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基層在一線的防疫人員也沒有口罩可用,有的一個口罩要戴好多天的。
雖然各地也在想辦法弄到更多的口罩,可是現在的情況就是口罩嚴重的缺貨,根本就供應不過來。
很多地方都派人去了當地的口罩廠,嚴格的控製那些口罩的流出。
但是產能有限,沒有辦法改變口罩缺乏的現實。
方浩當然希望自己的口罩能夠發揮更多的作用,可是怎樣才能發揮更多的作用,該將那些口罩給誰,他自己也挺迷茫的。
沒有辦法,隻能夠打電話求助顧牧。
“那些股東的要求,你儘量的還是要滿足一點,跟他們搞好關係而不是搞僵關係,這個很重要。”顧牧在電話裡對方浩說,“你以後的路還很長,不能得罪那些得罪不起的人。”
“可是我的產能不夠……”方浩很鬱悶的說道,“而他們要得又實在是太多了。”
“儘量的滿足吧,他們確實也很需要口罩。”顧牧說道,“再過半個多月,情況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半個多月,疫情能夠得到控製嗎?”方浩有一些疑惑的問道。
現在真的看不到疫情得到控製的任何頭緒,隻看到事態越來越嚴重。
“我不知道半個多月後疫情能不能夠得到控製,但是我知道很多企業都已經投資口罩廠,半個多月後產能就會有一個很大的爆發,基本上可以供應整個市場了。”顧牧說道。
“有這麼快嗎?”方浩懷疑,“我的工廠本來就是一家口罩廠,可是引進一條新的生產線,都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夠開工生產。”
“特事特辦。”顧牧言簡意骸的說道。
方浩知道顧牧了解的情況要多一些,並不懷疑他的論斷。
這對他來說倒是一個挺好的消息。
在這種情況下擁有著一個口罩廠,固然給他帶來了很大的聲譽,但是也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到處都是求口罩的,一上微博很多艾特他求助的,還基本上都是醫院。
現實中每天都有大量的電話打過來,還很多都是得罪不起的。
楊均那邊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加班加點弄出來的一天500萬個口罩的產能,聽起來很了不起,走出華夏國門,可以碾壓任何一個國家的口罩產能。
但是對這個有著14億人口的國家來說,麵臨著這麼大的一場疫情,無異於杯水車薪。
他的這家口罩廠吸引了太多的關注。
每天都必須要拒絕很多的請求——不是舍不得,而是真的生產不了那麼多。
這多少都會得罪一些人。
金山礦業的那些股東們打電話來要口罩,方浩得到了顧牧的建議,還是同意了他們的要求,每一家都捐贈了100萬個。
——依然是免費捐贈的。
既然已經決定了,這一段時間生產的口罩都免費捐贈出來,那就隻能繼續。
反正賣也賣不了多少錢,壞了自己的信譽,損失的更大。
滿足那些股東的需求,就消耗掉了浩氣口罩廠幾天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