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城外,作為公子倬背後的李氏外戚代表,清河公主的公公,彰武侯後將軍李阜、其子李黎,父子二人同時調離京城,被打發去了外地就職。
公子倬被廢為庶人,也是一臉頹喪之色,他早就沒了往日橫著走的威風,也沒了橫著走的底氣,他聽聞自己的舅舅與表哥要去外地就職,便特地來此相送。
後將軍李阜見公子倬前來送行,對自己這位廢物侄子全程冷著臉,愛答不理,他很清楚,自己其實就是間接受到了公子倬的牽連,才被皇帝打發去外地就職的,至於原因,朝野內外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為什麼,是平調,還不如是流放呢,中央官吏隻要外放,哪怕平調,其實也跟降級差不多,一旦離開了權利核心,就很難在回來了。
公子倬見舅舅李阜不搭理他,隻好喪眉耷臉的去向清河公主的駙馬,表哥李黎答話。
李黎到是還如往日一般與這個不成器的表弟談笑風生,李黎沒做駙馬之前,過去二人私下的關係處的還算可以,兩人都是好玩的主,隻不過李黎與皇家結親後,性子收斂了很多。
李阜與城外送行的同僚一一道彆後,轉首見兒子與公子倬談笑風生,便冷聲道:“時辰不早了,我們走,你也老大不的人了,不要成跟那些遊手好閒的流氓混在一起,免得辱沒了我們李家的家風。”
李黎聞言尷尬的與公子倬告罪一聲,上馬跟上了李阜。
公子倬聞言,氣的臉都變成了豬肝色,他又不敢回嘴,他好心好意的來送舅舅,還被指桑罵槐,罵成了流氓,擱以前,李阜絕對不敢當著他的麵如此,但是時至今日,公子倬已經被免去了宗室子弟的高貴身份,變成了庶民,身份地位其實還是不如李阜等人,李阜至少還是朝廷命官,身份上其實還是比公子倬這個庶民高好幾等。
公子倬見李阜要離開了,畢竟是自己的親舅舅,出於禮節,他還是上前向李阜等壤彆:“侄兒恭送舅公。”
可回應他的,隻有李阜的一聲冷哼,連看都沒看他一眼,便策馬遠去了。
此刻,公子倬悵然若失,他的不成熟,多年以來的任性妄為,幾乎讓他失去了一切,母親被打入冷宮,親戚們不但對他敬而遠之,還出言譏諷,連過去跟他們大碗喝酒吃肉的狐朋狗友,見其被貶為庶民,也都對他敬而遠之,失去了李夫饒庇護,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叫眾叛親離。
公子倬四顧左右,身邊卻無一人相隨,他忽而大笑不止,笑著笑著便哭了……
萬國使團,也因為花燈街事件耽誤了幾行程,此時驛館中,鎮南王穆晟卻收到了來自京城密探樂乞的一些消息。
他翻開密信,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心中了然,自語道:“公子倬是真夠倒黴的,這也許隻是一個開始……”
密信上的內容自然是公子倬被廢為庶饒事情了,李氏外戚也被清理出朝堂了,不過話回來,花燈坊事件,公子倬純就是自作自受而已,也怨不得他人,身份越高,越沒腦子,也就越容易出事,一出事往往都還是大事。
穆晟明白這是皇帝開始為安國君未來的順利繼位,開始清掃障礙了,而且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各個皇子背後的外戚勢力估計都要被找各種理由借口,打發出京城,包括那些比他還的未成年皇子的外戚勢力。
最終慶陽隻會剩下兩派人馬,公子修背後的楊氏外戚勢力,和支持公子修繼位的官吏,當然他們肯定首先是效忠皇帝的,除此之外,才能選擇性站隊。
其實皇帝根本就沒必要如此麻煩,非得把各種外戚勢力都趕出京城,隻要直接把公子修光明正大的立為儲君,繼位都是名正言順的,大家都心服,也不至於讓有心人生出奪嫡之心來。
其實穆晟也心知肚明,皇帝不立太子的心結在那裡,太極宮事變給皇帝的刺激太大了,那時候差一點就被太子挾子以令諸侯了,皇帝是怕公子修也會變成第二個尾大不掉的太子,到底,還是為了維護皇帝自身的權威,免得一不心,稍微得個頭疼腦熱的病臥床不起,就忽然被迫變成了“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