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慢慢的進入到了四月。
四月,華夏國內的經濟開始複蘇了。
這個時候,浩然文化公司做了一件聽起來跟文化很有關聯的事情,那就是給這一年裡麵傑出的那些詩人們頌獎。
——這個還是當初方浩遭遇形象危機的時候,為了卷一筆養老錢,眾籌詩集時做出來的承諾。
那個時候的承諾是那一本詩集每銷售出去一本,他們就捐一塊錢出來,用於成立一個關愛詩人的基金,尋找當年他們認為著傑出的幾個詩人來進行資助。
每年進行資助的是那個基金總量的十分之一,一直到將錢花光為止。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那些錢不會存在銀行裡麵,而是買了比較穩定的理財產品。
如果理財的收益可觀,他們延續的年份就要多一些。
現在已經到了需要兌現的時候。
以前他們沒有想過盤子會有多大,估計大概也就是幾十萬到百來萬的樣子。
每年十分之一,那就是幾萬塊到十來萬塊的樣子,給公司的人分一分,那就完事了。
誰都沒有想到實體書加上電子版最後的銷售量竟然達到了驚人的上千萬冊。
這樣算起來,這個詩人基金的規模就達到了上千萬人民幣,一年需要拿出來獎勵詩人的總額達到了百萬以上。
他們要獎勵的隻是幾個詩人而已,那平均到每個人的獎勵額度就有十幾萬塊錢。
這就被很多人給盯上了。
大家都知道網絡寫手很苦逼,但實際上詩人比網絡寫手更加的苦逼。
至少職業網絡寫手能夠簽約,還能靠著一個月幾百塊錢的全勤啃饅頭過日子(雖然這樣的待遇很快就不會再擁有了)。
而職業的詩人想要靠著自己的詩歌來活下去,那基本上就是在做夢。
上世紀**十年代還有那種可能,反正那個時候文盲多,能夠長一句短一句地念出一串文字來,就可以被尊稱為詩人,然後受到明星一般的對待,寂寞的時候甚至還有女孩子來投懷送抱。
那是一個文青的年代,那也是一個文盲的年代。
現在義務教育已經普遍推行了,大家的鍵盤上都不缺回車鍵,詩人的神聖感已經消失不見。
想靠著寫詩來混到一碗飯吃,那實在是不容易。
現在出現了這麼一個詩人基金,每年能夠拿出百萬人民幣來獎勵詩人,那些不知道從哪些坑裡爬出來的詩人們,睜著餓狼一般的眼睛盯著那個基金。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將獎項頒給公司的人,難度實在是太大了一些。
被人查出內幕來,對公司的形象極其不好。
但是不頒給公司的人,那肥水流了外人田,得有多不甘心?
當時隻是想著割一些韭菜,卷一筆錢走,拿這個做借口會更加的義正詞嚴。
現在形象危機早已經過去了,那就需要顧慮一下形象。
經過公司的商量,決定將每年資助的詩人擴展為十個。
然後在裡麵摻雜四個自己人,這樣也可以拿走一部分錢。
一年4個,10年就是40個,公司的員工也不是那麼多,這樣的優惠,大家多多少少都能夠分潤到一點。
公司的員工沒有直接參與到詩歌的發表中,但是他們都有親人在網絡平台上發表詩歌。無憂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