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這是又開始彈劾人了。
好吧,在魏廣德進門的第一時間,其實黃大成心裡就是有這麼一個預感。
黃大成看到的魏廣德第一份奏疏,自然就是由翁溥轉送的,彈劾右都督,宣府總兵官劉大章的奏本,從七品小官彈劾從一品武將。
再看手中這份奏本,升級了,真的升級了,這次是以七品芝麻官彈劾超品的親王,還是被當今嘉靖皇帝極為寵信的徽王。
這魏廣德膽大如斯。
嘉靖皇帝在西苑的事兒,現在隻是在和皇帝身邊內侍有聯係的朝廷官員中有傳播,對於大部分官員來說,他們還不知道皇帝曾經大罵過徽王。
在他們的印象中,依舊認為徽王是極受嘉靖皇帝信任的臣子。
其實大多數京官,在宮裡或多或少都有人脈關係,隻是這些關係大部分都不是在皇帝身邊的內侍那裡。
宮裡邊的消息傳播速度很快,但是也沒有快到瞬息間就滿紫禁城亂飛的程度。
而在皇帝身邊的內侍也懂的分寸,除了極個彆的渠道會知會一聲外,大多隻會在過上一段時間後才傳播開來。
進而由內侍們口口相傳,最終讓外朝的文武百官普遍知道。
在這個時候,也隻有在嘉靖皇帝身邊安排有眼線的官員才知道徽王已經失寵的信息。
不過對於那些官員來說,彈不彈劾一個親王,對他們的仕途來說可有可無,所以大多並沒有采取動作。
能夠和皇帝身邊的近臣建立聯係,自然不會是朝中普通官員,至少也得四品往上走才行。
像通政司參議這樣的五品小官來說,自然是門都沒有。
不過他們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受理官員奏疏的時候,能第一時間了解到官場風向變化。
隻要在魏廣德之後再來兩、三本彈劾徽王的奏章,機靈的他們就明白是代表什麼意思了。
隻是這個時候的黃大成看完魏廣德的奏本後,臉色毫無表情,按部就班寫了條子收下了魏廣德的奏疏。
魏廣德接過條子看了一遍,就折好放入懷中,衝黃大成拱拱手謝過後才轉身離開。
在他轉身的一刹那,黃大成之前還古井無波的臉皮微微抽動,用看白癡的眼光看著魏廣德離開的背影。
對於彈劾徽王不法之事的奏疏,其實通政司並不是沒有收到過。
從第三任徽王朱厚爝獻媚嘉靖皇帝獲得寵信開始,他就在下麵為了自己的朋友誣陷過一些地方官員,進而遭到來自地方文官和都察院禦史的多次彈劾。
不過這些奏疏到了通政司,送交到內閣之後,大多無果而終。
時間長了,大家也看出來點什麼,徽王背景有點大,告不倒。
現任徽王朱載埨和他老子一樣,投嘉靖皇帝所好,又是舉薦方士,又是進獻丹藥,然後被文官們又是一通彈劾,自然也沒有什麼結果,人家親王位置還是穩穩當當的繼續做著。
所以,在京官們看來,這徽王還真動不了他。
久而久之,也就沒人再去關注徽王的不法之事了,告不倒,繼續盯著不過是徒費時間。
黃大成沒想到,今天自己手裡居然接到了彈劾徽王的奏本,稍作猶豫後,看著魏廣德已經出了通政司大門,他就起身,手裡拿著魏廣德的奏本往衙門裡麵走去。
他當然不會幫著徽王做什麼事兒,可是得先給自己的上級左、右通政大人們說一聲,現在衙門裡通政使趙文華不在,衙門事務就是左參政在署理。
交不交,什麼時候交,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隱瞞不報自然是不能,隻是看什麼時候提交到內閣去處理,是否需要單獨送到某位大人那裡。
“彈劾徽王?”
“是的大人,魏廣德這是第一次彈劾成功,就自以為狀師第一了,嘿嘿.....”
“彆管那麼多,按章辦理,送內閣去吧,不管是誰處理和咱們沒關係。”
“是。”
魏廣德在奏本在通政司沒有掀起多少風浪,僅僅是幾句對話就解決了他最擔心的問題。
在魏廣德以為,徽王這樣的人,再怎麼狂妄怕也知道當朝除了皇帝就是嚴閣老牛逼了,難道不知道給嚴家送送禮,保個平安?
魏廣德最擔心的就是被嚴世番壓下奏疏,嚴嵩不管收沒收徽王的好處,他都不會刻意壓下奏疏,隻是會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處理。
而嚴世番膽子要大得多,而且收錢辦事的名聲也是聲名遠揚,魏廣德以為徽王是會請托嚴家照拂的,畢竟他徽王確實屁股不乾淨。
不過讓魏廣德失算的是,徽王還真沒和嚴家有什麼牽扯,或許在徽王朱載埨看來,自己隻要處理好和皇帝的關係就夠了。
他是親王,隻有嘉靖皇帝才能定他的未來。
嚴家權勢滔天,那也隻是針對文官而言。
隻要嘉靖皇帝對他寵信依舊,不管文官怎麼彈劾他,他堂堂大明朝親王,朱家王孫,還怕這些人嗎?
魏廣德的奏疏在中午就被和其他奏疏一起送到了東閣,經過書吏的簡單篩選後分彆送進了嚴嵩和徐階的公房裡。
魏廣德的奏疏被送進了徐階房中,下午翻閱奏疏時,很自然就被徐階看到了。
隻是徐階並沒有直接在條子上做任何批示,而是拿起奏疏就去了嚴嵩公房。
嚴嵩在看完魏廣德的奏疏後,沉默片刻,開口對徐階說道:“找慣例,有司查核即可。
記得前些年彈劾徽王的奏章有不少,隻是近些年沒見到了,嗬嗬.......
反正無非就是留中,咱們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閣老說的是,是我多慮了。”
徐階在一邊小聲說道,隨後拜彆嚴家父子回到自己公房進行票擬,此事就算完事兒。
其實徐階也是分不清楚嚴家和徽王是否有聯係,所以看到魏廣德的奏疏後第一時間先送到那邊,既然嚴家不管,他照章辦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