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458拜訪
魏廣德沒有想到,董一元的信居然是給他大哥董一奎求官來了。
“副總兵......”
魏廣德有些遲疑,雖然信中董一元也說了大哥很尊敬他,不過魏廣德心裡清楚,董一奎尊敬的其實隻是權利。
相對來說,在魏廣德招攬的武將當中,董一元其實存在感很低。
他也就是借著最早接觸魏廣德,又在關鍵時候聽話才成為魏廣德的部下,否則這種沒什麼戰績的武將,在邊鎮那是一抓一大把,根本就吸引不起他的興趣。
可也正因為董一元是最早投靠他的武將,魏廣德還真不能因此就完全無視他的請求。
不過,魏廣德倒是不擔心不好運作這件事兒。
事實上,魏廣德此時心頭已經有了計較。
年節上,能夠讓裕王府出麵送禮的府邸不多,可是京城六部九卿那裡,裕王府每年還是會差人送上年禮的。
而這事兒,之前魏廣德並沒有上心,可是如果真要幫董一奎謀職,那兵部尚書楊博府上一行,就得他爭著去一趟才行。
借助送年禮的機會,把此事和楊博那裡說說,爭取一次敲定。
想到這裡,魏廣德心裡打定主意,一是先找人查查,現在宣大是個什麼情況,宣府副總兵的官職是否已經許人。
其次,自然還要找裕王說說,安排邊鎮將官的事兒可不小。
像董一元、馬芳、俞大猷這些人,看上去是投效在他門下,可是傻子都知道,他們其實看重的還是自己身為裕王府人這層身份。
向安排董一奎這樣的大事兒不知會裕王,將來說不得就會被禦史彈劾為私通邊將,這可是殺頭的大罪。
想想當初從保安州回來,嘉靖皇帝在西苑給自己說的話就可知,其實自己私下裡的小動作並沒有逃過錦衣衛的監視,隻不過自己當時官微言輕,嘉靖皇帝並不在意。
現在不在意,可將來自己官職升遷,權勢變重以後,嘉靖皇帝,還有裕王還會不會如此看就不好說了。
裕王,始終才是這個帝國真正的主人。
扯虎皮,魏廣德現在想的其實還是這個,自己在裕王眼中就是他和邊將的聯絡員身份就好,邊將不好意思直接找他說的事兒,還有雞毛蒜皮事兒都和他聯係,這樣也就不會在最後引火燒身。
勢力大是好事兒,可是自己又不想造反,又不想那個九五之尊的位置,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
董一奎既然有投效之心,當然不好拂了好意。
實際上,嘉靖皇帝對邊鎮軍權看的還是很重,對各鎮總兵人選都是慎之又慎。
而現今實行的邊鎮總督、巡撫和總兵官製度就起到很好的,相互製約的作用,不管是誰都很難有異心。
第二日,魏廣德起身進了裕王府後,和往常一樣和殷士譫等在小院裡喝茶聊天打發時間,裕王還沒那麼早起身。
“正甫兄,等兩日王府給各家送禮的活兒分派下去沒有?”
抽空,魏廣德就打聽起此事來。
以前魏廣德未入王府,這樣的差事自然輪不到他,是陳以勤、殷士譫和李芳在處理,而到了今日,他和張居正,還有唐汝輯自然都要被用到。
“前天和李公公說了下,還是按照往年慣例,屬官和內侍都出人一起送過去,也體現殿下對他們的寬容,到時候善貸可彆推脫啊。”
其實這些事兒,王府在高拱時期就已有慣製,每年都隻是重複重複再重複。
“責無旁貸。”
魏廣德笑眯眯說道。
說這話,魏廣德其實也隻是打聽下有沒有安排,若是安排好了就得先說一聲,若不是安排自己走楊博府上,那得先和人換換。
“那一會兒李公公出來,我們就一起商量一下,距離過年剩餘時間也不多了,該走的都走了吧。”
於是殷士譫就開口說道。
等裕王過來的時候,天已經不早了,想來昨晚肯定又很晚才休息。
裕王有些喜歡享受,特彆是好美色這點,魏廣德以前聽高拱提過一嘴,其實並沒往心裡去,可是最近這倆月就有點頻繁了。
雖說這種事兒做了,其實有利於裕王府子嗣,他們這些王府屬官還真不好說什麼。
當初裕王老實過一段時間,那是因為高拱在,而且因為有裕王妃誕下皇子的緣故。
但是現在不同了,皇子早夭,裕王妃也沒了,裕王很快就扶正了側妃陳氏。
陳氏是和裕王正妃李氏一起選入的民女,被嘉靖皇帝送入裕王府立為側妃,在正妃李氏死後扶正為裕王妃。
臨近年關,張居正和唐汝輯從殷士譫那裡領了差事去戶部領今年的俸祿和歲賜,殷士譫和李芳也在商量著今年過年裕王府的準備,魏廣德找到了單獨和裕王交流的機會。
裕王的私事,魏廣德自然不好多嘴,今日要說的自然就是董一元來信的事兒。
簡單把自己和董一元結識的過程說了一遍,裕王之前詳細了解過保安州一戰的過程,所以很自然就知道是誰了,就是那個控製住時任宣府總兵官的騎兵千總。
要說功勞,董一元自然是很大的,否則魏廣德在那個場合肯定拿不下兵權,也就沒有現在的魏廣德了。
一開始,裕王還以為魏廣德是打算說董一元,想幫他謀個官職。
“這董一元不錯,關鍵時刻頗有眼光和膽識,值得培養。”
裕王隻是微笑著點頭道,在他看來,自己這麼說就行了,魏廣德可以看著運作就好,畢竟隻是個薊鎮的遊擊將軍,就算升職也就是參將,就算要實權也不過就是運作到某路任鎮守。
“昨日一元給我寫信,想介紹他兄長也拜在殿下府上。”
董一元的信是求魏廣德幫忙,不過在這裡魏廣德當然不能這麼說,隻說是想拜進裕王府門下。
“他兄長?董家是邊鎮將門嗎?”
裕王好奇問道。
知道董一元是一回事,裕王可沒心情打聽他們的家世,不過就是隨口一問而已。
“殿下,這董一元有個兄長名為董一奎,是現任宣府東路鎮守參將,也算是子承父業。
他們的老子是原大同參將董暘,俺答汗派軍偷襲滴水崖時戰死,由董一奎接過家族世襲武職,任指揮僉事,之後積功升任參將。”
魏廣德又簡單說了董家父子的情況,裕王也是點頭。
不管怎麼說,董家都是為他老朱家灑過汗流過血的。
“忠良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