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祿國國王巴克爾表現出對夷人擴張的擔憂後,鄧子龍擺擺手笑道:“巴克爾國王不必心憂,我大明皇帝陛下也不會讓藩屬國受到夷人欺淩的。
這呂宋本就是我大明藩屬,朝廷還派過總督幫助其發展。
夷人說占領就占領,哪裡那麼便宜,等此事罷,消息傳回,朝廷一定會有個說法的。”
鄧子龍預先鋪墊,免得大明駐軍呂宋讓蘇祿國又擔心,把大明和夷人一樣看待。
同時,也是為了按巴克爾的心,讓他不用再為夷人緊張。
到時候近在咫尺的呂宋就駐紮了大明的軍隊,還怕夷人對蘇祿國用強嗎?
巴克爾倒是對大明沒有戒心,想想也是,要是大明有巨大的對外擴張野心,那當初鄭和船隊抵達南洋的時候,就已經把這周圍所有的島嶼納入大明的領土了。
也就是當初大明占領安南的時候,讓周邊幾個小國緊張了一下。
不過當初大明占據安南也是事出有因,大明冊封的安南國主被反賊殺絕,已經沒有合適的繼承人。
而且,那夥反賊不光殺死了大明冊封的安南新任國王,還連帶護送的明軍都被他們殺死。
在這種情況下,永樂皇帝才選擇直接出兵接管安南,實在是那裡戾氣太重,需要儒家思想好好教育下。
隻是沒想到,當地百姓反彈如此激烈,最後明軍也隻能選擇撤退。
總的來說,因為大明中後期對南洋諸國都是不聞不問的態度,所以也讓他們覺得大明沒有野心,也都比較放心。
否則,當初哪裡還有人敢覬覦大明舊港宣慰司。
“鄧將軍,你的意思是,上國有意乾預呂宋的事兒?
我聽說呂宋前國王被夷人殺死後,他的家人也都沒有活下來的。”
巴克爾似乎聽懂了鄧子龍話裡的意思,驚訝問道。
“一切還要朝廷做主,不過主要還是看呂宋百姓是怎麼選擇的。
當初大明也不是不想為百姓做事,可安南之事,巴克爾國王應該知道,當地百姓不願臣服,所以我大明隻能退出。
到現在,大明雖然還是冊封了安南國主,但之後百餘年都不願意參與南洋之事。
所以,朝廷對於呂宋現在的情況,到底是會選擇插手還是放任不管,我也不是很清楚。”
鄧子龍回答的很是委婉,雖然他知道實情,但也絕對不可能在這裡告訴巴克爾。
“呂宋夷人勢大,大明可不能不管啊。
今日夷人可以霸占呂宋,來日就可以對我蘇祿國及其他番邦出手。
還請鄧將軍一定要把南洋的實情稟報大明皇帝陛下,請他為南洋百姓安寧生活著想,一定要出兵維持南洋和平。”
巴克爾聽出來大明似乎在安南之事後,就對南洋失去了信心。
也難怪這麼多年都不聞不問這裡的情況,連個船隊都不派過來看看。
“巴克爾國王若是有心,不如寫一份奏疏吧,我安排人送回京城去,希望陛下能夠考慮到實情,出手幫助南洋,保障這裡的和平安寧。”
鄧子龍話說到這裡,忽然心頭一動,於是接著又說道:‘巴克爾國王不妨也聯係下南洋其他國主,看看他們的態度。
若是他們和你一樣,不妨一起上奏,或許影響更大一些。’
“嗯,我知道了。”
巴克爾聽到鄧子龍的話,腦海裡也快速把周邊幾個國王想了一遍。
南洋諸國其實還是比較多的,隻不過其中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就是如同呂宋、蘇祿一樣的島國,還有就是如安南、暹羅這樣的大陸國家。
蘇祿平時聯係多一些的,也就是呂宋、文萊、巴章和亞齊幾個島國,還有新興的萬丹,其中巴章帝國和萬丹帝國都是原來淡目王國的領土。
隻是淡目王國在葡萄牙人進攻下丟失淡馬錫以後,由盛轉衰的速度太快,王國很快就分裂了。
現在看來,也隻有聯係文萊蘇丹,看看他的態度。
於巴章和亞齊,還是算了,聽說亞齊一直都對淡馬錫虎視眈眈,而巴章國內部似乎貴族勢力強大,隱隱有威脅王國統治的跡象,估計是沒心思顧忌夷人。
巴克爾的這些想法,自然沒有告訴鄧子龍,他隻打算回去後派人聯係下文萊蘇丹,把情況和他說說,反正自己是打算把大明拉進南洋來,最起碼能保證蘇祿國的安全。
等從鄧子龍軍營出來,回到自己營地,巴克爾就寫信,派出身邊侍者送到文萊去,而呂宋島上,明軍和西班牙軍隊對玳瑁城的進攻依舊還在持續。
“大人,撒韋拉的意思,我們還是要每天派出軍隊佯裝攻城,消耗林鳳的火器儲備。
他們現在被圍在城裡,得不到物資補給,想來他們那點火藥很快就會用完。
到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大炮推到城下,轟垮他們的城牆。”
王望高進入軍帳,把夷人那邊傳遞過來的消息進行稟報。
雖然玳瑁城的火炮數量少一些,但是炮手確實技術高超,憑借著城牆高出地麵的優勢,他們的火炮總能準確的擊中明軍和西班牙人的火炮。
大明損失的那門火炮,就是被玳瑁城上海盜炮手打出的炮彈直接擊中明軍火炮炮管上,讓大炮炮管彎曲而報廢。
而那發炮彈,還直接帶走了兩名推炮明軍的生命。
見識到他們的炮擊技術以後,明軍和西班牙人都放棄了推近火炮直接轟擊城牆的計劃。
這年頭,鑄造一門大炮還是挺複雜的,自然不會憑白無故損失大炮。
“嗯,那就派出小隊士兵,帶來那些身手矯捷的當地人衝一衝,一旦遭遇對方炮擊就撤退。
分成幾隊,反複出擊,吸引他們發炮。
確實,我可不相信林鳳手裡還有很多的火藥。
就算還有許多,我們也要想辦法廢掉他儲存的火藥,到時候那些火炮也就沒了作用。”
鄧子龍點點頭,就作出了安排。
接下來數日時間裡,玳瑁城下炮聲隆隆,明軍和西班牙人不斷組織小股軍隊帶著看似是炸藥包一樣的東西往玳瑁城下衝鋒,做出打算用大量炸藥炸垮城牆的架勢,吸引城樓上的海盜不斷發炮阻止他們接近。
在玳瑁城上打響火炮以後,城下的明軍和西班牙軍隊也向城頭開炮還擊,三方就這樣每天不停的向對方發射炮彈。
不過不管怎麼說,林鳳被包圍在玳瑁城裡,還是最吃虧的一方。
不多的火炮被分散重點布置在南北城牆,東西兩麵也少量布置幾門火炮以備萬全,這也導致南北兩麵的火炮因為發射過於頻繁,時常出現炮管過熱而不敢發炮的情況。
這就隻能從旁邊炮位推炮過來替換,保持炮擊的持續性。
但這樣也造成城裡海盜們不僅提心吊膽過日子,還勞累的不行,士氣愈發低迷起來。
陷入拉鋸的戰事,總體來說對聯軍還是有利的,至少因為勝利在望,士氣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雖然每天都有傷亡出現,但炮彈打到城牆上,殺傷力雖然弱些,但隻要打到人身上那怕隻是擦傷,也幾乎就要了這個人的命。
而在城外的聯軍,多少還能找到一些金瘡藥活命。
雙方就這樣對耗著,耗到一方徹底喪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