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第 631 章(1 / 2)

她悶悶不樂, “一想到這個世界上居然會有這麼多的——罪惡,我就寢食難安。約翰,我們有能力保護愛文嗎?”

“儘我們的所能。”攬著她肩頭, 肯尼思也有些心情沉重:波士頓被視為肯尼思家族的老家, 而這件事說明了肯家在波士頓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不敵天主教會倒也不算稀奇,畢竟天主教會可是掌控波士頓一百多年了;但如果敵人可以買通神職人員對肯家的孩子進行死亡威脅,這也太過分了!

肯家的起家說起來不太光彩, 老喬祖父的父親、肯家的曾祖父帕特裡克販賣私酒起家,大賺一筆後, 便將兒子約瑟夫送進哈佛大學深造。肯家起源於老帕特裡克, 發跡於約瑟夫, 隻用了三代時間便成了總統家族, 可以說時也運也。老喬祖父的魄力才是這個家族興起的決定性因素,狼爸虎媽組合教養出了九個出色的孩子——

“我很害怕,我擔心我們沒法保護孩子——孩子們, 愛文也許不會遭遇什麼人渣神甫, 但也許會有彆的事情。你們家的敵人還在暗處, 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他們是誰, 他們會想要傷害愛文嗎?”張文雅眼淚汪汪, “我們真的能保護他們嗎?”

肯尼思十分驚訝, 並且也十分擔憂。“彆傻了, 你可能把美國想得太恐怖了一點。”

“不會嗎?他們連總統都敢殺死,還有什麼做不出來呢?”

他無言以對:命懸一線的感覺不是很好, 之前的三十多年有母親為他遮擋風雨,但現在……危險臨近,他必須支棱起來,保護妻子和孩子。

政治就是無所不在的博弈、利益交換, “利益”是永遠的籌碼,“理想”反而不是。

這個世界是多麼荒誕呀!

波士頓的神職人員威脅小帕特裡克姐弟三人是二十一年前的事情,當時姐弟三人根本沒記住對方長什麼模樣,事後也沒有找到此人;此人是否是真的神職人員也不一定,沒準是偽裝者。說明對方並不介意對孩子下手,如果泰德一心想要重振肯家、參選總統,並且還受到歡迎,那麼等待姐弟三人的可能就是實質性的傷害了。

泰德幸而連黨內初選都沒打贏,當時美國群眾也都覺得他不如兩位哥哥。泰德不得不痛苦的認識到,想要重振家族靠他是不行了,隻能看下一代。

*

過了兩天,張文雅與肯尼思低調的造訪了《波士頓環球報》總部。

《波士頓環球報》1993年初被《紐約時報》收購,之後數年內環球報仍然沒有擺脫訂閱數下滑的窘況,於是《紐約時報》2001年七月空降了一位主編,這位主編拍板定下挖掘“神甫性||侵幼童案”,沒想到真的搞了個大新聞。

全球傳統紙媒都麵臨共同的困境,年輕人越來越習慣從互聯網上得到訊息,想要吸引讀者回流,需要記者們更加的努力、深入挖掘題材。

記者們也是看著美國之子長大的,不論年長年輕、記者編輯職員,都很興奮激動。

肯尼思非常擅長這種場合,他幾乎與每一個人握手,表揚他們“乾的好!”、“美國需要你們這樣不畏艱險不畏困難的良心媒體人”,對“聚焦”專欄四人組更是給予了高度評價。

報道仍然陸續刊發,每天都有追蹤報道,涉及大波士頓地區天主教會將近九十名神甫,時間跨度長達百年,有些神甫和幸存者已經不在人世了。波士頓地區乃至整個新英格蘭地區的天主教堂都受到影響。

教徒們很糾結,一方麵他們從第一次上教堂開始就形成了對神職人員的尊敬和信任,但另一方麵,不斷出現的人名(包括加害者和幸存者)又說明這個係統是絕對有問題的。教徒們非常憤怒:誰該為此負責?誰?!

誰來救救我們的孩子?

誰?!

*

弗蘭克也很糾結,一方麵他不願意肯尼思介入這次性||侵事件,恐將導致天主教會暗地反對這位美國之子,肯尼思愛爾蘭後裔的身份未必能敵得過天主教會的詆毀,還有可能會把愛文尚未洗禮的事兒專門拿出來說。

幾位幕僚包括競選經理查理為這事開了好幾次會議,幾乎每次都不歡而散。查理更激進,他認為如果這麼大的事情小約翰·肯尼思不發表意見,到大選的時候肯定會被競爭對手抨擊“裝聾作啞”,小布希又不是天主教徒,他當然沒有這方麵的顧忌,可以隨便開腔。

現在的難點就在於肯尼思不可能不發表意見,但這次演講稿要怎麼寫很有講究,最好的策略實際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策略,劍指天主教會這種“捂蓋子”的處理方式,而不能一下子魯莽的剝離天主教會。

最好再呼籲一下梵蒂岡改改他們從中世紀以來的“捂蓋子”的習慣,直接將此事拔高到教會體係,而不是教會本身。新千年到了,梵蒂岡也該與時俱進,真正的成為教徒們心靈的殿堂,而不是藏汙納垢之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