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簡單且常規的流程。
首先,展現能力,讓人們認為你是一個可以追隨的人。
其次,畫大餅,讓他們知道如果跟隨你能夠得到什麼好處。
最後,煽動仇恨,宣揚大義,把目標拉高一些,告訴他們大家這麼做其實並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我們是為了正義,是為了沙漠民的未來才決定和教令院發動正義的反抗的。
流程是這麼個流程。
個人的利益是小事情,我們看重的是沙漠的未來,是希望所有沙漠民都能夠獲得一個光明的未來,所以我們不得不站起來抗爭。
家國大義、大眾的光明未來······怎麼說都行,儘量往大的地方扯,就是沒必要說自己是為了利益。
你和自己人聊這麼說無所謂,但這個環節麵向的是所有的沙漠民,你得讓他們認為,你是為了他們的未來,他們孩子的未來而戰鬥。
客觀地說羅摩並不是個合格的演說家,不過他在第一個環節做的太到位了。
所有人都承認,哪怕這個人如此坦誠的表現出了自己對於權力的控製欲,有著讓你聽了就眉頭皺起的程度,但他就是要比任何一個長老都能夠帶來勝利。
第一個環節做的太好了,剩下的兩個環節,與其說是羅摩說服了他們,不如說是他們本來就看重了這份未來,於是想要選擇羅摩。
是,他是控製欲有點高。
但他總不能一個人乾完所有的工作吧?總得留出位置給其他人上位吧?
再退一步,你當一個部落的中層,和一個王國的中層,這其中的待遇和權力會是一個等級?
他能贏,這就是最大的能力。
這場戰鬥塔尼特部落的長老們投入了不少的部落戰士,他們固然想要坑殺羅摩,但也確實指望羅摩能夠打開局麵。
不求一次成功,隻求削弱對方。
敵人變弱了就要收縮防線,自然會空出不少的資源點位。
這個決定帶來了兩個結果。
塔尼特確實富裕了起來,因為羅摩一下子就把另一個部落全部給吃下來了,他們的一切都會變成塔尼特的基石。
而另一點,這些戰士在勝利之後,他們的立場上傾向於羅摩。
這也就意味著,塔尼特雖然富庶了,但塔尼特已經不是長老們的塔尼特了。
因為士兵不想成為羅摩的敵人,他們想跟著羅摩搏取勝利。
沒有戰士的簇擁,部落的長老們也隻是一些普通人而已,沒辦法保住自己的權力。
部落的主導權,開始落入了羅摩的手中。
在返回的路上,羅摩向被征服的部落許諾,在下一場戰爭之中,表現出色的戰士可以帶著自己的親屬脫開奴隸的身份,加入塔尼特部落之中。
按說這種事情有點困難的。
古代一場戰爭結束之後,領兵的大將通常會默認士兵對於城池的劫掠,包括婦女和財富,這都是戰爭勝利的後續戰利品。
道理很簡單的,你打贏了這座城市,它也不是你的。
但你的士兵是你權力的基石,你讓士兵賣命,總要讓他們得到一些什麼的。
光靠軍餉指望兵士個個奮勇往前的賣命,這不太現實。
戰利品就是安撫他們、鼓舞他們賣命的東西。
而羅摩扣下了相當一部分戰利品,但這件事情並沒有引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