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爭功(2 / 2)

至於之後,他是否就此能夠高枕無憂,魏廣德和張居正卻都沒有把握。

出裕王府的時候,張居正還拿此事和魏廣德開起玩笑問道。

“就京營那些兵,守城還馬馬虎虎,若是拉出去和韃子野戰,那就是十死無生。”

魏廣德沒好氣的答道,“若是能夠讓九邊將士及時回援的話,我出城指揮邊軍,就算不能消滅他們,抓獲俺答汗,可將他們驅逐出去還是有信心的。”

魏廣德敢說這話,當然還是依仗著他手中的大殺器馬芳。

要真到了虜騎兵臨京城,身為宣府總兵的馬芳不可能還在張家口放羊,肯定是帶兵勤王。

彆的邊將,還有他們帶的兵,他魏廣德自然沒有太大把握,可是馬芳帶出來的人馬,他還是有信心的。

實際上,整個北方九邊的將門,都知道練兵的重要性。

開玩笑,這些家族,就是靠打仗,打勝仗起家的,安能不懂其中道理。

隻不過,這些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兒了。

之所以出現明軍整體戰力下降,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經過多年發展,這些家族早已經開枝散葉,進而枝繁葉茂。

家裡開銷大了,而朝廷的俸祿和賞賜依舊維持原樣,即所謂的慣製,當然就不夠用了。

既想過著奢侈無度的生活,可又因為身處北方邊境,沒有穩定的財路來源,他們能做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邊境就倒騰走私商品和克扣軍餉充盈自家庫房。

不過,既然是將門,自然也知道兵士戰力的價值,所以各家往往也都會保留一支保持戰力的部隊,不管是自保也好,為戰功也罷,反正在龐大的明朝邊軍序列中,依舊有無數支戰力可觀的部隊存在。

隻是這樣的隊伍終究鳳毛麟角,無關軍隊整體戰力。

若是他想到這一層,或許就會在張居正麵前,拍著胸脯保證,他不僅敢出城和韃子交戰,更敢喊出要全殲他們的豪言。

幾日後,在福州的譚綸就收到了戚繼光寫給他的書信。

實際上,他對這次圍剿興化倭寇一戰,從接到旨意後不久就產生了深深的憂慮,概因浙江都司不願意發精兵助戰,戚繼光能帶出兩千老卒,其中還有他譚某人的情麵在。

雖然戚繼光在書信中隻說前線缺乏明確指揮,擔心因此出現不測之事,可是譚綸也知道了前線,怕是三將之間已經有了些許矛盾。

其實,戚繼光也不確定劉顯是否有搶功之意,但他如果什麼都不做,聽之任之,那麼最後他在此戰中的功勞可能會排到最末,因為劉顯和俞大猷都會以他手下新兵太多,不堪戰為理由,不給他們有立功的表現。

現在的戚繼光,頭上還頂的是浙江副總兵官職,行使的總兵之權。

雖然在浙江,朝廷並沒有任命總兵官,可看到俞大猷就讓他想到,俞大猷就是前一任的浙江總兵官。

不管是不甘屈居人下也好,還是想要建功立業也罷,反正戚繼光是希望憑借此次戰功,能夠再升一級的。

“胡守仁所部現在何處?”

譚綸接旨赴任之時,其實心中就跟明鏡似的,若不能收複興化城,他這個巡撫也就做到頭了。

本來他是擔心親臨一線會引起劉顯、俞大猷等將領不滿,可收到戚繼光的書信就知道,他是必須去興化府了。

劉顯和俞大猷,還有戚繼光,他在浙江時都是認識,所以上任就去興化府搶功,他還真有點做不出來。

但是就現在的情形看,他也顧不得許多了。

“東翁,胡將軍部多是新卒,之前聽說他們是一邊走一邊練兵,所以行進速度較慢。

按照行程看,這個時候應該已經過了福安,或許已經到達山陽鎮,進入福州府地界了。”

有身邊師爺在簡單盤算後,立即就給出了答桉。

“派人立即分頭查探大軍消息,我們隨他們一同南下興化。”

譚綸已經做出了決定,遂開口吩咐道,“另外,你修書一封給戚將軍,告訴他這個安排。”

“東翁,要不要告訴戚將軍,朝廷已經有升他為總兵的意思?”

那師爺又開口說道。

“嗯?”

譚綸略微思考後就搖搖頭,“此事,我不便告之,何況朝廷雖有此意,可畢竟缺乏一個機會,他戚老虎還需要立下一個大功勞才行。”

“這興化不就是嗎?”

那師爺笑道。

“嗬嗬,福建總兵官,朝中已經有人選了。”

譚綸笑嗬嗬的說道。

他明白,自己這個幕賓是在為他考慮。

從浙江調任福建,當然希望手下兵將能聽話,而他和戚繼光熟悉,往日裡他對戚繼光也是照拂有加,若是能把戚老虎調到福建來,自然可以讓他得心應手。

“誰?”

那師爺驚訝道。

“俞大猷。”

譚綸直接答道,“或許此戰結束後,詔書就會送達。”

“俞將軍這複職速度也是蠻快的,從參將升副總兵不久,就要升為總兵了。”

那師爺驚歎道。

“朝中有人罷了。”

譚綸笑道。

俞大猷從入詔獄,再到發配,大同建功後火箭提升,其實都是因為朝中官員在給那位麵子,否則大明朝近十萬武官,為何就他能這麼快速升遷。

“俞將軍本身就很能打,再有貴人相助,也是合情合理的。”

“是啊。”

“有俞將軍坐鎮,東翁當無憂亦。”

那師爺顯然是佩服俞大猷的人,此時由衷說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