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譚綸的要求(2 / 2)

蒙古當時國力最弱,內部分裂下幾乎已經完全被建州女真予取予求,林丹汗除了嘴炮厲害些,其實已經沒有和建州爭奪地盤的實力。

唯一的變數其實還是大明帝國內部軍事力量,到底如何。

不過有漢奸集團晉商的通風報信,大明內部的情況早就被洪歹摸透了。

所以看似險棋,其實是對建州女真內部封鎖情報的結果,以此可以凸顯出洪歹的英明神武。

更何況後世類似的戰例太多,防禦工事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

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觀點,魏廣德當即就搖頭說道:“與其花費巨資打造你所說的什麼墩台,還不如拿這些銀子訓練一支強軍威懾宵小,怕是還更容易一些。”

“善貸,可不是這麼說的。”

譚綸馬上急道:“每座墩台五十人,就可以讓小股韃子不敢輕易犯邊,按我的計算,十二路墩台大約三千座,按照輕重緩急徐徐圖之,哪怕一年朝廷隻能撥銀子三萬兩,五年時間也就夠了,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建造。

至於士卒,則是就近衛所調撥,按照就近原則,當兵也願意離家近些,雖然山路難行,可也比住在離家百十裡的軍營裡強。”

“朝廷財政困難,十五萬兩銀子你全指望朝廷撥付,怕是難。”

既然說到銀子,魏廣德也轉而用財政困窘說事兒,“朝廷就算能撥銀子,大頭怕也要薊遼自己出銀子。”

“我若接了趙炳然的職兒,銀子的事兒,我會儘量協調,但是朝廷必須先撥開工銀至少五萬兩。”

誰知道譚綸卻忽然說道。

“嗯?”

魏廣德心裡一突,特麼的被譚綸騙了,這老小子當然知道朝廷財政困難,剛才那話就是故意說給自己聽的,等自己習慣性說叨的時候就開始討價還價。

本來他是不希望搞這項工程的,他覺得是勞民傷財,但是讓譚綸這麼一搞,就從能不能做變成給多少銀子了。

“子理兄,你算計我?”

魏廣德沒好氣道。

“善貸,你當初巡邊,應該沒走多少邊牆附近的村落吧?”

誰知道譚綸卻說道:“我這次去了幾個地方,了解了他們的生活,一年總要被一夥韃子摸過來搶掠一陣。

等他們集合的村落裡的壯丁和周圍軍士趕過去,那夥韃子已經跑到邊牆附近了。

你也知道,朝廷不準民眾擅自越過邊牆,違抗者以通虜論處,隻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帶著搶來的東西和人口離開。

有了這些墩台,這些韃子就絕跡不可能再如此隨意進出我邊境,百姓也才能安樂的生活。”

“你把人沿長城布置,薊遼本就緊張的兵力就更捉襟見肘了,這可是需要一萬五千人。”

魏廣德想了想,按照譚綸的意思修建這些墩台,除了防禦小股韃子越邊外,似乎也可以作為長城烽火的一個補充。

沒聽到譚綸說墩台分十二道,既是防禦工事,也是通訊示警的利器。

“大致估算過,數十個隘口,每處減兵不過數百人,當無大礙。”

譚綸解釋道。

這些,他自然要考慮周全。

“你想讓我在內閣有人提出來的時候幫你說話?”

魏廣德問道。

“希望善貸在見陛下時,也能提一嘴,幫忙說話。”

譚綸卻是說道,“按說我這回朝,最近幾日陛下也該召見的,可這段時間以我觀察,陛下似乎對朝政並不上心,反而更加倚重內閣處理政務。

這本是好事,可也擔心陛下不能了解臣等本意,而做出其他判斷。”

“前兩天陛下下旨讓戶部拿幾萬兩銀子出來采買寶石珍珠,都被馬尚書給否了,你現在要朝廷撥銀子給薊鎮建墩台,時機不對啊。”

魏廣德苦笑著搖頭說道。

“那這個事兒可以先緩緩,反正也不急一時半會,到是另一件事兒得儘快處理。”

譚綸聽到戶部和隆慶皇帝因為銀子發出矛盾,當即就知道短時間內上這道奏疏會讓戶部難做,也會讓陛下覺得不爽,於是又說道。

“還有什麼事兒?”

魏廣德奇道。

“山海關,乃薊鎮咽喉,但朝廷在此僅設守備一員,兵力也不足,我欲上奏提升山海關守備為參將,同時增加駐守兵馬。”

譚綸說道。

“山海關?”

魏廣德聽到譚綸提到這事兒,想了想,好像還真是。

現在的山海關對於薊遼來說,隻是一個重要的通道關隘,還遠不是之後明軍防禦的重點,所以現在山海關那裡常駐兵馬隻有千餘人,由一名守備駐守。

“這個事兒,兵部隻要議定,上個奏陳就是了,陛下一般不會駁回的。”

魏廣德說道,“不過我記得旁邊一片石關有參將駐守,山海關有事都是向一片石那邊求救請援,兩者關係你打算如何處理?”

明軍軍中上下關係還是比較明確的,不管是山海關還是一片石關,都是薊鎮明軍,但一個是守備,一個是分守參將,高下一目了然。

所以山海關守備既要接受薊州總兵的命令,也會接受一片石關的命令,即便山海關並未被劃入一片石關的管轄範圍。

沒辦法,山海關兵少將寡,關鍵時候還指望一片石關救命,而且軍職也是上下有彆。

可若是按照譚綸的意思,提升山海關守備的官職,和一片石那邊權責劃分不好,很容易鬨出幺蛾子。

“我打算請奏,割一片石所轄三道關、寺兒峪二堡轉隸山海關,又因關堡兵甚少,宜令參將自行選募軍卒,以備戰守,基本上要保證山海關城關兵力達到兩三千之數。”

譚綸說完就看著魏廣德。

“又是銀子。”

魏廣德苦笑道:“子理兄,你這出去一趟,就給朝廷找到這麼多花銀子的地方了。

怪不得你來我這裡,本來這些事兒都是兵部議定以後再報上來就好了,到時候內閣自由公論。”

“就是知道可能會在內閣被否,所以才先向你說說,到時候內閣那邊,還麻煩善貸說項。”

譚綸樂嗬嗬的說道,他知道現在朝廷隻考慮省銀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