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回港(2 / 2)

按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雷蘊榮收購娛樂唱片的一千五百萬,不到四年應該就能賺回來,而且還將擁有一家實力更加雄厚的唱片公司。

所以去年在文娛行業,雷蘊榮就有四千七百萬的利潤。

九龍傳媒唯一的賠錢貨可能就是九龍報業了,不過他們虧損的也不多,也就六十多萬,相對於九龍傳媒的利潤來說,完全是灑灑水。

雖然報業公司虧損了,但起碼還是出成績的,現在香江日報和天天日報都已經穩居香江報紙銷量前十了。

雷蘊榮有耐心,等待著它們換發光彩的一天。

這些虧損雷蘊榮不在意,但是九龍報業公司的總經理彙報上來的一件事吸引了雷蘊榮的注意力。

龐毅殿說道創辦兩年多的《信報財經新聞》正在尋求投資,他建議入股這份報紙,如果可以的話甚至收購它。

《信報》的創始人林行之1969年從英國劍橋工業學院經濟學係畢業,之後就入職明報集團,由於他出眾的學識與出色的文筆而被金鏞所賞識,被他委任為明報晚報的副總編輯,主管經濟板塊。

雖然林行之把經濟板塊經營的有聲有色,但是明報晚報主打的是對明報新聞的補充,而且是更加開放前衛。

所以導致他花了大量心血做的新聞報道壓根沒多少人關注,這讓他不由的有點沮喪。

因此,在1973年的時候,林行之不顧金鏞的挽留,毅然決然的離開了明報,拿出全部的積蓄創辦了《信報財經新聞》,旨在辦一份香江專業的經濟類報紙。

曆史的發展證明,他是成功了的,《信報》後來成為香江最專業最大的經濟類報紙。

不過這成功的過程是曲折的,林行之算起來是個文人,而不是個生意人,所以雖然信報的內容報道很專業,但是卻銷量有點慘淡。

這兩年多一直都是林行之在給報紙輸血,雖然報紙的銷量越來越高,但他虧損的越來越多,所以現在他不得不尋求外部投資。

不過他文人的執拗又犯了,就是投資可以,但不能乾涉他對於報紙的運營。

這讓很多投資人不能接受,包括金鏞,所以一直拖到現在。

但雷蘊榮知道,信報的虧損已經觸底,而且他的新聞報道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在今年下半年,他就將反彈,乃至一飛衝天。

對於這樣一份有影響力的經濟類報刊送到雷蘊榮的嘴邊,他當然不會不咬一口,甚至可以的話一口給吞了。

雷蘊榮不想耽擱,立馬電話通知龐毅殿去和林行之接觸,跟進這件事情。

安排好這件事之後,雷蘊榮也長舒了口氣。

去年排除娃娃機的收入的話,沒想到是九龍傳媒這家雷蘊榮更沒那麼重視的公司貢獻了大部分收入,當然如果是比較價值增長的,還是九龍發展更勝一籌。

不過以後對九龍傳媒還是得多上點心,之前還是低估了這方麵的盈利能力,今後電影唱片市場繁榮起來,各家公司都都發展起來,利潤可能會更可觀。

當雷蘊榮看完這些公司的情況之後,辦公桌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雷蘊榮注意到是阿美利加那邊的電話,以為是王方玉遇到什麼困難了,接起電話說道:

“方玉,是遇到什麼問題了麼,我可才回來第二天啊。”

“阿榮,是我。”

聽到電話裡傳來清脆的聲音,不由一愣,說道:

“雲韻,你怎麼在美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