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短暫的愣了一下之後,隨手打開一係列開關,並熟練地讀取各種數據,幾分鐘而已,便確認機甲處於最佳狀態。
到了這時候,他隨手將自己固定到一個平台上,手腳都伸進由傳感器組成的貌似手套、腳套裡麵。
嗯,怎麼說呢?
看過《阿凡達》麼?馮星辰現在的機甲控製很像是那種模式。
這便是俗稱的“肢體傳感模式”。
說起肢體傳感模式,早在公元2010年前後,已經擁有了雛形。
當初,普通人接觸得最多的是3d動畫片,那是用密密麻麻的傳感器粘貼到演員身上,由演員做出各種動作,跟蹤的電腦會記錄下複雜的行動模式甚至是麵部表情,然後,才在這個基礎上染色以及修飾,最終形成一個個精美的畫麵。
經過480年變遷,肢體傳感模式早不是那個年代能相提並論的了,僅僅是二十幾個傳感器,能模擬出所有機甲駕駛員的最細微動作,而且,模擬效果相當精細,哪怕想用7米高的機甲拿起一根繡花針,再把繡花線穿進針眼裡都能做到。
一切穿戴整齊,關閉駕駛艙,耳裡傳來天鈺環的聲音:“第二課,熟悉機甲各種武器位置,做到最快速度取出相應武器。學習機甲行動模式,並在行動中掌握射擊能力。”
這一次,並沒有出現強自灌輸信息的痛苦,因為,所有的基礎知識都在那四十秒的時間裡,硬生生地塞進了腦子裡,作為深深的經驗保留下來。
但是,經驗永遠是經驗,並不能有效地反饋在肌體運動上麵,這需要通過實際控製,形成肌肉群記憶,才能得到合理的條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