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勤終於明白什麼地方不對了。
按理來說,或者說是內閣一直以來的慣例,對於這樣的事情,首輔大人都是不應該第一個表態的。
順序應該是他們四個輔臣先表態,之後才是次輔李春芳,最後由首輔一錘定音。
可這次,徐階一開始就擺明了自己的車馬炮,貌似篤定高拱要反對似的,或者說封住高拱的其他選擇。
“壞了。”
瞬間,陳以勤就明白過來。
他老早就知道此事,也在心裡做過許多推演,但那都是按照正常情況下進行的。
不過,他比高拱多想一層的就是朝野的反應。
到現在為止,或許是事發突然的緣故,高拱應該還沒有想太多,所以隻是按照自己的判斷,認為塗澤民的建議有道理,加之徐階反對,他就輕率的表態了。
雖然,這是陳以勤希望看到的,可他也看到另一個他們之前沒有想到的東西,那就是朝野的反應。
如果隻是正常的爭論還則罷了,可若是徐階借此扇風點火攻訐高拱。
此時郭樸已經表態完畢,接下來就輪到他說話了。
自己該怎麼表態,支持高拱還是徐階?
陳以勤當然知道自己該怎麼說,可若是徐階真拿此事設套的話,就脫離他們的掌控,自己還要不要往裡麵跳?
終究還是政治經驗不足,隻以為是正常的朝爭,卻忘記這是可以被人利用的。
陳以勤起身,低頭思索片刻後才說道:“徐閣老先前也說了,塗巡撫的建議有道理,至少是切合福建實情的。
雖然礙於祖製不得不反對,可以我看,肅卿的說法有一定道理,新朝新氣象,我們完全可以嘗試下。
我支持塗巡撫所上奏疏,福建可試行開海之策。”
不管怎麼說,他都不可能站在徐階一邊反對高拱,隻不過在話裡把徐階也繞進去先。
不管你是真認可還是假意,都要把徐階說成真認可,而且這話他還要傳到外麵去,讓朝野知道內閣首輔其實從心裡是支持的。
而高拱支持塗澤民的意見,則被他說成支持福建嘗試開海。
既然是嘗試,成功就算了,失敗就收回,繼續海禁之策。
那麼,高拱支持福建開海,實際上就是內閣大部分人的看法,隻是礙於祖製才不得不如此。
陳以勤的話,讓徐階眼皮微微一抽,隨即就彷若無事般繼續耷拉著。
不管陳以勤怎麼算計,他隻要堅持有違祖製,所以堅決反對,朝野百官那邊就不會對他有意見。
即便塗澤民的奏疏是對的,他也無錯。
最後表態的是次輔李春芳,說了一堆場麵話後也是沒有個明確的態度,不過有一點他還是知道,那就是祖製不可變,所以最後他站在了徐階一邊。
作為內閣中的老好人,此前經延之後,李春芳為了內閣的和諧,有意調停,勸說高拱向徐階道歉賠罪。
高拱知道當時自己的話有失體統,照做了,而徐階卻不置可否。
而這次的選擇,當然不是在徐階和高拱兩人中選邊站,而純粹是為了朝堂穩定。
祖製這麵大旗不能倒。
“子實也這麼認為,那我就票擬否了這項提議。”
明朝內閣閣臣論資排輩,是按照入閣先後時間排序,首輔和次輔話語權無疑遠超過其他輔臣。
在三對三的情況下,首輔和次輔的選擇就至關重要,他們的態度就幾乎決定了內閣的態度。
不過這個時候高拱的執拗勁又犯了,堅持要把他們支持的意見也寫入票擬中。
為何,因為他知道,隆慶皇帝在看到他和陳以勤的表態後,未必會支持徐階的意見。
因為,他的態度,有的時候真的可以左右皇帝的決定。
內閣閣議之後,奏疏被送往司禮監,消息也飛速傳出宮外。
魏廣德在吏部值房第一時間聽到了內閣傳出的消息,知道如陳以勤所說,分裂成兩種意見。
這其實不難理解,非正即反,當即魏廣德就拿出自己早就準備好的條子,喚來自家仆人。
條子裝在信劄裡,已經封口,遞到那人手裡說道:“馬上去宮城那邊,讓他們把這封信交給陳公公,送給陛下。”
“是,老爺。”
仆人恭敬答上一句,把信封往懷裡一揣,轉身快步離開。
該做的都做了,現在就看隆慶皇帝會怎麼選擇,隻希望他對此事的態度不要像他那樣,變化太大才好。
魏廣德看著人離開,心裡默默想到。
靜靜坐了一會兒,魏廣德又才拿起書桉上的公文開始批閱起來,都是地方上報的一些小官員的提拔文書,吏部認可才會下任職文書,人也才能走馬上任。
就他進吏部短短時間裡,家裡已經收到好幾份賀禮,慶賀他升職的,他也順手就簽下幾份文書.....
紫禁城,內花園。
“啄啊,你快啄啊。”
此時,一群太監服飾的人圍在一個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盤領寬袖袍,腰間紮著金、玉、琥珀等做成束帶的中年人。
他,自然就是當今的隆慶皇帝朱載坖。
對於皇帝,除非重大場合,他們才不會穿著厚重的袞冕服招搖,甚至除開重大禮儀和朝會,他們都不會這麼穿。
在後宮,他們隻會選擇一些當季的寬鬆服飾,舒服也方便。
就說他現在身上這件常服,原本就應該是盤領窄袖袍,這可是老祖宗朱元章時期定下的樣式。
窄袖,自然是做事方便,這款式也一直流傳到正德朝。
不過到了嘉靖皇帝這裡,他對這種皇帝專有的盤領窄袖袍絲毫沒有興趣,他更喜歡穿上寬鬆的道袍,寬大的袖子,舉手投足間儘是說不出的超凡脫俗。
於是尚衣監的太監為了討皇帝的喜歡,就把流傳下來的盤領窄袖袍做法進行了改動,袍身和兩袖放大,更加接近道袍的樣式。
這樣的改動倒是很和嘉靖皇帝的喜歡,雖然大多數時候還是會選擇穿上道袍,可穿皇帝常服的時間也多了起來。
這種款式到了隆慶朝,一樣得到了隆慶皇帝的喜歡,被要求常服都按照這個樣式來,不再使用窄袖設計。
而在此時,被他們一群人圍在中間的,赫然是兩隻已經傷痕累累的鬥雞,在藥酒的刺激下,凶狠的用雞嘴和爪子攻擊對方,直到一方倒下,分出輸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