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打土豪分田地(1 / 2)

章台宮中,左丞相高重、右丞相趙芻,檢事校尉卞虎,百狩方雲依一同前來將舒城刺殺事調查始末的卷宗獻上。

檢事校尉卞虎上前進言道:“啟奏陛下,經過六個月的調查舉證,除了向氏舉族逃跑以外,其餘涉案人員均已押解到廷尉獄等候朝廷裁決。”

穆晟隨意翻看了幾章卷宗,頷首道:“好,很好,辛苦你們了,此次參與辦案的青衣使與百狩都有重賞。”

“謝陛下隆恩。”

待卞虎退下後,穆晟看向方雲依語氣和藹道:“雲依,此次破案你功勞最大,關鍵線索都是你獲得的,說罷,想要什麼封賞?”

方雲依淡然道:“臣一時不知道想要什麼封賞。”

穆晟想了想,召來內廷總管問道:“楊謹,朕好像記得上次查看內庫記載之寶物,有一件法寶內甲收於庫中,你把取來賜給方天師。”

楊謹道:“陛下確有此物,奴才這就差人去取。”

說罷便去殿外差遣兩名寺人通知庫管官員,去內庫取寶。

方雲依聞言,心中一動,這法寶內甲比之一般法寶可貴重多了,基本上有價無市,煉製法寶內甲耗時耗力,最關鍵的是耗費的材料比一般兵器型法寶多好幾倍,法寶級內甲連老怪級修士都很少持有,也就是財大氣粗的朝廷能賞賜得出來。

不多時,楊謹便舉著托盤遞給方雲依,她看著盤中那極其稀有的法寶內甲,心中還是稍微激動了一番,她馬上叩頭謝恩道:“臣叩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穆晟笑道:“雲依,好好乾,如果無事啟奏,便退下吧。”

“臣告退。”言罷,方雲依取過內甲便退出大殿去也。

穆晟看著左右二相,問道:“舒城一案,咱們好好議一議。”

左相高重看過卷宗後上前進言道:“啟奏陛下,舒城一案,涉案的向氏、範氏、蔡氏三族,列國時代曾經都是魯國勢力最大的三大家族,主謀向藍背後的向氏一族都舉家出海跑光了,蔡、範兩族涉案人員經廷尉議罪,夷三族,其餘涉案較輕的人員按照陛下的意思,都流放至北地郡戍邊了,如今三大家族被連根拔起,其留下來的田產經過當地郡縣清丈,整整十八萬頃良田,如今都已經收歸國有。”

穆晟聞言,有些吃驚,這個時代一頃田相當於五十畝,一萬頃相當於五十萬畝地,十八萬頃就相當於是九百萬畝地了,現在全國清丈出來的土地也就五億畝耕地,九百萬畝地,這個數字已經相當誇張了。

穆晟驚道:“這麼多田產?這些關東大家族還真是底蘊深厚。”

左相高重道:“啟奏陛下,關東七國不似我們關中變法後幾乎沒有什麼大家族,關中大多都是編戶齊民的自耕農,關東舊地的大家族都是不分家的,在列國時代,這些大家族大多都在朝中為官,有很多家族已經在當地紮根數百年了。”

“此次謀厲不軌的向氏,列國時代就是向國王族,後來向國被魯國吞並,向氏一族一直都在魯國朝廷內為上卿,世代相傳,確實底蘊深厚,大統八年,魯國滅亡後,魯地勢力最大的田氏家族,被朝廷內遷關中,這向氏便成了魯地豪族之首,延續至今。”

穆晟聞言了然,當年朝廷統一天下後,在鏟除各國地方世家大族方麵還是下了一番功夫,把各國影響力最大的家族內遷關中,但也總不能把所有的豪族勢力都按在關中,還是留下了不少如向、範、蔡這樣影響力次一等的家族在地方上作威作福。

穆晟問道:“三大家族田產如此之多,想必依附三家的佃戶也不少吧?”

左相高重道:“的確如此,依附與三大家族的佃戶至少也有幾十萬戶之多,先帝在位時,掃滅了各國諸侯,為了籠絡這幫當地關東舊貴族,對這些貴族名下田產征收稅賦都有所減免,很多當地自耕農也帶著田地投奔這些舊貴族做他們的佃戶,可以少交很多稅賦。實際上自我朝統一天下後,這些本地舊貴族的勢力是越來越大,連當地父母官也得與他們合作才能為朝廷辦差征收稅賦,這些年,各地複興會之所以難以根除,離不開本地舊貴族的大力支持,朝廷對此也是沒什麼太好的辦法。”

穆晟一聽就明白了,實際上這個優惠政策就是拿豐厚的經濟利益交換這些地頭蛇不要起來搞事,天下初定,帝國滅亡七國後擴張速度太快,地盤太大,根基不穩,這也沒辦法的辦法,你廢了人家的政治權利,那就得給相應的經濟利益補償,把人逼的太緊,其結果就是烽煙四起,到時候彆說統一天下了,是按倒葫蘆起了瓢,統一天下所付出的成本就太高了。

穆晟道:“如今看來,即便是朝廷如此厚待各地豪族,但他們心裡依舊是不服氣的,高相國,你覺得該如何對待這些舊貴族?”

高重想了想,說道:“陛下,沒什麼太好的辦法,我朝統一天下才僅僅二十七年,還不到一代人的時間,說實話,隻要他們不公開造反就已經很不錯了,隻要我朝在長治久安個幾十年,有兩三代人的時間過渡,足夠把這些人的複國之誌磨平了。”

穆晟頷首道:“言之有理。”

穆晟轉首又問趙芻道:“趙相國,你覺得那十幾萬戶依附三家的佃農應該怎麼處理?”

趙芻道:“啟奏陛下,臣建議把三家土地以低價出售給佃戶繼續耕作,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要麼把他們都遷入關西重新分配土地,我關西地廣人稀,土地倒不缺,主要缺勞動力。”

穆晟想了想還是傾向於第二個方案,他知道在這個時代大規模移民是非常招人恨的,現在這個交通條件走上一趟,路上會死不少人,甚至在移民路上因為各種原因死掉一半人都是常事,乾脆就地解決就業代價會小很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