溫杏正在切著要做麵脂的藥材,聽到敲門聲,想放下活計去開門時,燒火準備做飯的羅氏道:“你忙你的,我去開吧。”
羅氏邊在腰間門圍布上擦手,邊往院子外走去。
朝院門走去的時候嘀咕著這個時候是誰來了。
宋三郎在院子裡邊練著油脂。
這個時候二郎和六娘都快下值了,衙差和醫館的人是不可能過來的。
陵水村也就何家知道他們的住處,況且這麼晚過來,晚上也回不去村子,應該不是他們。
不是他們,還能是誰?
羅氏在納悶打開了院門,看到的是一個二十七八年紀的壯年男子。
男子一身灰色交領長衣,麵容端正剛毅,且有幾分熟悉的感覺。
羅氏看到男子時愣了一下。
愣了片刻後,回神,問:“郎君要找誰?”
莫朗看到蒼老得似六十年紀的羅氏,也是一怔,無法與殘留在記憶中美麗溫柔的伏夫人聯係在一塊。
征愣了片息,莫朗一拱手,道:“在下姓沈,單字郎,先前時疫承蒙餘娘子相救,所以此次特來感謝。”
聽到單字“朗”的時候,羅氏頓時明白那熟悉感是從何而來的了。
莫朗,沈朗,還有時疫,可不正是同一人麼。
羅氏心下複雜,但也隻能當做不認識他,笑道:“六娘還沒回來,沈郎君先進來坐一坐吧。”
說著,把他迎進了院中。
請到堂屋後,去煮茶。
溫杏見婆婆回來了,問:“阿娘,來人是誰呀?”
羅氏淡淡道:“是之前六娘救過的一個人,特意來感謝的。”
說罷,心事略重的望出廚房,往堂屋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