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海軍中將 “我等這一天很久了。”……(2 / 2)

艾斯伸出右掌摸了摸坐在他左肩的洋娃娃的腦袋,安慰道:“沒關係,你很快就能見到你的親人們了。”

說完這句話,艾斯加快了腳步,晴嵐也緊緊地跟著他。

而隨著太陽逐漸上升,向三人照耀而來,艾斯肩上的洋娃娃也恢複了人形,變成了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女孩,不過穿著打扮卻沒有變化多少,隻是看起來體積放大了幾倍而已。

隨著女孩恢複人形,艾斯和晴嵐也放心了不少,不過兩人也沒有驚訝,一切如常地繼續順著女孩所指的路繼續前進著。

恢複人形的女孩告知兩人可以稱呼自己為莉亞,而她自己也甜甜地叫著艾斯和晴嵐哥哥,姐姐。

隻是隨著三人的前進,越接近雪山之巔,風雪愈加的大,甚至有些遮擋住了幾人的視線。

隱約有些兵器碰撞的聲音順著淩冽的寒風傳入耳中。

大約是山巔有人在打架吧。

兵刃撞擊之聲隨著三人接近山巔逐漸變大,果真如同所想一般,山巔的一片空地上,有兩人正在交手。

其中一人是一名海軍,披著白色的披風,披風後寫著大大的‘正義’二字,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他麵相有些凶惡,正一臉嚴肅的揮著手中的刀具與敵人交手。

另外一人頂著一頭藍色的短發,眉目間儘是陰狠之色,右臉頰上還有著一道駭人的刀疤,身上則隨意的穿著精練的短衣短褲,短褲上還彆著一把匕首,手中同樣握著一把刀具,緊皺著眉頭應對著海軍的攻勢。

此外,不遠處還有一名女海軍觀察著場中的局勢,手撫著腰間的佩刀柄,眉目間有些急躁,似乎下一秒情況不對她便要加入戰鬥。

莉亞小聲地指著藍色短發一臉凶相的人告訴艾斯和晴嵐,那就是掌冬之神,伊萊沙伯。

而對麵的海軍則是中將多洛,在場外的是名為伊斯卡的海軍少尉,他們也是白天到達聖浮利亞的,按理說他們應該也早就離開了。

不過,既然艾斯哥哥他們都能折返,海軍們大約也是發現什麼地方不對勁折返回來,來到了冬之島吧。

而場地內的戰鬥依舊十分焦灼,想來一時半會是難以分出勝負的,立在場邊的伊斯卡並未全神貫注地盯著場內的戰鬥,同樣也在警惕著四周,她餘光一掃,卻發現了不知何時同樣出現在這裡的艾斯三人。

伊斯卡的記性十分好,她回憶起了眼前這個頂著一頂橙色的帽子,有著一頭黑色短發,臉上有著雀斑的少年和他身邊那位容貌綺麗的女孩是從一艘海賊船上下來采購物資的。

這是海賊,也就是敵人。

伊斯卡腦海中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想到這,她已經拔出了腰間的刀具,向艾斯三人刺來。

在這電光火石之間,艾斯從肩上抱下莉亞,遞給了晴嵐,將兩人護在了身後,和伊斯卡交起了手。

晴嵐抱著莉亞,有些擔心地看著和伊斯卡交手的艾斯,不過顯然伊斯卡並不是艾斯的對手,很快伊斯卡就被艾斯奪走了手中的刀具,反剪著雙手被按倒在地。

艾斯繳了伊斯卡腰間的刀鞘,將刀具收回刀鞘便扔給了晴嵐,反手又劈了伊斯卡的後頸將她擊暈,隨後便站起了身,回到了晴嵐身邊。

而場地中正在戰鬥的多洛中將雖然看到了這一幕,卻騰不出手來阻止,隻能通過迅速壓製對麵的伊萊沙伯,希望借此儘早地結束這場戰鬥。

伊萊沙伯自然是不會給他這個機會,看到對方的援手已經失去意識,直接放開手腳大肆進攻起來。

一時之間雙方竟難以分出勝負。

作者有話要說:  糾結了兩天日本刀在文中的行文稱謂,也找了很多資料。(所以真的不要催更QAQ,作者是個強迫症考據黨,喜歡一邊寫文一邊補充新知識~)

然後,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也知道有些小可愛懶得百度百科,所以整理了一些資料放了上來,僅供參考~

【一些資料】

1.短刀——現在刀刃長度在30厘米以下的日本刀叫做短刀,這種冷兵器大部分都是平造的像刀一樣,沒有什麼彎曲。另外,在江戶時代,規定在穿禮服時,要穿直垂、狩衣、大紋等,要佩帶被稱為“小刀”的帶有刃的腰刀。

2.脅差——指日本武士用來破甲的短刀,用於隨身攜帶,攻擊範圍狹窄,長度通常在30~60公分,比較地道的武士通常喜歡把肋差和較長的太刀同方向斜挎在腰間左邊(左撇子除外),很多人誤解為肋差是專門切腹的,其實不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比如被賜切腹)都是用的懷劍(類似於隨身匕首),肋差的主要功用是在日本低矮的室內,長的打刀不便發揮的的情況下做格鬥使用。

戰鬥時拔出打刀、 太刀或者使用 雉刀進行拚殺,破甲時就通常用肋差。

3.打刀——與短刀、脅差相比能力要高,一般就以“刀”稱之,可以說是日本刀的代表刀劍。打刀的刀身被設計成彎曲的形狀,這種彎曲的設計稱為“反”。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設計成最為彎曲的地方,此種設計使得拔刀更為容易。一般將刀刃向上插於腰帶,當然也有刀刃向下插於腰帶的,但是大多數都是刀刃向上插於腰帶的。所以,一般日本武士都是反手拔刀的。長度大約是70-80厘米。

4.太刀——太刀為日本刀的一類,總體能力很高,而且平衡也好,容易駕馭。一般而言指的是刃長超過兩尺(60厘米以上)、刀身彎度較高、一般以邊鋒朝下並吊在腰帶以下的方式配帶的日本刀。在刀刃向上的狀況下,太刀銘的位置通常是在與打刀相反的右麵(不過也有例外的狀況)。太刀最初設想是做為騎兵戰使用,因此和容易拔刀的打刀相比下較長。太刀一般又分為革卷太刀、陣太刀、野太刀、太刀、小太刀。

5.大太刀——因刀身很長所以攻擊範圍很廣,但不適用於狹小的屋內戰,大太刀又稱野太刀。太刀在5尺以上的都屬此類。在日本現代的主流武道中是不常見的,大太刀在軍隊兵器史上經常被提及,主要活躍於鐮倉末期至室町中期這個年代,但在武術史上精於此武器技巧的人則寥若晨星。刀長在150厘米,全長在225厘米。

6.槍——可直接攻擊敵方刀劍的本體,日本的槍很奇怪啦,不過模樣還是和我們大種花家的很相似的,可以代入參考一下。

7.薙刀——通常以橫切的方式對敵方全體刀劍造成傷害,是日本長柄武器的一種。也可以寫成長刀、眉尖刀。柄長,刀幅寬,是帽子部分有很大弧度的兵器。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作為僧兵守護寺院所用的武器,有出色表現。而鐮倉時代末到室町時代成為戰場的主要武器。在應仁之亂的時候,因為不適合密集型戰鬥,而被槍替代。

長得和關二爺的青龍偃月刀很像啦,不過刀的部分比較細長。

【原著設定】

原著中將刀具種類分為五種,分彆是:無上大快刀、大快刀、良快刀、快刀、普通的刀子。

其中,無上大快刀有12把,大快刀有21把,良快刀有50把,快刀80把。

動漫中並未完全出現。

大快刀:目前已經明確公布的屬於最頂級武器無上大快刀十二把的隻有兩把,分彆是鷹眼的黑刀——夜,還有白胡子的大刀叢雲切。另外五老星中的一員手持一把刀,推測是初代鬼徹。能被五老星扛著的,肯定是高級貨,應該也是十二無上大快刀之一。

大快刀:索隆的和道一文字和秋水,以及和之國出現的光月禦田的兩把佩刀天羽羽斬和閻魔。

良快刀:索隆的雪走和三代鬼徹,達斯琪的花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