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他們機械的按照楊照的軍令行事,不是奔著對方中軍前列去衝擊,而是直接衝殺韃子中軍的後部,或許他們還是有機會給韃子軍隊製造混亂的。
隻不過,這樣做的結果,其實也是違抗軍令,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那就不好說了。
楊照這個人,脾氣是有些暴躁的,而且剛愎自用。
或許打贏了,隻會給他們輕微的處罰,不過要是損失大了,說不得就要他們背鍋。
兩隊明軍逐漸開始減速,勒馬,收攏手下騎兵,重整隊形。
這個時候,還不是他們放鬆之時。
明軍大隊即將抵達,這個時候若是韃子發動突襲,也是非常危險的。
隻不過,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明軍,在兩軍正麵交戰之時,也是會講一些戰場規則的。
最起碼,在對方尚未完成結陣前,或者連續三通軍鼓敲響前,他們是不會衝過來的。
這和伏擊戰不同,伏擊戰當然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而此次兩軍交戰,就是平原之上一場大戰,自然就要按照正麵交戰的規則來。
很快,大明遼東總兵官楊照就催馬到了前麵,手下也開始整理兵馬。
一場追擊戰變成正麵大戰,其實一開始楊照也是有心理準備的。
不說彆的,他率部追出邊牆後,隻要韃子回頭迎戰,就會麵臨這樣的場麵,所以絲毫不以為意。
不過先前韃子隊列的轉變,可以說在時間上掐得分毫無措,顯然對方帶隊之人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將,由不得他不重視起來,命令手下人小心整理隊形。
隻是,此時韃子的騎兵是在山外,而明軍軍陣的一側卻是熊山,自然對於他們隊形的擺開不利。
不過對騎兵來說,這樣的陣型影響也有限。
陣型寬度不夠,那麼就加強厚度,反正到時候兩軍就是對撞。
自己的騎兵人數更多,隊形更加厚實,在這樣的交戰當中其實更加占便宜。
兩軍對衝以後,殺穿對方隊列,在兜一圈回來再殺,這夥韃子鐵定是插翅難飛了。
楊照此時在心中盤算著,也是這樣下達整隊命令。
這麼多韃子,戰後至少也是上千顆首級在手,報到朝廷,自己怎麼也能升一級,就算不能做到大都督,給個都督同知也是說得過去的。
兩軍對峙中,楊照在心裡想著美事,臉上不免顯出得意的神情。
此時,韃子軍中,黃台吉也正在和身側的打來孫對著麵前的明軍指指點點,臉上一副興奮之色。
楊照的軍旗就在敵軍隊列中,可以肯定,這次釣出來的真是明軍遼東總兵楊照。
殺掉他或者活捉他,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大功一件,最起碼可以狠狠打擊明軍士氣。
想到他們策劃的攻勢,若是押著楊照去攻打明軍的城池,對麵明軍看到他們的總兵大人被俘,士氣該變成什麼樣子。
兩邊將領都是信心十足,都在想著一戰擊敗對方奠定勝局。
隻是,這一切,都是有心算無心。
隨著明軍在熊山腳下完成結陣,軍隊密集排列好,準備發動和韃子決戰之時,一支韃子騎兵部隊已經悄無聲息從熊山一側繞出,堵在了明軍軍陣的後方。
突然的變化自然被明軍後麵的士卒發現,當看到大隊韃子出現,以攻擊隊形向他們衝來而不是結陣時無不心中大駭。
被包圍了。
此時,這是所有明軍士卒心裡冒出來的念頭。
韃子騎兵從身後衝出,地麵微微的顫動,自然被勒馬的楊照發覺。待前方的明軍紛紛回頭看去時,騎兵踐踏出的煙塵已經清晰可見。
而在楊照回頭看向前方韃子時,對麵已經吹響牛角號,這是進攻的信號。
楊照此時那裡不知道被蒙古人算計了,不僅僅是前後受敵,更是失去了對於騎兵來說最為緊要的東西,那就是速度。
現在的他們,可是靜靜站立在原地。
騎兵不能衝起來,那連步兵都不如。
此時,擺在楊照麵前唯一的出路就隻能往前衝,絕對不能往回跑或者往左邊,韃子前後大軍間衝出去,雖然那裡距離明軍邊堡鎮遠堡和大小黑山堡足夠近,應該隻有幾十裡地。
因為大軍的隊形限製了,沒法馬上轉向,除非他拋棄部下逃走,應該有機會。
但是他不能。
對於正麵交戰,其實在隊形展開時,就是交戰雙方將領鬥智鬥勇的時候。
而在隊形完成後,輸贏就是最後一搏了。
楊照沒有絲毫猶豫,現在他想的就是衝過去,突破韃子軍陣,然後直接向西麵明軍邊牆跑,而不是兜一圈回來再戰。
隻要能夠跑到邊牆,就能得到城牆的保護。
他已經看出來的,身後的韃子至少有三千人,而且還是以逸待勞的精悍士卒。
“擊鼓,衝。”
楊照抽出長劍揮舞著,指揮明軍全軍突擊。
熊山腳下,三隊騎兵都開始動了。
隻是,此時由黃台吉率領的韃子騎兵並不是正麵衝向明軍,而是斜著插向明軍的右翼。
這樣,雖然可以讓明軍前鋒不受阻攔的衝過去,但對於他們的後隊來說,肯定會被這股韃子打亂,被他們一個衝擊就徹底摧垮。
而更要命的是,以逸待勞的韃子後軍也是向右翼衝擊過來。
前後兩軍的右翼,到了明軍這裡就是左右兩邊都遭到韃子的分割包圍。
明軍軍陣還未完全加速時,後隊就已經被韃子追上,摧枯拉朽般,戰陣被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