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個時候選擇去南京,自然是為了明哲保身,不想趟這些渾水。
年紀大的人,終歸還是比年青人看的明白。
隻要不是功利心極重的,就要學會急流勇退,憑著些許功勞安於享樂一番難道不好嗎?
“宮裡現在.....”
想到梁鈿這個跟著隆慶皇帝多年的太監都要往南京跑,魏廣德心裡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似乎進了紫禁城後,隆慶皇帝是不是變了許多?
“唉,想來善貸也猜出來了,李芳無眼,安排在皇爺身邊的人都是些什麼醃臢,就滕祥、孟衝這些狗東西,成天在皇爺麵前爭寵,爭飾奇技淫巧。
而宮裡的老人陳洪這些人也是一樣,沒一個人勸導的,我說了兩次,皇爺不高興了,所以乾脆離開好了,免得礙人眼。”
梁鈿壓低聲音道,“我也是沒辦法,實在,唉......”
連續歎氣,足見梁鈿的失望,“我們這些太監,對皇爺的影響始終還是小了,畢竟我們隻是家奴,還希望以後善貸能時常勸勸皇爺,勿要沉迷享樂之事才好。
當然,勸導也要注意,適可而止,彆把自己搭進去。”
魏廣德送走梁鈿後,獨自一人回到書房裡,靜靜坐了許久。
他知道隆慶皇帝登基以後,環境變了,人也應該會變,隻是沒想到才兩個月的時間,變化如此之大。
一朝權在手哇......
魏廣德也隻能在心裡感慨一句,權利,是真的會改變一個人。
隻是梁鈿最後對自己說的那些話,自己能說嗎?
當然不能,至少這兩年不行。
算了,等宮裡的消息傳進徐階和高拱耳中,想來他們應該才是最先坐不住的人。
天塌了有高個子頂著,他們才是那個高個子,可不是自己。
時間進入三月,《永樂大典抄錄工作進展神速,已經進入最後階段。
根據彙總的數據,魏廣德確信可以在世宗肅皇帝梓宮發引前完成全部工作。
就在校錄館開始緊張的複核工作時,宮裡又發出旨意,以世宗肅皇帝梓宮將發引,遣定國公徐延德告南郊,靈璧侯湯世隆告北郊,駙馬都尉許從誠告太廟,安鄉伯張鋐告社稷。
同時,宮裡又命內官啟程前往永陵皇堂,預設明器,為即將開始的發引提前準備。
而禮部在這個時候也進冊封皇貴妃賢妃儀注,本來按照禮部原本的打算,是準備把事兒推動梓宮發引後的,不過宮裡連續催促,加之冊封之人又是皇子的生母。
好吧,反正這樣的好事高儀都統統交給了殷士譫去處理,讓殷侍郎這段時間真的成了陀螺,被抽的到處亂竄。
冊封皇貴妃、賢妃的儀式,隻是少了走大明門這一段,其他的倒是基本差不多。
不久才經曆了皇後冊封儀式,重新撿起來倒也順暢,隻是檔次絲毫未減。
先是隆慶皇帝告奉先殿世宗皇帝幾延及弘孝神霄二殿後,出禦皇極殿,遣英國公張溶、鎮遠侯顧寰持節,大學士高拱、陳以勤捧冊寶行禮。
皇貴妃冊曰:朕惟王化,必始於閨門,宜備後妃之製,天心欲昌,於胤祚式先女,士之厘爰舉彝章用延景,貺谘爾李氏宅心貞順稟,質惠溫恭而能安,步履中珩璜之節敬而無失周旋.....
當初冊封皇後的儀式,捧寶冊和持皇後寶璽的是首輔徐階和次輔李春芳,而這次捧寶冊的變成了高拱和陳以勤,外麵人或許不當一回事,可魏廣德聽到消息的時候卻有深深的憂慮。
因為和這個消息一起傳來的還有首輔徐階以疾請假,隆慶皇帝許之暫調攝,仍命太醫院官診視,賜豬羊酒饌。
不是李春芳、郭樸等排位靠前的內閣大學士,而是裕王府出身的高拱和陳以勤,魏廣德就已經感覺到似乎內閣閣臣和隆慶皇帝之間間隙已經形成了。
不過這種間隙,不管是對隆慶皇帝也好,對高拱也罷,或許在他們看來都是不值一提的事兒。
和內閣閣臣有嫌隙,那就把這些閣臣辭退即可,就如嘉靖皇帝後期做的那樣,把聽話的留下,不聽話的外放或者直接回家養老。
這樣,皇帝和內閣之間也就沒有了間隙。
不能解決間隙,那就解決存在間隙的人。
想到這裡,魏廣德不免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魏廣德甚至猜測,這個情況下的高拱或許還有些沾沾自喜,巴不得皇帝早點把徐階趕回老家去。
就在這個時候,魏廣德又聽到一個消息,禮部尚書高儀請冊封太子。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魏廣德第一次聽到這事,早前就聽說過,但是被隆慶皇帝直接否掉,而且理由非常完美。
這次高儀突然直接上書,還是讓許多人都吃了一驚。
高儀請冊立東宮疏中直言,元良篤生本以綿萬年之胤祚,太子豫建所以係四海之人心,自昔三代有道之長,端在於此仰惟皇上誕膺明......題請聖情謙讓未賜允,俞然而伏讀明諭,且先賜名後行冊立,臣等恪恭俟命不敢遽言,今複三月有餘,朝廷大禮俱已告成,維是東宮盛儀闕焉未舉,中外人心不勝企望,願皇上俯容臣等上表陳請斷自辰衷敕下,本部擇日具儀舉行,以定國本以慰群情。
上次的奏陳,隆慶皇帝是嘴上說要看皇後那邊是否有出,而在詔書上寫的就是先賜名行冊,沒想到被高儀抓住這點再次上疏請求冊立太子。
到第二日,奏陳被駁回內閣,皇帝不允。
幾日後,校錄館大堂,魏廣德坐在上座上,等著消息。
不多時,呂旻、王希烈、諸大綬等人走了進來,臉上帶著一抹欣喜的神色。
“可確認妥當?”
這兩天是魏廣德在這裡做的最舒心的日子,因為大典的抄錄工作終於是完成了,而不是接近尾聲。
抄完了,自然還要再次核查。
雖然之前就安排專人進行了檢查,但是在抄錄、校閱完畢後,魏廣德又安排分校官親自進行了核查,務求不遺漏一本。
侍讀呂旻開口就說道:‘魏大人,我們分兩班進行的複核,由我和希烈分頭認真核查,當無遺漏才是。’
旁邊的王希烈也衝魏廣德點點頭,那意思很明顯,呂旻說的沒錯。
“好好好,我這就去內閣,把重錄永樂大典成的消息送過去。”
魏廣德一下子起身,走出兩步又站定道:“還要麻煩二位,把成書全部裝箱,還請二位大人親自負責這件事兒。”
越是到這個時候,越不能馬虎,特彆是這年代,房子是木頭的,書和箱子,這些可都最怕起火。
魏廣德最擔心就是有人壞自己的事兒,派人一把火下去,自己可就萬劫不複,百死難辭。
安排好校錄館的事兒,魏廣德帶著早就起草好的奏疏直接去了內閣,向病愈複出的徐閣老稟報此事。
不過已經是吏部右侍郎,魏廣德也知道,就算再升官,頂天就是變成左侍郎,已經沒太大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